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收復年內最大回撤,逾九成中長債基淨值創新高
超九成!創新高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自A股9·24行情爆發以來,債市大盤指數一度創下年內最大回撤,市場出現明顯下跌、債基產品市場負反饋。隨著近日債市企穩回升,目前超九成債基已經收復失地,基金淨值創下新高。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基礎市場逐漸走穩,股債蹺蹺板效應、理財新增規模淡季等因素對債市影響減弱,短期債市偏強行情仍可能延續。多家基金管理人也透過最佳化投資策略、調倉換券等方式有效控制了淨值回撤。
逾九成中長債基淨值創新高
截至11月29日,自9·24行情兩個多月以來,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漲幅為0.27%,已經收復了區間1.32%的年內最大回撤。
在此背景下,全市場有1917只中長期債券型基金(不同份額合併計算)淨值創新高,佔比高達94%。
其中,博時安誠3個月、鵬華雙季紅180天持有等多隻產品收益率靠前,雖然出現一定回撤,但很快收復失地,淨值再創新高。
談及上述現象,永贏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助理盧綺婷表示,9·24政策密集出臺後,因風險偏好回升,債市承壓,債基淨值發生回撤。隨著股債投資者情緒迴歸理性,債基負債端逐步穩定或有部分申購回流,債券收益率出現修復式下行。
興銀基金固收基金經理、信評團隊負責人王深也分析,今年9月至10月的債市回撥,一方面是季節性因素,2018年至今歷年9、10月份處於理財新增規模的淡季,信用債市場容易出現擾動。另一方面,因為今年9月份政策頻出帶來的股債蹺蹺板效應,導致債基被大量贖回,隨著10月下半月理財規模恢復穩定增長,基金贖回告一段落後,信用債的配置需求迴歸,信用利差開始壓縮至合理水平。
參考往年機構行為,王深認為,今年12月和明年1月通常是各型別金融機構的跨年配置時點,存在“搶跑行情”的可能性,有助於當前行情延續。
鵬揚淳明基金經理管悅表示,債市在9月底至10月初出現明顯下跌,債券收益率劇烈波動後可謂“跌出價效比”,機構紛紛加大配置,投資者擔憂的“債市負反饋”也有了明顯的緩解,流動性風險有所修復,債市行情也趨於平穩並快速回血。
管悅認為,債市下一步的走向需要關注年底重要會議以及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在利率觸及關鍵點位附近時可能有所反覆,但在化債和降負債成本的背景之下,利率下行趨勢暫未發生明顯改變。
民生加銀基金經理裴禹翔也認為,預計債市的修復趨勢還將延續,當前經濟基本面依舊偏弱,政策對經濟的提振效果尚未充分顯現,這為債市的繼續走強提供了一定的支撐,疊加全球降息潮下,我國貨幣政策也有寬鬆空間,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債牛的預期。
萬家基金債券投資部總監助理、基金經理石東也總結道,9月底債市調整的主因是股市快速拉昇導致的股債蹺蹺板效應。隨著第一波急漲行情結束,股市進入結構分化行情,疊加央行堅定堅持支援性的貨幣政策態度、年末欠配機構重新入場、政府債發行擔憂減弱,債市逐步收回失地。
“未來股市或將進入震盪向上的慢牛行情,股債蹺蹺板效應對債市影響減弱;同時,在財政政策發力背景下,央行仍需配合保持流動性寬鬆,短期債市偏強行情仍可能延續。”石東稱。
多策略控制回撤
在兩個多月的股債蹺蹺板效應中,債基一度面臨負反饋。多家基金管理人也透過降槓桿、降久期、最佳化持倉品種等策略,有效控制了產品回撤。
東海基金表示,在本輪債市負反饋發生的過程中,公司產品總體沒有受到相關影響。前期信用利差、期限利差壓縮至歷史低位的過程中,公司投研團隊分析判斷資產價效比降低,同時流動性存在弱化現象,公司立足於產品定位,提前進行了降低組合久期、降槓桿、增加近期到期資產等操作。
“事後來看,上述操作有效規避了本輪債市回撥,在市場回撥過程中由於我們產品回撤小、修復速度快,甚至出現了連續淨申購的情況。”東海基金相關投研人士稱。
盧綺婷也坦言,在債市大幅波動期間,部分機構一方面賣出債券來應對即時的贖回,另一方面,對於非理性情緒導致的市場上行機會,也加大了對機構配置資金的持營。我們的投資組合降低了組合久期及槓桿,爭取控制回撤,同時考慮增加高流動性資產的配置佔比。
管悅也表示,目前投資者持有債基的意願還是比較高的,但如果股市行情再次爆發,不排除股債蹺蹺板效應帶來的短期波動。行業應對方面,債基久期中樞較年內高點有所下降,基金管理人也會關注持倉的流動性。
在投資策略方面,他會在擇券時控制比例和期限,在利率快速下行時適當降低久期,並在左側提升組合的流動性,以達到控制回撤的目的。
除了最佳化投資策略,部分機構也開展調倉換券,將組合集中到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
石東表示,在負反饋壓力下,我們及時降低債基槓桿及久期,在品種上首選賣出流動性弱、資質較差品種,待市場企穩,優先抄底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
一位銀行系公募也告訴記者,此前公司債基一度面臨過資金贖回的壓力,但贖回情況在可控範圍內。為應對贖回壓力,公司投研在投資端預判或將面臨上行風險的情況下,會考慮降低久期、增配波動較小的利率債等方式;在渠道端則將及時安撫客戶情緒,加強溝通,安排直播等投教工作,盡力控制市場情緒,維持負債端穩定。
2025年債市仍有機會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近期,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震盪下行,債券市場明顯回暖。11月29日,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創歷史新低至2.02%。與此同時,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再創新高,一度觸及107.305元。
展望後市,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預計2025年債市將呈現震盪行情,下一步需要關注重要會議以及央行操作。從經濟基本面來看,宏觀經濟仍處於修復階段,長期對債市較為有利。可關注中短期信用債、中長期利率債等投資價值。
預計2025年債市將呈現震盪行情
目前,債市收復失地,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再創新低。對於後市,多位公募人士表示,2025年債市仍有機會,或在經濟的現實和預期中反覆波動,關注波段交易機會進行收益的增強。
萬家基金債券投資部總監助理、基金經理石東表示,當前國內經濟仍處於弱復甦態勢,預計明年穩增長增量政策有望持續推出與落地。明年債券市場或在經濟的現實和預期中反覆,波動可能增大;同時目前利率處於低位,交易價值高於配置,未來債基管理中,將更加註重組合持倉的流動性管理,以應對市場未來潛在的大幅波動,此外,加強市場研判,捕捉波段交易機會,以獲取超額收益。
“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方針沒有變,經濟轉型的基本面格局對債市較為友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所需的貨幣金融環境也對債市有利。預計2025年債市將呈現震盪行情,策略方面,2025年會以票息打底,同時關注波段交易機會進行收益的增強。”鵬揚淳明基金經理管悅談道。
民生加銀基金經理裴禹翔認為,2025年債市仍有機會。從經濟基本面來看,宏觀經濟仍處於修復階段,長期對債市較為有利。偏寬鬆的貨幣環境短期不會改變,供給高峰已過,後續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債的發行可能給債市帶來一定擾動,但不會影響收益率下行的中期趨勢。債基的資產配置策略基於對利率走勢的判斷,適當延長久期有助於增加收益。
基於債市的供求關係、基本面預期等,東海基金提醒,當前債市存在繼續上漲的基礎。不過在當前經濟背景下,逆週期調節的政策正在陸續加碼,加之海外政治經濟環境的錯綜複雜,毫無疑問將對債市的“牛途”形成擾動。
可關注中短期信用債、中長期利率債等
在近期股市重返震盪、債市走高背景下,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和投資策略也在發生變化。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同業負債成本下降疊加化債背景下,高息資產資產荒邏輯重演,近期機構投資者債券交投情緒較好。投資策略上,可關注中短期限信用債及中長期限利率債等投資價值,久期及槓桿較前期可考慮提升。
東海基金表示,股市重返震盪反映風險偏好逐步回落,債券階段性衝擊開始修復,債市投資邏輯迴歸基本。機構的配債需要也逐步迴歸正常,提前鎖定資產是近期機構尤其是負債端穩定的長資金機構的首要需求。
興銀基金指出,在近期股市重返震盪、債市走高背景下,風險偏好並未進一步上升,股債蹺蹺板效應對於債市(尤其是信用債)的影響逐步降低。在無大規模贖回壓力的背景下,配置力量逐步迴歸,且部分機構開始為明年儲備資產,信用債的需求逐步從短久期資產逐步擴張至長久期資產。
“機構投資者對於固定收益類產品有作為底倉配置的需求。通常來講,機構投資者在判斷短期內趨勢不改的前提下,在利率回撥時會有所加倉。”管悅談道。
債市回暖,公募投資策略也在調整,東海基金表示,基於債市“牛途”中不可忽視震盪的行情特點,當前產品的總體投資策略依然行之有效,後續或將更加重視產品中配置型資產與交易型資產的權重之比的切換,在保證產品定位的基礎上,透過部分倉位進行高勝率的交易來增厚產品收益。
“債基的配置應基於自身產品定位,不去為了短期收益盲目追逐錯位資產。同時,階段性對產品的流動性進行測試,審視產品的‘健康狀況’。目前我們根據化債政策的總體進度安排,階段性看好短期城投債資產,同時考慮到城投轉型、金融支援實體等政策路徑,依託團隊投研框架,對產業類資產進行逐步佈局。”東海基金談道。
永贏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助理盧綺婷認為,展望後市,政策集中實施後經濟有望短期企穩,但有效需求仍較弱的情況下價格難以大幅回升;同時明年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對華政策有較大不確定性,經濟仍有隱憂。因此,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預計明年仍將持續出臺來穩定經濟增長,貨幣政策方面降準、降息仍可期。財政政策重點化債,透過釋放地方財力穩經濟。在此背景下債市維持震盪、利率中樞小幅下行,中短期限信用債及中長期限利率債值得關注。
“對於信用債,在信用利差處於歷史低位但違約風險可控時,可適當增加優質品種的配置;經濟形勢不明朗時,信用風險上升,需精選信用資質好的債券,增加高評級信用債佔比。槓桿水平需根據市場情況和資金面動態調整,市場穩定、資金寬鬆時,可適當提高槓杆增加收益。採用啞鈴型組合策略——中簡訊用債和長利率債,短債提供穩定性和流動性,長利率債參與市場波動帶來的機會。品種方面看好存單、銀行二永債、城投債、地產和建築行業的優質企業債。”裴禹翔提道。
關注債市潛在風險
建立長期投資理念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玲
9月24日以來的兩個多月時間,債市大跌大漲的行情,不僅讓投資者充分了解債市投資的波動和風險,也讓他們感受到債市較強的韌性和修復能力。
展望後市,業內人士認為,投資者在配置債券資產時,除了關注潛在風險外,還應建立長期投資理念,保持理性和耐心,避免追漲殺跌,以獲取更穩健的投資收益和更好的投資體驗。
配置時需關注潛在風險
談及後續債市潛在的風險,民生加銀基金經理裴禹翔分析,一是信用風險。若債券發行人財務狀況惡化、經營不善或面臨行業危機等,可能出現違約,無法按時足額支付本金和利息。二是流動性風險。雖然資金面偏寬鬆的格局大機率延續,但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還是有可能發生債券的流動性風險。三是政策風險。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整會對債市產生影響。四是匯率風險。對於投資海外債券的投資者,匯率波動會影響投資收益,另外債券本身價格可能因發行國經濟等因素增加波動和不確定性。
一位公募人士認為,除了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常規風險之外,投資者還需關注政策風險、行業風險,以及股債蹺蹺板效應帶來的市場性預期風險。
在永贏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助理盧綺婷看來,一方面,要關注經濟超預期回升的風險,若後續政策效果得到驗證,物價回升、風險偏好持續回升等,債市或再度承壓;另一方面,若債市在高亢的交投情緒推動下收益率持續下行,短期內超漲的風險也在不斷積累,需保持謹慎。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表示,明年可能會加速國內政策轉向需求側刺激,從而使得市場經濟預期轉變,投資者對此需加以關注;同時政策發力背景下經濟基本面修復力度、海外再通脹、國內金融監管政策調整等均可能成為債市潛在風險。
“我們認為現在部分機構對信用風險的關注不足,雖然在化債開啟以來,國企標債市場很久沒有經歷信用風險事件的衝擊,但不能簡單地線性外推,忽視個體信用風險。”東海基金表示,從信用個體的基本面分析來看,經濟景氣度不足的背景下產業盈利能力下降、地方財力承壓都對發債主體的償債能力形成衝擊,當前政策主要對部分隱債兜底,對於規模更大的經營性債務等,後續化解方案尚存在不確定性。
建立長期投資理念
受訪機構和人士認為,近期債市大跌大漲行情,一方面說明債市投資並非穩賺不賠,另一方面,投資者在配置債基等產品時,應建立長期投資理念,以獲得更好的持有體驗。
“此輪債市大跌大漲,反映債市也存在風險和波動,投資者需對此有清晰認知,不能因為過往表現相對穩健就忽視風險。”裴禹翔建議,投資者除了選擇更優質的基金產品外,在投資過程中也要保持理性和耐心,從長期視角看待投資,避免盲目跟風、追漲殺跌。
“回顧2022年的理財負反饋及本輪股債蹺蹺板帶來的負反饋,都呈現了債市調整時間、修復週期較短的特點,大部分債基在3個月內都能實現淨值的修復並創新高。”興銀基金固收基金經理、信評團隊負責人王深認為,投資者可以拉長投資期限,以季度為持有期對待債基投資,會獲得更好的持有期體驗。
鵬揚淳明基金經理管悅表示,一方面,投資者需要認識到,市場上沒有永遠只漲不跌還能靈活申贖的財富管理產品,收益、回撤、流動性需要在妥協中平衡。另一方面,大多數債基持有人的風險偏好不高,或者是將債基作為其資產配置組合中的壓艙石,所以基金經理要關注客戶的需求和體驗,給客戶呈現風險收益特徵鮮明的產品。
“流動性風險管理是固收資管產品運作中永遠要做的功課,基金經理需要時刻保持清醒,不能貪圖一時高收益而損害客戶持有體驗。”管悅強調。
東海基金也建議,對債基的投資要具有長期投資思維,避免情緒化申贖所產生的成本或損失。
不過,鑑於部分投資者基於傳統理財承諾收益的習慣,傾向於追逐階段性高收益產品,對短期回撤的忍耐度較低,導致申贖行為頻繁。因此,機構需要持續加強投資者教育和溝通。
編輯:艦長
稽核:木魚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