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首頁底部選單留言欄回覆“禮包” “群”
免費加入“長寬高書院“專項班級
今天真是把人跌哭了,上證50、滬深300全都跌超2%。 漲的時候一點點漲,跌的時候巨錘大跌。
為啥突然殺跌,後面還能漲嗎?具體分析詳見下文……
另外這幾天個人養老賬戶突然大火,很多熱門指數基金被納入,問的人也很多。我就從85只指數基金中精選了13只個人養老優質指數基金,後臺傳送“養老”加小助理即可獲得。
全線下跌
昨天晚上,經濟會議出了正式結果。
方向和前幾天通報的基本相似,其中最核心的有以下兩點:
第一,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
第二,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
這些定調,說明明年將推出更龐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房地產是國內資產之錨、家庭財富之錨,穩住樓市自然是重大利好,穩住股市更是第一次提及……
但是,海外中國資產風向標夜盤大跌,富時A50股指期貨和恒生指數股指期貨昨晚最低大跌了2%。
今天A村和港村也集體大跌,主要大盤寬基指數,上證50、滬深300普遍巨錘跌超2%。
幾乎全線下跌,上演了黑色星期五。
資料來源:iFind;截至2024年12月13日
不知道為啥,感覺有幕後黑手在操控這一切?
明明重磅利好,能支援市場上漲,但海外先在我們收盤後偷襲大漲,又快速拉漲過頭。我們開盤時短期漲過頭可不就是回撥嗎?高開低走,影響市場人氣和信心。
等正式出結果又給我們裝個“不及預期”的帽子,帶頭砸盤讓市場快速下跌,進入惡性殺跌迴圈。
資料來源:iFind;截至2024年12月13日
感覺這是金融戰,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不過,市場中長期終究是稱重機,利好終究是利好,也會隨著時間不斷兌現,後市反饋在行情中。
只是市場波動太大,讓人Hold不住。
也正因此,在國內投資時,逆人性佈局的往往獲得更高的超額收益,順人性、踩錯的則連連鉅虧。
但誰也無法精準擇時。
因此我常說,聰明人在最佳化降低自己承受的劇烈波動,愚人在劇烈波動中越虧越多。
精選13只養老指數基金
下面聊下個人養老金的事,近期問的人也很多。
我認為在當下時點買個人養老金,主要有兩大優勢:
一是政策新政,將85只指數基金納入池子裡,指數基金的優勢大家也都清楚,明顯更有長期優勢。
根據《通知》要求,證監會12月12日將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
我搜了下,跟蹤各類寬基指數的產品78只,跟蹤紅利指數的產品7只。
其中包括滬深300、中證A500、創業板等普通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基金、ETF聯接基金,覆蓋很全。
優勢也很顯著,如風格不漂移,如費率更低,如指數長青,指數也是全球發達國家養老投資首選。
我今天就從上述85只指數基金篩了幾遍,最後我精選了3大類共13只優質指數基金。需要的可以後臺傳送“養老”加小助理獲得。
【操作步驟:好買研習社主頁—點選訊息欄—進入底部選單欄(如下圖)】。
二是剛好臨近年底,現在參與可以獲得1萬2的個稅抵扣。
根據規定,個人養老金賬戶額度每月1000元,每年1萬2,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買入和申報,就可以在隨後的3月-6月享受稅收優惠。
通常,工資越高的越買這個越划算,粗略計算如下。再加上相應的投資收益,總計獲利十分可觀。
不過要注意的是,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的這些產品屬於補充養老部分,雖然自己管理、自己投資,但是要等退休後才能取出來使用。時間跨度很長,要提前規劃好再參與。
有意向的又該怎麼投呢?
以我為例,我屬於穩健型投資者。
由於短期股市漲的比較嗨,我會側重存款、貨幣基金等固收類,小額定投寬基指數基金,我首選是中證A500、滬深300、紅利指數。等市場回落後,再加大權益基金定投力度。
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方案,不過儘量杜絕一錘子買賣,細水長流。
基金產品研修班
12月23日開課,長按下方二維碼報名!
班級內開設選基、分析和跟蹤基金等專業課程,並每日分享盤面點評,解讀市場熱點與趨勢,操作中不懂的問題可實時在群內交流,還有不定期的福利活動哦,快來參加吧~
風險提示: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相關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應詳閱基金合同等法律檔案,瞭解產品風險收益特徵,根據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特別提醒,基金在封閉運作期間或特定持有期間存在無法贖回的流動性風險。
版權宣告:
本文著作權歸好買財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經事先書面授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對本文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複製、發表、傳播、改編、彙編或引用本文內容的任何部分。
免責宣告:
本文所載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該將本文的內容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因素。對於本文可能涉及的觀點、報告、解讀、推測、市場資訊等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我公司觀點,請務必審慎對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您結合自身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審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