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一季財報超預期
在即時電商戰火愈燃愈烈的時刻,餓了麼最新一季的戰績出爐。
據阿里巴巴2025財年Q2財報,也就是自然年的2024年Q3,本地生活集團繼續保持高質量增長——受餓了麼和高德訂單增長所驅動,本地生活集團同比收入增長14%至177.25億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地生活集團季度經調整EBITA虧損進一步收窄,從去年同期的25.64億元縮減85%至3.91億元,超出市場預期。
這是餓了麼新班子交接後,連續第二季度實現了雙位數的穩健增長,虧損大幅度收窄,繼續逼近了“微虧”的水平。
此前在俞永福帶領下的三年,餓了麼最重要的任務是完成整體組織革新、減虧提效,本地生活板塊收入累計增長約50%、虧損顯著收窄。2022年第二季度成功實現單位經濟效益(UE)轉正,也就是說每一單毛利都是正的,這一態勢保持至今。
新財報傳遞出了一個更加確定性的訊號。新管理班子主陣的新週期,開始切換“左右腳”的節奏感——右腳提效率,左腳做增長。而此前三年積蓄的基本盤改善勢能,正在進一步被快速釋放,餓了麼或將進入新的增速紅利期。
在新週期,餓了麼要啃下新賽道、新增量。
今年10月的即時電商未來商業峰會上,CEO韓鎏也進一步向外界明確了餓了麼“新三年”的 “1+2”戰略。
其中“1”代表要做健康增長、更懂消費者的到家餐飲平臺,“2”代表兩個增長前景廣闊的新賽道——做符合餓了麼特色的即時零售,做面向市場價值延展的即時物流網路。
02、即時零售的差異化路線
不管是即時零售、即時電商,還是近場電商,本質上說的是同一件事。
商務部首次明確提出“即時零售”的概念,是在2022年上半年。“即時零售”被寫入“中央一號檔案”,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即時零售,早已不是買藥、買應急用品的應急邏輯,而是使用者習慣的大規模遷徙,它代表了一種更具確定性和即時性的消費模式。越來越多消費者,正在開始在外賣平臺上買藥、買飯、買零食啤酒、買生鮮食材、買花、買日用雜貨,甚至買服裝和iPhone等電子產品,這是客觀事實。
與其說它是創新賽道,不如說是一個所有品牌商家、消費者、平臺都避無可避的“必選項”。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曾稱,一家公司要把自己的核心優勢建立在不變的事情上。貝佐斯認為對於零售行業來說,多、便宜、快這三點,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會變。“快”這個要素,在如今生產效率極大提升、物質極大豐裕的當下,正在成為改善使用者體驗的關鍵一環。在這一環節的生產力,也在倒逼重塑零售供應鏈條,重構利益分佈。
今年以來,即時零售的競爭烈度進一步加強。美團大手筆加碼“閃電倉”;京東前腳全盤接手了達達集團的股權,後腳加快七鮮和前置倉的投入;抖音則用小時達佈局即時零售,最新推出“共享倉”模式……各方勢力圍繞著使用者體驗、配送效率、品類拓展等多個維度大投特投。
據艾瑞測算,2023年即時配送行業規模約為3410億元。未來五年,即時配送行業規模將翻番,從2023年約3410億元,預計2028年將超過8100億元,成為少有的持續年均兩位數高速增長的亮點賽道。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最新報告更預測,即時電商行業年均增速超過30%,至202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可以看到,在各路行業的火拼之下,餓了麼堅定選擇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生態路線”。
在2024即時電商未來商業峰會上,餓了麼資深副總裁、也是餓了麼同城零售業務負責人胡秋根,在現場釋出中表示,餓了麼將繼續戰略投入即時零售、堅定與生態共贏共進,“堅決不與商家在供應鏈上爭利”。
胡秋根表示,身處巴巴生態體系中,餓了麼將與淘寶、支付寶、高德等多端共振聚力,突破即時零售時間和空間履約限制,以更好幫助商家服務好消費者,鑄造“時空”場景經營新正規化。
03、夏季大考迎大捷
說回本季財報。餐飲外賣行業有著很強的季節性,一般每年夏季,也就是6月、7月、8月三個月,是外賣最重要的旺季,本次財報週期正是外賣旺季。
旺季的差距容易造成馬太效應,因此,夏季搞事情,已經是外賣平臺的傳統。餓了麼從兩年前開始的夏季免單活動,今年已經是第三次舉辦。
特別是2024年夏季,對於外賣平臺來說,更是一次難得的流量盛宴——今年夏季不止有暑假,更有歐洲盃和巴黎奧運會兩大全球性賽事,這必然帶來“宅家觀賽”的新消費需求,夜宵、零食、酒飲,甚至是作料、調味品,都成為許多使用者熬夜看比賽的剛需。
餓了麼沒有錯過這場盛宴。透過“讓使用者更開心”為導向的多種玩法設計,帶動超2.5億人次參與“開心運動會”活動,也為參與平臺營銷的所有商家,提供了生意增長空間。
報道顯示,餓了麼平臺上有近200萬商家報名參與了“開心運動會”的免單活動。而截至奧運會閉幕,餓了麼聯合商家推出相關免單場次超過70場,許多商家品牌在餓了麼夏季營銷中實現超100%的突破性增長。
得益於在歐洲盃、巴黎奧運會等社會性熱點營銷上積極投入,餓了麼訂單量、交易額、月活躍使用者等多項關鍵業務指標,都在本季度內突破歷史峰值。
考慮到取得這個增長的同時,餓了麼還取得了虧損同比收窄85%的超預期收虧,也側面證明餓了麼從平臺活動運營到流量分發等等,整個系統都有了效率上的巨大提升。
誠然,這個季度的資料只是餓了麼新三年的起點,未來三年的增長走向,值得繼續關注。
04、“十萬店” 對 “十萬倉”
在如何佈局即時零售業務上,就在過去一段時間,餓了麼和美團兩邊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10月,美團在即時零售大會上宣佈其閃電倉數量達到3萬家。美團計劃未來三年其閃電倉規模將達到10萬家,年營收超過2000億元。
不久後,餓了麼則面向品牌商家釋出了“近場品牌官方旗艦店”。品牌官方旗艦店採取社會化供應鏈模式,串聯線下門店,比如前置倉、店倉一體門店、店中倉等。
市場分析認為,美團當下策重於快,在給出閃電倉這個答案的同時,美團在多個業態上廣泛佈局,從自營到加盟,以及整合線下資源為主的自營線上超市等等,力圖以最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圈住線下資源和優質使用者。
對比來看,餓了麼則強調生態和品牌自主性。在10月23日舉辦的2024即時電商未來商業峰會上,餓了麼CEO韓鎏頻頻提及關鍵詞,要“生態共進”,避免參與者“增量不增利”。
餓了麼CEO韓鎏
透過戰略釋出餓了麼近場品牌官方旗艦店,餓了麼表示希望更好地幫助商家實現運營效率持續提升,為商家帶來結構性的增長紅利——從而“使流量變為留量,從增單進而增利”。
從我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即時零售的不少參與者都擔心未來市場出現一家渠道獨大、內卷化加劇、客大欺店的被動情況,巴不得餓了麼更衝上去拼一拼。
餓了麼商家生態總裁雷雁群在峰會上表示,面向未來三年,餓了麼將透過數智化CRM 的資料沉澱,幫助商家加快會員體系建設,做好消費者運營和管理,助力商家做好數智化應用。與此同時,餓了麼也已啟動“澎湃計劃”,投入15億專項資金,幫助餐飲品牌商家提升數智化能力,從而帶來生意增長。
或許,著眼於行業生態以及社會價值,既來自於更底層的商業價值觀,也來自於客觀現實下的戰略選擇空間。但不管如何,對一個正在快速增長期的行業來說,能有更多的商業形態和商業倫理討論,這是緊急、也是關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