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刀財經 ▲ 做您的私人商學院
中國汽車第一城,開始有“危機感”了。
作者 :觀海
來源:金錯刀車評(ID:jincuodaocheping)
中國汽車第一城,“岌岌可危”。
在“中國汽車第一城”的位置上,廣州一連坐了5年,風光無限。
但進入2024年,廣州徹底沒法淡定了。
產量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廣州汽車產量179.34萬輛,重慶173.46萬輛,優勢十分微弱。從增長態勢來看,廣州今年很可能將被重慶反超。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廣州不僅沒資格淡定,還有些抬不起頭來,新能源車產量連常州都不如。
所謂廣州汽車看廣汽,廣州汽車產業如今的境遇和廣汽息息相關。
產銷快報顯示,今年前10月汽車產量150.18萬輛,同比下降26.47%。
廣州車展開幕前一天,廣汽董事長曾慶洪更是透露出濃郁的危機感,他說:“廣汽的產值佔廣州工業半壁江山,廣汽輸了,廣州就輸了。”
從字裡話間也能感受出:“中國汽車第一城”的寶座,廣州和廣汽都不會輕易拱手讓人。
01
被窮追猛打的昔日王者
廣州的汽車產業,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強盛的。
從上世紀末開始,廣州積極引入日系品牌,廣州的汽車產業才一飛沖天。
1998年7月1日,重組後的廣州本田成立,1999年正式投產,2000年,廣本已實現盈利。
2002年,汽車產業與電子、石化一同,被定為廣州三大支柱。
2006年,廣州汽車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從那至今,汽車都是廣州經濟的第一支柱。
到2023年,廣州的整車產量已經是連續5年全國第一,有個說法叫做“國內每10臺車就有1臺廣州造”。
只是如此強勢的表現,卻也暗藏危機。
那就是,當時代變化來臨,難免會遇上船大難掉頭的尷尬局面。
第一大變化:合資品牌退潮,自主品牌崛起。
先來看一組資料——今年前8個月,中國品牌汽車的市場佔有率繼續上漲至63.2%,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絕對主力。
然而,廣汽集團超過60%的銷量都來自於兩大合資品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
最終,在合資品牌退潮的環境下,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也沒能倖免,今年前10月的產量分別下滑36.95%、22.81%。
一言以蔽之,興也合資品牌,衰也合資品牌。
第二大變化:燃油車落寞,新能源車興盛。
在我國,新能源車的發展勢頭,遠勝於傳統燃油車。
據央視新聞報道,11月14日上午,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輛,同時也是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
反觀廣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表現可謂有些萎靡。
在廣州去年317.92萬輛的汽車產量裡,新能源汽車產量僅為65.16萬輛,佔比20%。燃油車仍是“廣州汽車”的主力。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車選手——廣汽埃安,今年也不如往昔。
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此前更是表示:如果大家效率不提高,就熬不過這個“冬天”。
種種原因導致了,在東風汽車之後,廣汽集團成為第二家出現虧損的國有汽車上市公司。
作為廣州汽車產業的晴雨表,廣汽失意對於廣州自然不是好事。
與此同時,其他城市則是藉著新能源汽車的勢頭高歌猛進,包括重慶、上海、深圳、西安、柳州、長沙、常州……
特別是重慶,今年的汽車產量一度超過了廣州,其中新能源車貢獻巨大。2024年上半年,重慶生產的汽車中約1/3是新能源車,同比增長1.5倍。
作為消費者也能輕易感覺出:同樣是新能源車,重慶的問界和廣州的新能源車,話題度和市場表現不可同日而語。
02
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毫無疑問,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躑躅不前,是現在廣州汽車產業心中深處的痛。
一方面,合資品牌對電動化、智慧化的反應太遲鈍了。
據統計,2023年,中國自主品牌共推出94款新能源新車,是合資品牌的13倍。
華爾街日報還曾報道,中國汽車產商的研發速度比傳統廠商快30%左右,顛覆了全球幾十年來製造複雜內燃機汽車的慣常做法。
節奏突然變化,打得合資品牌一個措手不及。
面對困境,廣汽豐田曾經試圖以混動技術為突破口。
他們匯入了第五代智慧電混雙擎技術,並將其搭載到全新一代雷凌、鋒蘭達、凌尚等車型上。
但是,這種不能插電的油電混動似乎並不太符合當前國內市場的主流需求。
雖然廣汽豐田也推出了插電式混動車型,比如威蘭達PHEV,但其起售價25萬元以上,實在是難以在市場上激起什麼水花。
在純電市場,廣汽豐田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其首款純電SUV車型bZ4X在上市後不久,就接連被曝出“輪轂螺栓鬆動”問題,並多次被召回……
銷量不濟的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甚至不得不斷臂求生,透過裁員來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廣汽整體“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早在2017年,廣汽集團就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2018年,又建成了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唯一的“燈塔工廠”——廣汽埃安智慧生態工廠,因湃電池、銳湃電驅等工廠也陸續落戶產業園。
廣汽集團也率先使用純電專屬平臺,打造出AION(埃安)系列和 Hyptec(昊鉑)系列新能源汽車產品。其中,廣汽埃安還成為了純電車累計產銷最快達到100萬輛的車企。
然而真到了拼刺刀的時候,廣汽卻放鬆了神經。
比如2020年,廣汽和華為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在智慧輔助駕駛、智慧座艙等技術方面為車企提供幫助。
可是雙方的合作最終不歡而散。
2023年3月27日,廣汽釋出公告稱,AH8專案由與華為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有知情人士向媒匯透露,彼時在廣汽董事會表決會上,不再與華為合作造車,幾乎是一邊倒地透過的。
這是因為,比起像問界那樣把“靈魂”交給華為,廣汽更想自己掌握技術話語權。
這樣的想法並無不妥,但是在與華為分道揚鑣之後,廣汽的智慧化賣點卻姍姍來遲,沒能跟上同行的步伐,同時關注度也弱了許多。
不僅姍姍來遲,有的功能還顯得不是十分完善。比如今年周鴻禕在體驗昊鉑的剪刀門防夾功能時,慘遭夾手,痛到慘叫……
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市場上,一步慢很可能就是步步慢。
03
廣州,能否知恥後勇?
廣州汽車產業遭遇挑戰,對於“中國汽車第一城”的寶座,其他城市自然變得更虎視眈眈。
但廣州和廣汽也不會輕易低頭。
10月底,廣汽釋出公告,宣佈了兩個大動作,以表決心。
第一,對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變,同步實施相關組織機構改革。
第二,宣佈集團總部於11月2日,整體從珠江新城CBD區搬遷至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研究院所處的番禺汽車城。總部員工的著裝也由西裝變成了工裝。
第二個動作被稱為“番禺行動”。廣汽集團總經理表示,把總部搬遷到此,是要到一線去打仗,“如果你要決策,你就必須聽到炮火。”
“番禺行動”目標是,實現自主品牌佔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
目前來看,為了重振旗鼓達到新目標,廣州和廣汽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出海,廣汽集團早在去年就推出了“1551”國際化戰略:即以2030年挑戰50萬輛的目標為牽引,在海外站穩5大市場,並深耕至少12個萬輛級戰略市場。
今年1至9月,廣汽集團前三季累計出口汽車9.5萬輛,同比增長112%。
再比如,廣汽加大力度搞研發,累計投入已經超過500億元。
在新能源領域,廣汽已經量產了彈匣電池、超級快充和夸克電驅技術,等等。
此外,廣州方面也在努力補齊短板,擴大朋友圈。
相比長三角區域汽車產業,過去廣州汽車產業的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較低。2022年時,廣州汽車整車與零部件比僅為1:0.47,在效率、成本和開拓客戶等方面自然有些吃虧。
也是在2022年,廣州出臺了一些措施,提出“供應商AB近地化策略”,即政企聯動,推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等關鍵領域佈局AB兩家以上供應商,在本地及周邊區域至少選擇一家供應商。
並且,廣州還拿出真金白銀,獎勵電池回收、智慧網聯、自動駕駛等方面的突破。
經過努力,現在的廣州聚集了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如祺出行、沃芽科技等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企業。
廣州的小鵬汽車也終於站了出來。2023年廣州新能源汽車大盤裡,小鵬汽車貢獻了12%。今年小鵬P7+上市,更是創下3小時大定破3萬輛的驚豔資料。
廣州汽車產業的轉變和提升,一切看起來都還來得及。
汽車產業是一個投入週期十分漫長的產業,其中的挑戰和機遇還會源源不斷,厚積薄發也不是沒可能。
一座底蘊深厚的城市一旦轉型成功,就將是一次涅槃重生。
寫在最後:安利一個寶藏讀書博主
她們都是普通女性,遭受到的困境也是普遍存在的,沒糟糕到無法生活下去。如果忍忍,也能行。
但是多惠和梨帆都不願意忍耐下去。
夏不綠,不著名作家,出版書籍十餘本,售出多部影視版權,用寫作丈量生活的塵埃。
去影片號、B站、小紅書搜尋「夏不綠讀書」,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用閱讀鑿開心中的冰海,在閱讀這座避難所裡,一起做忠於自己的普通讀者。
- End -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王、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新聞、一點資訊、網易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雲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群 | 內容 | 連線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網際網路以及網際網路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於為使用者提供營銷策劃、社群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投稿、轉載、內容合作,請新增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