點選圖片即可免費領書哦
風險提示:本文為轉載文章,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配置喵
來源:
做為龍年的第一篇長文,聊一聊美股大牛市形成的內部邏輯吧。
通常我們說美股大牛市,對於大多數投資新朋友來說,指的就是金融危機後的美股暴漲大行情。
如圖所示,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標普500幾乎持平。
而金融危機之後,也並不是所有美股都進入大牛市,如下圖所示,這裡包含QQQ代表的科技股,RSP代表的標普等權重(無行業傾向)股,XLE代表的標普能源股。
如圖,當我們聊美股大牛市的時候,本質上,我們聊的是美股科技股的大牛市,而其他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甚至諸如能源這種一直到2022年也只是保本。
那麼,問題就變成了,金融危機後,美股科技股的大牛市是如何形成的?
聊這個之前,我們先聊一個小問題,股價是如何形成的?
這個問題對價值投資者來說,通常的答案是,股價是企業的體現,企業好,股價就高,企業差,股價就低。
這種說法沒有問題,但不準確,這裡舉個有趣的例子:
有這麼兩隻股票,$Peabody(BTU)$ 與$Arm Holdings(ARM)$,一隻是煤炭股,一隻是半導體AI股。
2023年,這兩隻股票賺取了幾乎完全一樣的自由現金流,7.24億美元,而這兩隻股票的市值呢,前者33億美元,後者1184億美元。賺錢能力一樣的企業,股價相差了35倍。
那麼,股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最直接的邏輯是,市場中有一撥人想要買股票,同時存在一撥人想要賣股票。買股票的人想要儘可能低的價格買,而賣股票的人想要儘可能高的價格賣,這兩撥人在市場中進行博弈,最後形成了一個兩撥人都滿意的價格,這個價格就是當前的股價。
也就是說,股價是由對價格敏感的人交易形成的,請注意我加粗的文字,後面還會遇到。
回到正文,美股科技股的大牛市如何形成的?
任何一個企業賺錢,無非就是收入-支出=利潤,你想要錢賺的多,要不收入多,要不支出少,要不兩者皆有。
科技股的收入是由技術驅動的,而技術是需要研發支出驅動的。研發支出無非兩方面,僱更牛的人以及投入更多的資金。
先說僱人,科技公司的僱人與傳統企業不一樣,比如你僱個工人,你很容易核算出這個工人一天能幹多少活,然後根據勞動訂工資,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以時間定義的線性關係,工作時長X單位時間工資就可以確定勞動成本。但科技公司不一樣,科技公司僱傭的大多是創意員工以及腦力員工,一個人憋一年可能產生不出來任何價值,而另一個人一分鐘的創意可能就產生全部價值,這是一種非線性關係,在僱傭之前,企業並不知道這種投入產出關係,那怎麼辦呢?
SBC登場,所謂SBC,就是員工股權激勵,既然企業無法確定員工產生多少價值,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員工跟企業捆綁到一起,把員工的報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少量的基礎工資,一部分以股權形式發放,這樣,在科技沒有實現之前,企業就可以以極低成本僱傭員工。
如圖所示,金融危機之後,SBC被大量應用到上市企業上。
而應用比例最高的行業就是科技公司。
到目前為止,我們得出一個基本事實,科技公司的員工與企業一樣,都希望股價上漲,因為員工的薪酬與股價掛鉤。同時,由於SBC的出現,導致科技企業勞動力支出顯著降低,等記住,收入-支出=利潤。
聊完勞動力支出,聊資本支出。
這個問題一張圖就解釋了:
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零利率導致美元大多時間是沒有成本的,可勁造。
科技公司的低成本就意味著高利潤。那如果收入不達標,利潤不達標怎麼辦呢?
企業回購出現了。
因為美元是沒有成本的,所以,企業即使現金流不達標,還可以跟銀行借錢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推動增長。
關於回購對企業的影響,我之前寫過一篇長文,網頁連結,這裡就不具體說了。
我這裡聊的回購角度,更多是引出另外一個概念,價格不敏感買家。
之前我詳細討論過價格的形成,價格是由對價格敏感的兩撥人交易形成的。
而企業回購,意味著,這個交易中突然出現了一波對價格不敏感的買家,企業自身。
如果股價的一端是價格不敏感的買家,另一端是價格敏感賣家,那麼結果就是,恭喜你,股價上漲。
企業回購是唯一價格不敏感買家嗎?並不是!
美國401K制度。
所謂401K,你可以簡單的理解成類似美國的社保(有區別),隨著2006年美國養老金保護法案公佈後,除非僱員指定,否者這個錢就會預設的投向被動基金組合。
換句話說,金融危機之後,401K就是一個龐大的價格不敏感買家群,會被動的進入指數基金中,而指數基金佔比最大的個股是什麼?科技股!
聊到這裡,基本上,我們可以還原科技股牛市的大體路徑。
由於SBC與零利率,雖然科技公司支出龐大,但成本顯著降低,而海量的支出轉化為收入,推動利潤上漲。當利潤不達標時,企業可以透過“零成本”舉債回購的方式“幫助”增長。
只要利潤與增長持續存在,就可以阻止其他投資者拋售。
與此同時,由於企業回購以及401k,被動基金等大量對價格不敏感買家出現,推動股價一路向上,最終形成美股科技股的大牛市。
別忘了,今天美股七巨頭佔據了標普500中30%的權重,也就是說,每流入1塊錢的標普500被動投資,就有3毛錢變成了價格不敏感買家進入了七巨頭。
聊了這麼多,對當下有什麼啟示呢?
美股科技股本來受到基本利率的驅動,這很好理解,當今利率拉昇,已經不存在免費錢了,上述流程根基被擾動,但正如本文連結所示,美股巨頭形成了海外收益避稅新邏輯,即使高利率存在,借款回購並沒有消失,同時因為SBC存在,所有參與其中的不管是員工還是公司還是投資者都希望股價上漲,美股科技企業國內借款利率遠遠小於海外避稅成本,依然是正收益。
其次,因為美國失業率的一路走低,意味著僱員401K等被動流入指數的價格不敏感買家增多,30%權重的科技巨頭持續收益。
所以,我們看到科技股與小盤股的巨大分歧。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你想要投資美股尤其是科技股,你就需要觀察,上述內容中哪些未來沒有變化,哪些未來發生變化,沒有變,就繼續擁抱,變化,就抽身離開。
至於估值啊,貴還是便宜等傳統因素,目前意義越來越小。
尤其是AI崛起之後,因為AI訓練需要海量投入,導致對資本要求巨大,小玩家幾乎無法生存,大玩家通吃使得市場變得更加集中極端。
祝朋友們龍年大吉!
歡迎加入雪球官方出品的雪球基金第1課!小雪1對1親密陪伴式教學,7天時間教你一套系統的基金投資方法 ! 讓你能夠明明白白地認識投資!
還有長期的社群可以交流心得,讓我們共同等待市場的反轉!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