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位美國記者採訪了胡潤、福布斯雙榜首富梁穩根,話題很不友好,尤其是在最後結束時,記者自信地預測:
“你總有一天會移民美國。”
梁穩根聽完也沒有生氣,只是鎮定地回了一句:
“再給我出生1000次的機會,我都會選中國。”
美國記者只得無趣地走了。
實際上,美國記者功課做得不夠足,早在他採訪的5年前,梁穩根就曾憤慨地阻止了一場美資對中國國企的收購。
對立態度如此明顯,就算他真的想移民,美國絕不會是首選
2005年,要不是董明珠堅決反對,格力空調就是美國的了。
而2006年,要不是梁穩根大膽地狙擊,徐工機械也被裝進美國資本的腰包了。
據說,珠海賣格力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獲得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席位,因為收購方美國開利集團就是世界500強。
但徐州賣徐工真的是為了債,彼時徐工集團欠了20多億的銀行貸款,70%以上的股權都質押了,這一賣,就能清償所有的債務。
不過,作為競爭對手的三一重工卻反對這門“親事”,梁穩根派出二把手向文波,以“國家經濟安全”為由發起了狙擊戰。
一把手不開腔,二把手往前衝,這個策略很完美,進可攻,退可守,梁穩根的操作空間相當寬鬆,向文波的態度則可以相當強硬。
向文波一連發了幾十篇文章質疑這場收購,明確提出不能讓美資控制我國機械工業,如果一定要賣的話,三一重工願意接手。
當時美方開價29億,而三一重工願意出到31億。
無論從道理還是實際行動上,三一重工都很站得住腳,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支援之聲,收購也就陷入了僵局。
賣還是不賣,商務部也拿不準了,組織了數名專家開了幾天的聽證會,結果大家吵來吵去還是沒有結果。
美方也加緊了公關,甚至還把前國務卿鮑威爾都找來了。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的反對之聲愈演愈烈,2008年,徐工宣佈終止收購。
至於債務,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徐工機械還不是走出來了,如今已是全球十大機械巨頭之一。
如果把這場對美資收購的狙擊看成本土保衛戰,那麼2012年的那場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官司對決,則是遠端遭遇戰。
2012年,三一重工在美國的關聯公司羅爾斯收購了美國本土的一家風電公司,並開始投資建設。
三一重工收購之前啥事兒沒有,收購之後美國軍方就來交涉了,說可能影響空軍的訓練。
畢竟在人家的地盤上,三一重工也很配合,索性把電站往遠離空軍訓練基地的方向遷移了1.5英里。
但遷移了之後新的藉口又來了,聯邦政府委員會以“涉嫌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發出禁令,要求專案停工。
三一重工也忍了,既然不讓中國人搞,那咱就不搞,賣掉就得了唄。
然而,就在三一重工在商談出售的時候,新的禁令又來了,禁止轉讓。
隨後,奧巴馬又簽發了總統令,要求三一重工拆除並撤出專案。
好傢伙,不能自己搞,也不能賣給別人搞,也就是說,專案只能爛在自己手裡,梁穩根怒了,把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聯邦政府委員會都起訴了。
2013年,一審判決三一重工敗訴。
梁穩根不甘心,繼續組織上訴。
2014年,奇蹟出現了,上訴法院的合議庭重新做出了裁決,認為總統令違反了程序正義,剝奪了企業的財產權。
勝訴了,梁穩根卻勝不驕,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最大的贏家是美國,美國藉此向世界證明了美國是一個法治國家。”
於是,三一重工繼續在美國賺錢,2023年年報顯示,美國貢獻了76億的營收,在海外佔比達到了18%。
人都得罪完了,為啥還能在美國賺錢?
三一重工有絕活啊,混凝土機械全球第一,還有4500噸的“世界第一吊”,美國也需要啊。
我們都知道迪拜塔高,但很少有人想過,那麼高,混凝土是怎麼澆築的。
答案就在三一重工的超高壓混凝土泵裡。
三一重工的世界口號是:不要問我混凝土能打多高,你房子有多高,我就能給你打多高。
不僅是迪拜塔,全球很多知名的超高建築都有三一重工的印記,比如歐洲第一高樓俄羅斯大廈,日本第一高樓阿倍野中心。
早在2012年的時候,梁穩根就有一個夢想,如果哪天做到全球第一了,我就退休回家去釣魚。
果然,2021年三一重工4500噸的“世界第一吊”交付之後,梁穩根就辭去了三一重工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職務。
然後2023年5月,又辭去了三一重工集團董事長職務,徹底歸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