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失聯,請大家加我個人好友,圍觀朋友圈深度交流
大家好,我是毯叔。
昨晚我在公司加班,處理一個緊急業務需求。
走的時候已經11點了,看到辦公區還有好幾個年輕人在加班,一點沒有走的意思。
我過去和他們打招呼,讓他們早點回家,但幾個人都一副甘之如飴的樣子,和我說,天天加班,都習慣了。
看到這,我猜你要說,這幾個加班狂,肯定是拼死拼活想博出個人樣來的寒門子弟。
圖源:網路
那你可真想錯了!據我所知,這幾個人全都是官二代和富二代……
對, 因為我負責部門新人的招聘面試,對這些年新進公司員工的底細都門兒清。
每個金融機構,尤其是還不錯的公司,都有不少二代,這也是行業內的潛規則。
既然是潛規則,遵守就好。
所以招他們進來的時候,我本沒報什麼期望,想著這些紈絝子弟肯定整天趾高氣揚,不學無術,工作上敷衍了事,誰也指揮不動。
沒想到現實恰好相反。
圖源:網路
這幾年,我眼瞅著那些越是家裡有錢、有背景的年輕人,幹起工作來越起勁,每天開會,調研、聯絡業務,拓展客戶,做表寫報告……樂此不疲。
反而,很多我以為會成為業務頂樑柱的寒門做題家,工作起來卻明顯後勁不足。
尤其這兩年金融行業進入下行週期後,更是越來越消極,甚至躺平怠工了……
為啥會出現這種反常現象?
我思考了很久,也和很多深有同感的業內同行討論後,終於想明白了背後的深層原因……
首當其衝的原因,是這兩類人身上揹負的經濟壓力完全不同。
“我奮鬥了十八年,終於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這句很多人感同身受的金句,其實只說了上半句。
同樣是坐在一起喝咖啡,有人揮揮手就來一杯藍山手衝,有人掂量半天才捨得喝一杯簡易速溶。
同樣是來到金融圈,有些寒門子弟,剛進門就已經掏空了家裡的所有積蓄,甚至負債累累。
再加上從小過苦日子長大,貧窮基因深入骨髓,自身沒有安全感,就會對金錢看的格外重。
渴望多賺錢,迅速改變個人境遇和家庭條件。
這種強烈的渴望,確實能帶來自驅力,但也很容易讓人動作變形,變得短視和功利。
圖源:網路
這幾年金融行業形勢變差,不斷降薪裁員,收入越來越少,我周圍就有不少人離開了金融圈,去了別的行業。
而這些離開的人,大多是寒門子弟。
哪裡賺錢就去哪裡,哪裡不賺錢就馬上離開,永遠在逐利,永遠追求最高投產比,這也是很多小鎮做題家效率優先的一貫思路。
金融行業好的時候,賺得多的時候,我就拼死幹活。
一旦發現行業下行,收入陡然下降,短期看不到未來,馬上心灰意冷、得過且過,甚至滿腹牢騷,琢磨著另謀出路。
圖源:網路
而官富二代的情況不一樣,他們家境優渥,從小衣食無憂,所以對金錢並沒有太強烈的慾望。
參加工作後,房啊車啊這些重大開支,家裡基本都幫他們解決了,甚至還經常進行補貼,所以他們也沒有掙錢的焦慮感和迫切感。
哪怕金融行業這兩年降薪了,落魄了,他們的焦慮和不安感,也少很多,所以做起事來更從容不迫,也更有耐心。
而這些從容和耐心,自然會給周圍人,尤其是領導留下好印象。
我就有好幾位高管同事和我說,對某個年輕人印象很好,因為他耐得住寂寞,能沉下心來,不功利。
好印象之後就是好機會,有好的業務領導也會傾向於這些人,做的好了,也更容易得到提拔,形成正反饋。
而不斷得到正反饋後,這些二代同事們的成就感和熱情也被強烈激發,自然更加拼命,更加努力,形成了一個迴圈向上的成就閉環。
再說一個原因,很多寒門子弟,能夠一路披荊斬棘進入金融機構,得益於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從高考到考研,再到筆試面試進入公司,都是憑著自己的實力考上去的。
因此,骨子裡他們對公平看得很重。
人人都笑范進,人人卻又搶著當范進。
可真正進入工作後,大家都知道,哪有那麼多公平可言。
個人的努力、學歷、能力,不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取而代之的,是為人處世的情商和背後的背景關係。
而這些恰恰是寒門子弟最大的短板。
他們雖然拼命工作,卻只知道蠻幹。
不懂得如何與同事打交道,更不懂得如何討好上級,面對領導始終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很難放開手腳。
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短板,卻不屑於與人"同流合汙"。
圖源:網路
這種人你經常能見到吧?如此擰巴,怎麼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和認可?
沒人提攜,肯定看不到上升的機會。
可很多寒門子弟,卻把這些自身問題,統統歸因於不公平的工作環境,牢騷滿腹、經常抱怨。
這隻會繼續加劇自己不受待見的境遇,最終結果就變成了——
心灰意冷,消極應對,無奈躺平。
而官富二代們正相反,他們在父輩的薰陶下,從小就開始接觸官場的人情世故。
見多識廣,眼界開闊,對於各種迎來送往也駕輕就熟,就算遇到什麼問題,也有上一代人出謀劃策。
所以參加工作後,他們很知道如何揣摩上意、察言觀色,經常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和表揚。
更何況,他們的背景,也讓他們有底氣平視各路領導,所以開展起來工作也更自信,更鬆弛,這種狀態,自然更容易獲得領導的認可,在各種機會中佔得先機。
而這一切都提高了他們工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工作起來也更加積極努力。
真的,能激勵二代們的從來不是錢,而是認可關注和巨大的成就感。
還有一個原因,大家看看最近剛剛公佈的《胡潤2024富豪榜》就知道了。
前100名富豪中,40歲以下只有2人,其他全都是老面孔。
圖源:網路
前幾年,百富榜上還站著一堆30多歲的年輕人,每一個富豪背後都是新興的產業和公司,但這兩年越來越少了。
意味著什麼?
中國目前財富流動速度,越來越放緩了。
原來我們這一代人被灌輸的 “靠自己白手起家,改變命運,階級躍升,成為人生贏家”的時代範本,已經越來越難以複製,甚至可以說,實現財富躍層的通道,基本關閉了。
與此同時,財富分層也肉眼可見地越來越大,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圖源:網路
而金融圈,作為離市場、離財富最近的行業,這種趨勢表現的格外明顯。
當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行業內的資源和財富,被壟斷在二代們手裡,二代們自己也知道,所有的奮鬥打拼都是有巨大回報的,而且是即時回報,他們自然勤於付出,樂此不疲。
而當寒門子弟們發現,自己能分到的資源,握在手上的機會越來越少,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過是別人成功的墊腳石,無法獲得直接的晉升和提拔。
回報如此沒有價效比,還有多少精通計算的小鎮做題家願意繼續去卷,去拼,去不計回報地付出呢?
現在的大環境下,一走了之不是最優解,卷又卷不過二代,留下來的寒門子弟,最好的方式,就是苟著,這也是我之前在《》給大家分析過的最優策略。
沒辦法,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行業進化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規律。
還記得稻盛和夫的名言麼:
“你憑什麼以為你十年寒窗,比得過我三代從商?”
當然,寒門子弟也不必就此氣餒,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找到差異化的策略,從不同維度去對沖競爭。
比如,這幾年,總有金融圈的寒門做題家問我,這個行業二代這麼多,我該怎麼辦?
我一直都告訴他們,這不是壞事。
“二代學金融,操縱牛與熊;屌絲學金融,體會啥叫窮”。
金融圈的“二代們”本身家族有一定社會資源,可以透過平臺很快變現,也懂人情世故,自然受到部門重視。
可如果你覺得他們搶了你的工作機會,那簡直是too young too naive了。
如果你們團隊有二代,你甚至要好好感謝他們。
因為你們團隊的業務,可能就是靠他們拿來的,他們做了承攬,才有了你這個金融牛馬手頭要乾的活和要出的業績。
和他們做同事,幫他們一起把活幹漂亮,他們反過來不也是你的重要資源麼。
很可惜,能想得這麼透徹的人實在太少。
太多人根本轉不過腦子來,非要在同一個維度上去和二代battle到底。
最後撞的滿頭是包,全面慘敗……
圖源:網路
陳寅恪有句名詩,「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斜陽」。
我一直都在和大家強調一件事,向下總比向上難。
向上的路,艱難都是明晃晃的,但向下的路,艱難是暗戳戳的。
看起來你只要一躺萬事休,但實際上,這一躺,就是加速墜落的開始,墜落之後還有數不清的落井下石。
所以儘管現實是,二代們走在了正面的迴圈裡,我還是希望寒門做題家們不要消極應對,徹底躺平。
學會從更長期的維度看待趨勢和成敗,做一個更有耐心的人;
學會從更高維度看待競爭,二代們不是你們的競爭者,而是資源和帶動者;
學會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待自己,找到問題,克服短板,突破自我。
不要躺平,還是站起來,至少先坐起來……
面對競爭,要從不同的維度去思考策略,找到差異化的路線。
如何獲得差異化的資訊差和認知差?歡迎提前加入我的【毯叔2025年度陪伴群】。
我會365天分享關於金融、財富、IP、AI、投資等方面的思考、資訊、資源,“含金量”極高,有效期到2025年底。
歡迎點選加入,享受有質量的資訊差。購買後新增我微信(uncletan2019),拉你入群
回覆“盤錢”領30本搞錢神書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