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瓊斯與標普500指數再度創出歷史新高,道瓊斯指數一度衝破45000點。截至目前,美股三大指數,即道瓊斯、納斯達克以及標普500指數的年內漲幅分別為19.16%、28.02%和26.47%。三大指數對應的市盈率分別約為33.89倍、44.87倍和29.77倍。
與美股三大指數相比,今年A股與港股市場的表現同樣亮眼。截至目前,上證指數年內漲幅為11.82%、深證成指年內漲幅為11.41%、創業板指年內漲幅為17.59%。港股恒生指數年內漲幅為13.94%、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為15.65%。
雖然A股港股的估值較美股低,但相應的年內漲幅卻低於美股市場。美股市場已經處於歷史高位水平,估值也比A股港股高出一倍,為何美股漲幅依然大於A股港股?
實際上,美股市場聚集了全球最優秀的公司,不少優秀的上市公司都是做著全世界的生意。例如,、特斯拉、可口可樂、寶潔、強生、聯合利華等。從全球市場中挑選出最優秀的公司,這也是促使美股市場長期走牛的重要原因。
再者,美股市場指數深度捆綁頭部公司,特別是美股七巨頭對美股市場指數的影響非常大,權重佔比越來越高。翻看美股七巨頭的市場表現,基本上處於創新高的路上,前段時間蘋果、微軟創出歷史新高,後來英偉達大幅拉昇,一度成為全球最高市值的上市公司,之後股價大幅上漲,突破了萬億美元市值的大關。美股七巨頭輪番表現,也促使美股市場指數的持續走強。
此外,美股頭部公司、優秀企業擅長市值管理。從優秀上市公司的系列動作分析,它們對自家公司的股票市值、股票價格是非常呵護的,企業願意拿出鉅額資金進行股票回購,拿出大量資金進行現金分紅。與A股市場相比,美股頭部公司更熱衷於按季分紅,也就是一年分紅四次。更多頭部公司採取的是股票回購與現金分紅相結合的分配方案,以此提振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長期熱衷於市值管理,把股東利益放到第一位,也是美股頭部公司股價屢創歷史新高的主要原因。
從美股市場的功能定位來看,把股東利益放到重要地位,市場呈現出“重回報輕融資”的執行格局。但凡牽涉到財務造假、欺詐上市的行為,上市公司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多年來已經有不少美股上市公司採取了私有化退市的方式來規避監管,但透過溢價私有化的方式回購股票,對股東來說,也是比較有利的。
除了上述因素外,美股市場可以一直保持強勢執行的格局,與市場長期保持優勝劣汰的狀態有關。上市條件寬鬆,退市條件也寬鬆,美股市場每年有大量上市公司選擇退市,包括主動退市和被動退市,前者數量更多。對上市公司來說,透過溢價私有化主動退市,也是一種多方共贏的結果。
45000點的美股市場,估值已經高達30倍以上。從估值的角度分析,目前美股市場的估值風險已經比較高了 ,估值是A股港股市場的一倍以上。假如未來A股港股與美股市場的估值差距進一步縮小,那麼A股港股的估值提升空間會比較大。
與美股市場相比,A股港股最大的競爭力是估值優勢。而且,國內資本市場基本上不差錢,一旦儲蓄資金加快投資轉化,A股市場實現2、3萬億的日均成交額,也會成為常態化的現象。所以,A股港股最缺的是投資信心與賺錢效應,一旦信心回來了,市場也是不愁資金。
為何A股港股市場的估值水平較美股市場低那麼多?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股市投資生態的問題。
其中,A股市場長期處於“重融資,輕回報”的局面,近幾年這種情況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股市容量規模太大,存量資金無法支撐起5400家上市公司的資金需求,從而造成了股市長期處於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股市好不容易形成了2、3萬億的日均成交額,市場卻形成了大量的拋售壓力,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可以急忙拋售籌碼,從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市場繼續上行的空間。而且,A股市場不僅深受政策環境的影響,而且與外部環境的影響有著一定的聯絡性,約束A股市場走勢的因素太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機構投資者長期習慣做波段操作,市場漲到3500點以上,機構投資者習慣性的減持股份,市場跌至3000點以下,機構投資又習慣性的增持股份,反反覆覆進行波段操作,在市場面臨向上突破的時候,大量拋售籌碼隨之而來,股市向上突破的機會再次落空。
所以,當A股市場漲至3500點以上的時候,市場卻選擇了習慣性的看空做空,把市場行情長期定格在3000點至3500點之間。如果市場的慣性思維發生改變,淡化3500點以上的頂部思維,那麼A股市場的估值有望向美股市場靠攏,市場估值從15倍攀升至20倍以上,市場的上漲空間有望得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