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財經觀察出品
編輯丨鐸子
“喂,我要買一年的貨!”
當特朗普鎖定美國總統選舉勝局,即將重返白宮,一場美企搶購中國商品的熱潮正在上演。
這場熱潮,或將讓中國今年的出口貿易總額,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的記錄。
這當然不會是中國外貿最後的狂歡,無論是上一任期的中美貿易摩擦較量,還是現在中國已搭建了強有力的出海唱臺,均已經給出了明證。
搶購中國商品
中國商品的新機會,正快速湧現。
趕在特朗普明年1月上任前夕,美企們正瘋狂搶購中國商品,以降低可能帶來的關稅影響。
此前,特朗普競選時曾妄言要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這讓不少美企陷入了不安。
美國選舉之夜,眼瞅著特朗普勝任,美國護膚品製造商Bare Botanics負責人緊急撥通中國供應商電話,“喂,我要買一年的貨!”
總部位於洛杉磯的家用電器公司Yedi也在抓緊時間從海外採購家電,以備不時之需。
就連生產環保杯的小企業老闆們都在考慮提前採購一整年的庫存,以應對可能的關稅上漲壓力。
除了商家,美國消費者也在積極囤積各類商品,以防止自己成為商品價格上漲的冤大頭。
在美國一些社交媒體上,教人囤貨的影片迅速走紅,他們靠著提醒消費者提前購買化妝品、服裝、家電、食品等商品,收到不計其數的點贊,進一步引發美國消費者的恐慌。
美國港口也顯示出強勁的搶進口趨勢,快要被“擠爆”了。
11月2日至23日,美國洛杉磯港集裝箱吞吐量上漲近七成,美國查爾斯頓港、奧克蘭港、薩凡納港港口擁堵程度指數分別上漲25.9%、25.0%、14.6%。
大洋的另一端,大量訂單絡繹不絕湧進中國各行各業,企業生產線機器晝夜不息,接到訂單的中國商家們,忙得不可開交。
“白天開動員會,晚上發貨,甚至有時半夜都還在發貨。”
江湖人稱“寶總”的義烏市朵芙模擬花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金寶表示,今年10月的銷售額同比上漲16%左右,11月更好,同比上漲20%-30%。”
就連鞋類工廠的小老闆們,也接到了“潑天富貴”。“美國商超的客戶最近都提出要囤貨,就是擔心明年會加關稅,現在訂購量比之前大概高了50%”。
“忙死了,出貨量最近大幅增加,今年生意比往年都要好。”義烏一帶的快遞小哥發出感嘆。
火熱的需求,同步刺激了中國海運相關資料在傳統的11月淡季迎來增長。
今年11月,上海航運交易所釋出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平均值為1427.33點,較上月平均上漲0.8%;反映即期市場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指數平均值為2256.17點,較上月平均上漲7.3%。
申萬宏源指出,市場對於加徵關稅引發的搶運潮有所預期,可能在短期內推漲集運運價。
有經濟學家預計,由於特朗普威脅將在明年1月上任後提高關稅,客戶急於提前下單,今年中國出口或將創下歷史新高。
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資料顯示,11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3.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出口同比增長5.8%,進口同比下降4.7%。
進出口資料的一冷一熱,反映了中國企業正在享受罕見的出海甜頭。
但在狂歡的背後,隱藏著一些對未來的擔憂:待到高達60%的關稅大棒落下時,中國外貿此刻的繁榮會不會成為最後的狂歡?
中美貿易戰況
雄獅是很難被擊倒的!
在與特朗普上一任期的貿易摩擦較量中,中國外貿資料就已展現出不同的新活力與強韌性,不僅降低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程度,外貿出口資料還出現不降反增。
將時間拉回到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削減貿易逆差、將就業帶回美國、公平競爭和國家安全等名義,正式打響中美貿易戰。
此後,美國提出對從中國進口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10%的關稅,對約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
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搞得市場人心惶惶。2019年,中國出口資料受貿易摩擦短期影響,連續多月出現負增長。
到2021年拜登政府時代,美國依舊延續了加徵關稅措施,並持續鼓譟對華“脫鉤斷鏈”“去風險”,意圖進一步打壓中國。
但從長期來看,美國單方面挑起對華貿易戰六年來,中國出口資料並沒有被壓垮,反而步入了更高質量的發展新階段。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美國對我國發動貿易戰前夕,2017年中國對外貨物出口總額為15.33萬億,到2023年這一資料已攀升至23.77萬億,呈現逐年走高之勢。
中國走出了一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格局。目前,中國仍穩居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國,而美國已從之前的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跌落至第三大貿易伙伴。
據海關總署資料,今年前11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佔我外貿總值的15.8%。歐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佔12.8%。美國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佔11.2%。
同期,我國對東盟出口3.74萬億元,增長12.7%;對歐盟出口3.34萬億元,增長3.8%;對美國出口3.38萬億元,增長5.1%。
自特朗普首個任期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後,中國在美國進口中所佔的份額已從2017年的22%下降至2023年的約14%。
不難看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賴,明顯沒有以前那麼大了,而東盟與歐盟正在取代美國,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
“美國不是唯一的市場,其他市場也能提供增量,我們提前去佈局了東盟、中東和拉美市場,目前東盟市場的增量已經佔據20%。”一些中國外貿企業負責人發出如此評價。
他們甚至更直白怒斥,“做全世界的生意,我為什麼要去吊死在一棵樹上?”
給予他們底氣的是,不同以往單兵作戰,中國已經為他們搭建了強有力的出海唱臺。
近年來,隨著中國不斷鼓勵國內電商平臺出海,阿里旗下的速賣通、拼多多旗下的Temu、抖音國際版TikTok Shop以及快時尚獨角獸SHEIN,已橫掃全球購物類應用市場。
據權威資料分析機構Data.ai釋出《2024移動市場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四小龍”在過去一年全球下載量激增,霸榜2023年全球購物類應用下載增速排行榜前4名。
它們覆蓋全球幾十甚至上百個國家,坐擁大量全球忠實使用者,於中國外貿企業而言,背靠平臺支撐,將成為他們實現快速遷移、多地佈局的關鍵因素,讓出海變得更加容易。
而在此時,最慘的當屬美國民眾。
搬石砸腳
“我感覺我們受到了懲罰,我們在國內無處可逃。”
美國ABC集團創始人尤爾肯在談到特朗普提議的關稅時表示,東南亞供應商很難複製他從中國供應商那裡獲得的低成本和高質量。
美國祭出的關稅舉措,此時正在助推美國相關商品漲價,給美國民眾生活帶來沉重的壓力。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美國人一直在為此付出代價。
比如,原來價格為100美元的行李箱現在要賣到160美元。為了跟上經銷商收取的費用,商家別無選擇,只能提高價格,把成本壓力轉嫁給消費者。
過去四年,美國食品雜貨價格上漲了25%。雖然加徵關稅並不是美國物價上漲的唯一原因,但關稅無疑助推了美國價格的上漲。
據美國多個智庫測算,上一輪加徵關稅時期,主要是美國居民承擔了價格上漲,每個家庭每年多支出了200-300美元用於承擔關稅成本。
中美經貿關係惡化,對美國民眾的影響眼肉可見,美國為何還要一意孤行?
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中美關係的局面最根本因素是,美國從視中國為“合作伙伴+競爭對手”,變成了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對美國利益的頭號威脅”。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直自認“世界第一”的地位不可撼動。但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特朗普政府開始將中國視為“威脅”。
中國的進步,全世界都看在眼裡。
今年3月,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印度等國的智庫學者共同釋出的一份報告預測,2035年中國GDP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當中國越來越強大,美國不再掌握絕對的話語權時,美國開始試圖用打壓中國貿易、科技等方式來延緩我國進步的速度。
但美國持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顯著推升美國本土進口商品成本,將可能進一步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更多的損失。
美國零售聯合會指出,如果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新的關稅,美國消費者每年可能損失460億美元至780億美元的消費能力。
牛津經濟研究所預估,對中國產品徵收60%的關稅並招致中國報復,美國GDP第一年將減少1.9萬億美元,失業增加80.1萬人。
特朗普推行的關稅政策,也出現阻力因素。一些美國公司正在競相尋找遊說者和政策漏洞,相關遊說者的電話一度被“打爆”。
近期,特朗普發聲稱,將對中國進口的所有商品加徵10%的關稅,與他此前妄言的目標(60%)有著明顯的差距。
從政策的實際執行層面來看,特朗普競選承諾往往“水分很大”。在特朗普上次競選時的許諾中,就只實現了23%。
不確定的時局,中國也已做好準備。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要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隨著我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朋友圈持續擴容,美國又還能有啥法子阻礙我們一步步做大做強,甚至超越美國?
(文章來源:花朵財經觀察)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