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楊蓉】
美西方國家的關稅“自傷拳”難阻中國車企出海,非洲熱土正成為投資新焦點。據香港《南華早報》11月10日報道,與美國和歐洲的競爭升溫之際,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將目光投向非洲,希望在這一新興市場擴張業務。其中,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埃及受到矚目。
報道提到,10月底,(北汽集團)和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高階電動汽車品牌極氪汽車分別“官宣”與埃及國際汽車公司(EIM)子公司Alkan Auto達成協議,開拓埃及市場。
根據北汽集團與Alkan Auto達成的協議,在埃及建立的北汽品牌汽車組裝廠預計明年年底投產,初始年產能2萬輛,到第5年年底產量將達到5萬輛,並將為本地創造約1200個就業崗位。
據報道,埃及工業事務副總理兼工業和運輸部長瓦齊爾上週見證了協議的簽署。他表示,這項投資符合埃及總統塞西將這個北非國家打造成地區工業中心、實現汽車工業本地化的目標,埃及工業發展局已為該專案劃撥了12萬平方米的土地。
報道指出,除滿足埃及國內需求外,該廠還將利用埃及地處亞非歐交界處的優勢,向其他非洲國家和中東地區出口。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連線地中海和紅海,是亞洲和歐洲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每年有超過10%的全球貿易或數千艘船隻從此經過。
北汽集團旗下自主乘用車上市公司北汽股份總裁宋瑋表示,北汽集團致力於加強在埃及市場的影響力,因為埃及市場是該地區“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今年5月,北汽首家旗艦店在埃及首都開羅正式開業。10月,北汽首次透過埃及市場進行全球首發,推出了一款電動四驅輕型越野SUV。
與此同時,極氪將在年底前正式登陸埃及市場,屆時首家門店也將在開羅落成。按照極氪汽車與Alkan Auto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極氪將與這家埃及本土企業共同在埃及構建銷售和服務網路。
2022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期間,埃及沙姆沙伊赫的中國電動巴士 Sustainable Bus
對此,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教授、中非問題專家江詩倫(Lauren Johnston)認為,隨著墨西哥、美國和歐洲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中國車企正在尋找替代市場。
江詩倫表示,埃及的戰略位置和勞動力成本是吸引中國車企大舉投資的重要因素——埃及位於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內,靠近中東和歐洲的高收入市場,且工資水平低於南非、摩洛哥等,約為摩洛哥的一半。“這一點,再加上充足的陽光,意味著埃及不失為一個開設可再生能源相關組裝廠的好地方。”
此舉還能規避當前存在的供應鏈風險。江詩倫稱,受俄烏衝突和歐洲關稅影響,低成本勞動力供應鏈受到衝擊,加之紅海地區緊張局勢導致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數量減少,將生產轉移到離歐洲和中東市場更近的地方,不僅對於中國,對於因蘇伊士運河運輸量下降而“損失慘重”的埃及而言,可能也是“及時之舉”。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對於一些中國車企來說,並非是美國和歐洲的關稅推動了其在非洲的投資計劃,而是因為他們一直致力於新興市場的發展。
譬如,奇瑞國際早前宣佈計劃將在肯亞開設一條組裝線。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跨境業務部外籍顧問薛凱對《南華早報》表示:“這項投資很可能早在7月歐盟對華電動汽車臨時加徵新關稅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與奇瑞最近宣佈推遲在西班牙開設組裝廠以應對歐盟關稅無關。”
《南華早報》分析,中國車企入局非洲市場已成為當前地緣政治局勢下的新趨勢,包括比亞迪、合眾汽車和小鵬汽車在內的其他中國車企都已進入摩洛哥、肯亞、盧安達和南非等非洲市場。報道介紹,現在,在衣索比亞、肯亞、盧安達和南非等非洲國家,經常能在路上看到中國製造的電動公交汽車。
非洲氣候基金會(ACF)執行主任薩利姆·法基爾(Saliem Fakir)表示,鑑於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在過去十年中的快速發展,各公司正在不同市場擴大其全球足跡。他指出,僅在2023年,中國對非洲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就同比增長了291%。“而非洲國家不僅歡迎貿易,也歡迎產業鏈發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