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五虎,一般指清末和民國年間長江沿線的五個大城市,分別是上海、南京、安慶、武漢和成都。
但這種說法,是誰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及的,並沒有確切可查的來源。
按照如今的政治地位來看,安慶早已不是省會城市。
從經濟的角度看,2023年,安慶GDP僅有2878億,遠落後於長江五虎中的其餘四虎。
所以不管是政治地位還是經濟地位,如今的安慶,已經無法跟上長江五虎的步伐。
如果要從長江沿線城市中,再找一個政治、經濟地位都能匹配其他四虎的城市,坐落在長江支流上的成都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新長江五虎,可以是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
眾所周知,我國自1978年開始,啟用新的統計方法,來統計各地的地區生產總值。所以我們看到的資料,大多始於1978年。
跟1978年相比,長江五虎的經濟規模,分別發生過怎樣的變化?我們用一張具有精確比例尺的圖表,來展示五座城市在近半個世紀間的變化。
1978年,上海GDP僅有272億元,但同期的南京、武漢和成都,GDP均不到40億,重慶稍多,為70億左右。
這一時期,其餘四虎占上海的比重,南京、武漢和成都三城在15%以下,重慶為四分之一多。
2000年,上海GDP增長至4800億,同期的其餘四虎,GDP均突破了千億元大關。
其餘四虎與上海的差距,從85%縮小到77%,重慶與上海的差距,更是縮小到三之二以下。
2023年,上海GDP接近4萬8千億,除南京外的其餘三虎,GDP規模也突破了兩萬億元。
跟上海相比,南京GDP達到上海的三分之一多,武漢、成都則突破了40%,重慶更是達到63%以上。
長江其餘四虎與上海的差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縮小。
這種經濟規模上的變化,說明區域經濟中心,正在替代全國經濟中心,成為地方經濟增長新的引擎。
但這種差距的縮小,同時也有負面的影響,那就是上海在先進的科技、制度等領域,以後很難形成對其他地區碾壓式的領先優勢。
而這種碾壓式的領先,正是驅動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