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對於兩大支援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落實情況不佳的討論聲音漸多。
11月28日,在中國銀行研究院新聞釋出會上,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金融團隊主管李佩珈回答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互換便利兩項工具作為支援資本市場的重要創新工具,對於盤活機構資產流動性、增強資金有重要意義。但市場要客觀看待,兩項工具是穩定器的功能,而不是促進器的功能,這是工具的本質。
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對第一財經表示,兩項工具使用有兩個方面需要考慮,一是市場價格的變化,需要對使用者有利,這是基本;二是金融創新涉及監管政策、制度、使用機構內部相關規定的變化。
此前落地的兩大支援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一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援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為抵押,從中國人民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
二是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援其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額度3000億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
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日表示,目前,互換便利首批500億元操作已經落地,超過1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購增持再貸款。另據Wind資料,截至目前,兩市共計披露了163份“回購增持貸”相關公告,貸款上限合計約367億元。
“即使資料小於央行所公佈的資料,但並不一定意味著工具落地效果不好。機構使用工具時,存在槓桿率、資金成本的具體要求。如果工具額度一開始就使用完了,未來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就需要增加質押品,這會給機構帶來拋售資產的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講,起步階段留出一點空間,為未來股市的可能變動預留一定空間,是有一定必要性的。”李佩珈稱。
此外,互換便利工具還涉及賬戶操作的資金成本問題。李佩珈認為,一般來說,在股市低迷時,流動性緊張的時候,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是相對較低的,使用這個工具更划算。但如果在股市回升的時候,使用成本就會更高。
在她看來,從改善預期的角度來看,兩項工具已經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作用。
資料顯示,10月開戶數大增超預期,熱度接近2015年二季度;被視為市場行情的重要風向標A股兩融餘額也重返1.8萬億以上。
陳衛東表示,“現在已經開始起步了,這是好的現象,目前政策已經落地了,並不意味著政策一公佈就能夠馬上落實,現在是正常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