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午間,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微博發文稱:“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我們基於規模化大量採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大家可協商推進。”
當日早些時候,一封有關比亞迪乘用車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郵件在網路上廣泛流傳。郵件標題為《2025年比亞迪乘用車降本要求》,落款是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營運長何志奇。
據網傳郵件,比亞迪汽車銷量不斷突破,預計全年將突破420萬輛銷量大關,得益於技術創新、規模化優勢和低成本供應鏈。2025年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進入“大決戰”“淘汰賽”。為增強比亞迪乘用車競爭力,比亞迪需要整個供應鏈共同努力、持續降本。因此比亞迪對供應商所供貨產品提出要求: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
信件中還寫道,“請您和團隊務必認真對待、切實挖掘降本空間、積極推動要求達成,儘快對接比亞迪資源開發團隊,在12月15日前透過SRM系統將降後價格報給我司。”
當天網路上還流傳著另一封疑似供應商回應給比亞迪的郵件。郵件稱,比亞迪要求供應商2025年起進一步降本10%的通知已收到,但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並呼籲比亞迪作為行業龍頭,應立足於長期發展的全域性高度,停止以無底線的壓榨模式獲取短期利益,而是應當推動供應鏈良性發展,共建公平、可持續的合作環境。
網傳截圖
截至11月27日收盤,比亞迪的股價報279.69元/股,跌幅達0.47%,總市值為7653億元。
圖 / Wind
上汽大通也致信供應商?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27日,從汽車供應鏈人士獨家獲取的檔案顯示,(簡稱上汽大通)25日也向其供應商致信稱,當前汽車市場供大於求的問題突出,隨著新車大量上市,市場供需失衡狀況預計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善,導致價格戰難以平息。
上汽大通誠摯地邀請供應商夥伴共同參與到成本控制的大專案中。“透過雙方的緊密合作,我們可以共同開發出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實現雙贏的局面。進一步加強管理、提升質量、改進服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複雜形勢壓力下的生存能力,目標降本:10%。”
圖 / 中國證券報
針對上述情況,11月27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向上汽集團相關人士進行核實,目前暫未收到回覆。
據澎湃新聞報道,記者從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處瞭解到,供應鏈中零部件定期降價是行業慣例,由於車企處於強勢一方,供應鏈企業基本都會遵循。但在近年來行業競爭加劇、價格戰肆虐的情況下,供應鏈企業嚴重承壓,有部分車企並不會要求供應鏈企業降價,而是會努力為其保留一定的利潤空間。
而立之年的比亞迪,如何打贏下半場?
從第一臺新能源車上市,到第一個500萬輛,比亞迪用了15年;而從500萬輛邁向1000萬輛,比亞迪僅用了短短的15個月。
官方資料顯示,比亞迪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50萬輛,為50.27萬輛,創歷史新高;今年1—10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5.05萬輛,同比增長36.49%。
盈利水平上,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252.38億元的淨利潤,幾乎等同於上汽、長安、廣汽、長城、賽力斯五家車企的淨利總和,日賺超1億元。第三季度營收突破2000億元,這也是比亞迪作為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首次實現季度營收超越特斯拉,不過單季利潤上和特斯拉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下半場豪賭千億
儘管銷量亮眼,但智慧化並非比亞迪核心優勢,相比一些率先投入智慧化的新勢力們,比亞迪起步較晚。坐穩新能源汽車龍頭寶座後,比亞迪開始向相對薄弱的智慧化方面發起衝鋒。換言之,下半場的競爭中,智慧化成為關鍵之爭,比亞迪不能再只靠規模取勝。
“補課”下半場,比亞迪宣佈投入1000億元,發力人工智慧與汽車相結合的智慧化技術。
比亞迪集團高階副總裁、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半夜經常接到董事長的電話,兩人交流主題不外乎一個——智慧化,此前雙方聊的更多是動力技術。“比亞迪現在第一重視的就是智慧化。”
今年6月,比亞迪成立自研智慧駕駛團隊“天狼”和“天璇”開發部,兩大自研團隊規模已經達到了近800人,在上海松江進行封閉開發近兩個月時間。時隔四個月後,有訊息傳出兩個團隊已完成整合,加速自研演算法量產。
據悉,目前比亞迪在智慧駕駛領域擁有超過4000人的團隊,僅軟體工程師就有3000人,據悉自動駕駛團隊一個月發工資就要10億元。從規模來看,比亞迪智駕團隊僅次於華為,後者2023年底的智駕團隊超過7000人,超過小鵬、極氪、蔚來、小米等智駕團隊規模。
在自研之外,比亞迪也與華為達成合作,聯合開發方程豹新車型。
智慧化下半場已來,行業節奏加速,車企紛紛加碼智慧化。
以小鵬MONA M03為例,將小鵬行業第一梯隊的智慧化體驗打進15萬~20萬元市場以內,迅速帶動該車起量,並幫助小鵬在規模上走出低谷,也為20萬元以下車型的智慧體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對於20萬元以內絕對的統治者比亞迪來說,突圍的時刻到了。來到戰役的下半場,是比亞迪的智慧化下半場,也是王傳福造車事業的下半場,為此,比亞迪賭上千億。
來 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鞏兆恩)、南財快訊、新浪微博、澎湃新聞、公開資訊、Wind、中國證券報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21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