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氣溫驟降,一種新型病毒再次席捲而來。
渾身發燙、嗓子幹疼伴有嘶啞,吞嚥時難受至極,醫院人滿為患,多數人再次選擇戴上口罩。
前幾年的疫情,至今令人生畏。
但有一位90後的廣東小夥卻嗅到商機,當年僅靠倒賣口罩,狂賺60億。
開私人飛機,住5萬一晚上的酒店,還僱了僱傭兵保駕護航,從負債累累,搖身一變成為富豪。
他叫林棟,出生在廣東,一個典型的90後。
林棟出生於一個醫藥世家,父母都是醫療行業的資深人士。
大學期間,林棟選擇廣告專業,畢業後,並未按照父母意願從事醫療行業,而是另闢蹊徑,選擇了攝影。
兩年的攝影並未改變多少,反而在每次攝影時腦海中總會不自覺勾勒自己在商海中叱吒風雲的影子。
遵從內心,他選擇迴歸了醫療行業,創辦自己的公司,主要透過網際網路醫院,讓人們足不出戶地在網路上看病。
整整9年的時間,林棟在自己規劃的藍圖上並未顯示出過多財富,反而經常屢戰屢敗。
2020年春節時,疫情爆發前期,林棟的銀行卡里只剩下50元,公司即將面臨倒閉。
就在林棟一籌莫展,疫情爆發了,當時阻斷傳播最好的途徑就是戴口罩。
平時看著不起眼的口罩,卻一下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銷品,各大藥店,線上等平臺都出現一搶而空的現狀。
林棟馬上動用周圍所有人脈資源,到處籌集口罩。
憑藉多年在醫療領域地摸爬,林棟很快就籌到了1500只口罩,這一批口罩不僅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他轉型的開始。
在生意場摸爬滾打了9年,對這個市場已然熟悉的林棟明白,如果想要挽救公司,這一步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需要拓寬市場。
口罩的大規模擴產和熔噴布的巨大空缺讓林棟看到市場的走向。
林棟瞭解到土耳其是全球口罩原材料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歐洲和亞洲供應鏈的核心樞紐。
2020年2月份,林棟決定前往土耳其一探究竟,他帶著7000萬,包機飛到了土耳其。
在土耳其住著5萬一天的酒店,喝著上萬的洋酒,為了安全起見,他與當地一位合法軍火商達成合作,每天僱傭當地保鏢為他保駕護航。
在動盪不安的異國他鄉,如此高調的行事作風,與其說膽量驚人,倒不如說他做了一場豪賭。他要讓當地商人注意到他,這也為後續的談判做鋪墊。
很快,隨身攜帶鉅款的林棟出名了,當地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有錢的中國人來這裡買口罩,而且是急需。
但當時熔噴布是市場上的稀缺產品。
林棟為了獲得熔噴布,不惜簽下極為苛刻的合同:
每噸熔噴布3.5萬美元,而林棟卻提出籤兩年合同,壓價到每噸2萬美元,每月供貨150噸,總價高達7200萬美元。
但當他帶原材料回國時,卻被檢測出熔噴布不合格,被海關扣押。
貨還沒發回去,國內價格暴跌,檢測出來的資料也不符合市場,提交不了產品的林棟,以“合同詐騙案”被逮捕。
為了儘快脫身,迴歸市場,林棟最終拿出2000萬現金再加460萬的擔保。這一慘重的損失,讓林棟再度捉襟見肘。
彼時國外疫情肆虐,之前那批被檢測出不合格、被海關扣留的口罩,卻成為外國的硬通貨。
轉眼間,林棟的公司獲得了60億元的口罩訂單,他一下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國供應商。
那個曾經只有50塊錢的小夥子,一下成為億萬富豪,這種逆襲不僅讓林棟的公司起死回生,更多的是林棟隨之而來的命運的改變。
2020年3月,林棟主演的紀錄片《口罩獵人》,一經播出,豆瓣直接給出8.4分的高分。
林棟曾表示,有了知名度之後,他做生意比之前好做多了,也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但疫情過去,他的企業該朝哪個方向發展?
這幾年的奔波讓林棟徹底明白醫療資源的重要性,他調研後決定向醫療裝置研發領域進軍。
他聘請了國內外頂端的醫療器械專家,同時與多所研究機構建立起合作,打算研發下一代智慧醫療裝置。
與此同時,他還主動發起公益專案,為貧困地區的學校和社群免費提供醫療裝置。
他也曾坦言道:“這公益供貨不僅是企業的責任,也是品牌塑造的重要成分”。
2021年,一款行動式呼吸機突然在市場嶄露頭角,得到市場高度認可,這款產品的問世也很好地讓他的公司從傳統貿易向創新型企業轉變。
公司步入正軌,但林棟的身上也被貼上各種標籤:“發國難財”“奸商”“投機者”。
面對質疑,林棟很少正面回應,他希望透過自身努力,去創造更多財富,去帶領企業走向更好之路。
如今,林棟已然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從50元到億萬富豪的蛻變。
但他身上存在的爭議,一直都在。
他究竟是“奸商”,還是“商機捕捉者”,大家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參考文章:
搜狐網《口罩獵人林棟:花5萬住一天酒店,倒賣口罩獲60億訂單,後來如何》
媒潮行者《疫情之下竟有人暴富?口罩獵人林棟如何崛起引爭議》
《中國新聞週刊》《“口罩獵人”林棟:從只剩50元到獲得60億訂單》
財經頭條《2020年疫情肆虐,他靠倒賣口罩一年獲60億人民幣,住5萬一夜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