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5個字 閱讀時長:6分鐘
中產先生| 洞見時代發現價值講述生活
提高居民收入,動真格了。
昨天或者說今天,最大的一個訊息莫過於這個:
說是歷史性時刻,應該不為過。
這不止是提高工資收入,也是應對通縮擴大內需的舉措,更是發展模式的歷史性變化。
我們知道,長期以來對於後發國家來說,發展的路徑一般都是:
先集中力量搞工業化和製造業。
中國也一樣,過去三十年,一直是製造大於消費,外需大於內需, 各種政策也是先緊著製造業。
在分配上也是一樣。
初次分配:
國民收入中,居民部門收入份額佔比明顯偏低,國家和企業部門收入份額過高。
不但在貸款利率方面偏向企業,在勞動收入方面,低工資甚至一度被認為是製造業的紅利, 當然也包括 福利兜底的部分,不展開。
在發展初期這是沒辦法的事,先注重效率才能實現公平,現在的東南亞和墨西哥也一樣。
二次分配:
為了鼓勵企業家創業,二次分配上對創業群體也是比較照顧,資產稅最近才看到落地的步驟,遺產稅等都沒有實施,導致工薪階層成為納稅的主體。
這種分配模式:
在發展初期效率大於公平,可以集中有限的力量發展製造業,但是到了一定時期,就不再適合發展的需要了,因為居民沒有錢就會抑制消費。
近些年來,二次分配搞得比較多,比如個稅抵扣其實力度還挺大的,對資產徵稅也提上日程,房地產稅之類的也是箭在弦上。
但是初次分配,國家一直沒有表態。
這次國家正式發文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義相當大。
首先是應對通縮和內卷。
如果現在已經是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政策再向生產傾斜已經沒有什麼效果了,必須向居民端傾斜,提高居民收入,擴大福利兜底,讓居民有能力有意願消費。
其次是經濟動能的轉換。
以前靠密集製造業和外向型經濟,汙染環境消耗資源不說,勞動附加值太低,未來要內外需迴圈,發展新質生產力,分配模式和發展階段要匹配。
最低工資線應該要重新劃了。
當然,有人關心了:
提高勞動報酬的錢從哪裡來?
減稅降負國家少拿一些,溫和通脹生產成本增加一些,最佳化市場環境增強民企競爭力,當然財政方面也可以出一些扶持的政策。
鑑於現在企業比較難,國家可以承擔更多責任,可以做的還是很多的。
就這樣。
大家在擔心什麼?
超大規模刺激計劃之後,雖說是超級利好,但大家的想法也不盡相同,其中不乏一些大咖。
特別是昨天大A衝高回落,更是放大了疑慮的聲音。
大家在擔心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