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這一年,各大車企拼價格、拼技術,結果就是佼佼者交出了滿意答卷,而有人卻遺憾離場。
而時間來到2025年,隨著國補政策的實行與車圈價格戰的“內卷”,餘下的車企要想繼續站穩腳跟,難度可能遠比想象中艱辛得多。
1月3日,據中汽數研統計的資料,2024年的造車新勢力中,僅、理想、零跑完成了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分別為103.9%、100.1%、117.5%。
極氪、小鵬緊隨其後,都接近完成目標,完成率分別為96.6% 和95%。
有意思的是,從2025年銷量目標來看,零跑、小米、嵐圖直接翻倍,分別達到50萬輛、30萬輛、20萬輛。
看來這三位都屬於“激進派”那夥人~
為了達到心中目標,2025年的車市開年即“開戰”。
1月2日,理想汽車宣佈每車補貼1.5萬元;1月6日,零跑汽車宣佈,旗下車型最高降價1.5萬元。
此外釋出了Model Y優惠1萬元的新政策,小鵬汽車優惠1萬元,名爵直降2萬元,星途限時優惠3萬元,捷途最高優惠4萬元...
再加上前段時間,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了《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等“兩新”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通知》一經發布,“兜底”成為了車企們這輪補貼的關鍵詞。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30多家車企或品牌給出“兜底三件套”:現金、積分、加電。
以比亞迪秦L DM-i為例,官網定價9.98萬起。
結合國補和比亞迪自己推出的購車補貼,使用者可享受至高2.5萬元的置換補貼以及至高5000元的全車保險,也就是這輛車最少花7.48萬元就能拿下。
確實挺香~
那麼今年的“價格戰”仍然會貫穿全年嗎?降價力度會更大嗎?
據中國汽車報報道,“由於多種因素,2025年車市價格戰仍將延續或將更激烈。一方面,為了守住利潤和市場份額,車企不會主動退出價格戰,因為退出就意味著面臨利潤和市場份額縮水的不利情況。因此,即使在價格戰中利潤有所下滑,只要能以價換量,車企就會跟進。
另一方面,目前車市淘汰賽在加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洗牌更為明顯,車企,尤其是新勢力車企在擔心被淘汰出局的情況下,會更積極地參與價格戰。因此,在從眾效應引導下,價格戰仍將貫穿2025年全年,預計將成為未來3~5年的持久戰。”
不過也有專家給出了不同意見:“價格戰可能在2025年有所緩和甚至終結。”
按照他的說法,在行業已經出現很多車企對價格戰反感的情況下,大家必然會想辦法向著終結價格戰的方向努力。而且價格戰並沒有給多數車企帶來銷量的大增,反而降低了車企的利潤,也使得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車企難以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品質。
由此越來越多車企意識到,儘管價格戰對車企競爭有一定激勵作用,但更多是一種反市場行為。
同時,由於消費者擔心產品品質,也有了“越降價越不買”的逆反心理。
此外,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隨著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擴圍,汽車市場會進一步回暖,因此“價格戰”將相對趨緩。
如果與前些年消費者較為看重新車價格的情況相比,如今的消費者更為看重品質,而且各個細分市場幾乎都有相應的需求。
從車型看,微型電動車、家用轎車、城市SUV、越野車、豪華車、露營車等不同細分領域都有一定的消費群體;從不同消費人群看,年輕女性、老年使用者等群體的消費需求也被激發出來。
如此這般開拓個性化、差異化的市場,既能給車企帶來新的增長點,也有利於終結都在同一賽道上的同質化競爭及價格競爭。
新的一年,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需求持續轉化、差異化競爭日益凸顯的前提下,車企要應對市場競爭,僅僅憑藉“價格戰”獲利已經逐漸失效。市場更看重產品品質和智慧化、科技感更強的新產品,這就需要車企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不斷推陳出新。
總結來看,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可能會成為2025年的車圈競爭趨勢。如果在這方面不能及時補齊短板,意味著部分車企將有被淘汰的風險,大家可以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