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現兩例險資舉牌。
11月13日晚間,(下稱“國藥股份”)、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醫藥”)分別釋出公告稱,新華保險透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觸發舉牌。
相關權益變動後,及新華資產合計持有國藥股份3824.62萬股,約佔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07%;持有上海醫藥A股1.49億股和H股3789.59萬股,約佔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05%。
新華保險表示,這是公司積極落實國家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戰略要求,在資本市場的又一重要動作,充分表明了其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全力服務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決心。
作為資本市場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投資力量,險資今年以來舉牌動作頻頻。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13日,年內險資共15次出手舉牌13家上市公司,舉牌次數和舉牌的上市公司數量均創下近4年新高。
長期看好醫療健康行業
具體來看,國藥股份、上海醫藥被新華保險舉牌,均發生在11月12日。
當日,新華保險透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增持國藥股份149.99萬股股份,佔國藥股份已發行普通股總股本的0.2%,本次增持股份的資金來源為新華保險自有資金。
本次權益變動前,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國藥股份3674.63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4.87%。本次權益變動後,持有國藥股份3824.62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5.07%。
同時,新華保險透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上海醫藥無限售條件流通A股999.98萬股股份和H股150萬股股份。本次增持後,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上海醫藥A股1.49億股和H股3789.59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5.05%。
截至11月14日收盤,國藥股份報34.38元/股,總市值為259.40億元;上海醫藥報21.09元/股,總市值為781.33億元。兩家公司股息率均超過2%。
截至權益報告書籤署日,新華保險暫無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或減持國藥股份、上海醫藥的計劃。
關於舉牌原因,新華保險表示,作為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代表,國藥股份、上海醫藥兩家公司都具有高股息率特點,穩健性、成長性較好,契合險資長期投資理念。在當前國家積極做強養老金融、大力發展“銀髮經濟”的趨勢下,此舉也體現了新華保險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從資產端和負債端對醫療康養產業的全方位佈局。
“公司長期看好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前景,認可國藥股份和上海醫藥在公司治理、行業地位、業務能力、經營成果、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表現。”新華保險指出,本次投資基於自身投資計劃安排和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分析,意在分享醫療健康行業未來發展的長期紅利。
“在股市比較低迷的時候,我們及時出手、及時投資,抓住了很好的時間視窗。”新華保險董事長楊玉成在此前召開的中期業績會上表示,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堅定看好A股、港股當中一些好的投資品種、好的公司。中國最好的企業大部分都還是集中在上市公司,特別是一些藍籌績優股和行業龍頭等優質股具有投資價值。
記者瞭解到,國藥股份以“藥械流通”為主業,涵蓋全國藥品分銷、醫藥零售、醫藥工業、醫藥物流等業務。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0.29億元,同比增長4.10%;歸母淨利潤為14.81億元,同比增長1.30%。
上海醫藥是滬港兩地上市的大型醫藥產業集團,主營業務覆蓋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96.29億元,同比增長6.14%;歸母淨利潤40.54億元,同比增長6.78%。
年內險資舉牌次數超去年
事實上,新華保險一日舉牌兩家醫藥股,只是險資舉牌熱情升溫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隨著入市政策利好不斷,險資舉牌迎來明顯回暖,向市場釋放積極訊號。
記者據中保協披露資訊統計,2021年僅出現1例險資舉牌,即國壽集團透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賬戶出資方式參與中國華融非公開發行H股。
2022年險資共舉牌5次。其中2例為被動舉牌,不涉及險企出資;另外3例為主動舉牌,比如中國太保聯合旗下2家控股子公司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天齊鋰業港股首次公開發行,透過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管理的公司賬戶參與舉牌,以及太平人壽2次增持工商銀行港股。
2023年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險資舉牌共達6次,投資物件也更加多元,被舉牌企業包括萬達資訊、首程控股、光大環境、浙江交科、中原高速、天圖投資等。
進入2024年,包括新華人壽此番出手在內,年內險企舉牌累計達15次,舉牌上市公司數量累計達13家,舉牌次數和舉牌的上市公司數量均創下近4年新高。
其中,長城人壽是本輪險資舉牌主力,年內共舉牌了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無錫銀行、城發環境、江南水務、贛粵高速這4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1家H股上市公司綠色動力環保。
“險資舉牌次數明顯回升,主要歸因於資本市場良好的資金流動性,以及其定價機制對業績優良且穩健增長的個股的持續獎勵,這與險資的價值投資需求完美契合。與此同時,非標資產與債券收益率下降也導致險資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需求上升。”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東吳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葛玉翔認為,保險公司頻頻舉牌上市公司與新金融工具準則有關。權益投資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險企利潤表將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但在舉牌後,可按照是否派駐董事以長期股權投資,或者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進行後續計量,有效降低權益投資帶來的當期利潤波動。
從舉牌標的看,險資“購物車”呈現出新特點。與此前熱衷購買港股、青睞房地產板塊有所不同,近兩年險資舉牌的行業多集中在基建、環保、新能源、醫藥等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領域。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所處行業通常具有穩定的收益和較低的風險水平,符合險資的投資策略和風險偏好。透過投資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險資可以分散投資風險,並最佳化資產配置。
從政策引領看,監管對險資投資權益市場給予了更多支援。今年4月,新“國九條”明確指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證監會主席吳清在解讀政策時也表示,新“國九條”將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並將著眼於營造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的政策環境,推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分類作出部署。
展望後續險資的投資動態,劉巖認為,從目前的市場環境和政策趨勢來看,險企的投資行為大機率應該會持續活躍,並將重點關注新能源、大金融、消費、科技、健康醫療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