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個非遺版春節的來臨,人們告別了龍年,走進了蛇年。在過去一年中,儘管外界環境波瀾起伏,但仍有不少企業家帶領公司穿過重重迷霧,實現了業績的增長,過上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肥年。為此,《財經天下》特別推出“大佬的肥年”專題,將目光聚焦在這群了不起的企業家身上。本篇講述的是在短短一年時間裡,用不顧一切的決心、不計成本的投入,帶領位元組跳動在AI賽道再度上演“大力出奇跡”劇情的故事。
當AI訓練的高速列車開始降速,掌握了最強人才、資金、技術能力的選手,才能衝向更遠。
2024年,素有“App工廠”之稱的位元組,再度在短時間內上演了“大力出奇跡”的劇情。
2023年8月,位元組姍姍來遲,推出了AI對話助手“豆包”,一度被視為大廠AI競賽的邊緣選手。沒想到,2024年春節後,在短短數月時間裡,位元組便藉助不可抵擋的“鈔能力”優勢,一手緊掐住超級App的投流渠道,一手以擁抱姿態,將頭部AI人才收入麾下。
位元組兇猛地攻城略地,離不開創始人的堅定決心。
雖然張一鳴已卸任,退居幕後,但據各方報道,他一直心繫AI進展,深夜埋頭看論文,積極拜訪AI前沿研究者,並親自下場,三顧茅廬,招攬核心人才。
藉助著抖音大水漫灌的“獨家”優勢,豆包得以迅速起量,後來居上,終在2024年年底成為增長最迅猛的移動應用。
Aicpb.com資料顯示,截至12月,“豆包”的月活躍使用者數為7100萬,不僅斷層式領先於國內的AI應用,也達到了ChatGPT的四分之一。
打造超級App,還只是位元組AI雄心的第一步。據晚點報道:2025年年初,豆包大模型團隊再度調整,新增AGI長期研究團隊,代號“Seed Edge”。
Seed Edge擬定了五大研究方向:下一代推理、下一代感知、軟硬一體的模型設計、下一代正規化、下一代Scaling方向,它們都相對長期,先以虛擬專案組形式執行,不會像迭代模型那樣追求快速出成果。
不顧一切的投入決心,無往不利的“鈔能力”,充沛的人才流入,也讓張一鳴再次證明了,位元組仍是當下行動最迅猛、目標最果決的大廠。
01、AI研究,張一鳴事必躬親
2024年,41歲的張一鳴,以3500億元身家登頂“2024胡潤百富榜”。自卸任位元組跳動CEO以來,他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也少有相關動作傳出。在卸任位元組CEO的告別信裡,張一鳴提到:“大家更容易關注商業模式的變化和品牌渠道的更新,很少注意到技術變革已經在醞釀中。”
在為數不多的可查詢公開活動中,卸任CEO兩年後,張一鳴在香港成立了一隻投資基金,名為Cool River Venture,主要投向科技行業。
但種種跡象表明,張一鳴是“退而不休”。
在2023年初開始的AI技術浪潮中,位元組雖然是以“後發者”姿態加入競爭,但從2024年春節全面發力後,便從行業內“虹吸”了大量人才和關注度——戰略轉向最核心的因素,顯然是張一鳴的拍板決策。
據晚點報道:張一鳴非常重視AI研究投入,他會自己看論文,看技術關鍵細節,和一流AI研究者聊天、交流,並鼓勵位元組AI研究團隊探索、研究基礎課題。
在新加坡,位元組有專門的研究團隊協助張一鳴理解前沿技術、討論研究規劃。其中之一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原教授、位元組研究員馮佳時。2023年開始,他經常給張一鳴輔導。
一位投資人也表示,2023年底,他發現張一鳴開始一對一去拜訪重要AI論文的作者,其中還有未畢業的博士生。
據《財經天下》瞭解,位元組某些AI方向的業務團隊對知名院校的博⼠應屆⽣最⾼能開到年薪兩三百萬元。相對應的是其他科技大廠最高標準年包一般在100萬元左右。“騰訊最高才有170萬~180萬元。”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位元組給到頂尖人才的職級也十分慷慨,應屆生可以給到2-2(研發主力),甚至3-1(初級領導)。“去年應屆生的職級,最多就只給到2-1(資深研發)。”上述人士說。
另據媒體報道,張一鳴在2024年化身“獵頭”,親自監督從競對公司挖掘AI技術人才,阿里巴巴、智譜清言等公司,有不少人才流入了位元組。
其中,最為外界所熟知的,就是“以8位數年薪挖走原阿里通義技術團隊關鍵成員周暢”。傳聞中,位元組給予了其比照阿里連跳兩級、薪資翻倍的豐厚待遇。2024年年中,零一萬物原聯合創始人和預訓練負責人黃文灝,也被位元組收入囊中。
晚點報道,2024年5月,位元組大模型團隊還發起了面向頂尖應屆博士畢業生的Top Seed人才計劃,招募了約30名頂尖人才。
AI競賽的急行軍戰略,也讓豆包內部開發節奏變得極快,壓力巨大。多位位元組人士向《財經天下》表示,豆包是過去一年位元組內部最卷的,為了趕進度,“有些業務部門會自覺實行大小周”。
對人才的要求和投入,位元組也是“花錢如流水”、不設上限。“哪怕是資料標註工,都學歷極高,去卷文字細節。”一位位元組員工說。
02、位元組的飽和式攻擊
2023年,崑崙萬維CEO曾評價位元組“AI戰略只有40分”。但2024年,靠著堅定戰略、充沛人才、源源不斷的資金,搭配上做產品增長的獨門秘籍,位元組一躍成為行業的頭號玩家。
2024年初,位元組決定將“雲雀大模型”改名為“豆包大模型”。“豆包”的改名,有一種流行說法是,寓意為“把位元組內的產品都包了”。
事實也是如此,豆包承擔起了位元組的“試驗田”功能,積極探索智慧體的角色,並與旗下幾乎所有產品打通。整個2024年,位元組在應用層用“激進”的動作,快速all in了幾乎所有賽道。
2024年初,在大廠普遍還在瘋狂更新、迭代大模型之時,位元組的這個轉向曾令許多業內人士看不懂。
2024年2月,豆包和智慧體開發平臺“釦子”打通,抖音應用內上線了AI搜尋功能,今日頭條App也將豆包AI功能內嵌。
3月,對標“當紅炸子雞”Kimi,豆包開始強化搜尋和檔案對話能力、聯網搜尋,並上線豆包PC客戶端和瀏覽器外掛。
5月,豆包在PC端推出了“問答”能力,沉澱內容,形成問答社群。5~7月,豆包App日新增使用者已經從20萬飆升至90萬,並在9月率先成為國內使用者規模破億的首個AI應用。
到年底,位元組AI已在對話、助手、虛擬社交、影象、影片、智慧體、辦公、社群、音樂、程式設計、教育、電商、硬體等領域幾乎都有佈局。
這種速度不能不令對手生畏。回頭看來,位元組這樣的增長力度,既得益於位元組的“飽和式攻擊”,也得益於to C結合to B的交叉作戰、迴圈流動模式。
在應用層,位元組AI團隊在“兩朱”(朱文佳、朱駿)的帶領下,推出了龐大且全面的“豆包家族”產品,在C端強勢拉動增長。在企服方面,位元組有同樣以堪稱“激進”的姿態爭奪雲服務市場的火山引擎,率先掀起降價潮,刺激企業使用大模型,把B端的業務飛輪轉起來。
排兵佈陣的果決,也倚賴於位元組幾乎無人可敵的“鈔能力”,不僅對人才投入多,也對豆包積極投流,使得豆包在對話類AI產品中的國民認知度,快速上了一個臺階。
2024年5月,位元組一口氣推出了豆包的通用模型Pro、通用模型lite、角色扮演模型、語音合成模型、語音識別模型等,此後,豆包進入到投放關鍵期,直接下場與Kimi、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爭奪使用者。
據AppGrowing資料,2024年4~5月,豆包的單月投放金額是1500萬~1750萬元,到了6月上旬,單月投放金額火箭般猛增至1.24億元。投放效果也顯而易見——僅用6天,豆包就從“App免費下載榜”的第112名飆升至前10名。
浙商證券報告顯示,位元組跳動在AI上的流量投放、團隊擴張、研發投入顯著領先同行。2024年,資本開支達到800億元,接近百度、阿里、騰訊三家的總和(約1000億元)。
著眼長期,位元組更不遺餘力地儲備硬體。市場研究諮詢機構Omdia最新資料顯示:2024年,位元組跳動訂購了約23萬枚英偉達H系列GPU,這個數量比Meta、特斯拉、亞馬遜和Google都多,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微軟。
03、要佔據下一代入口
一年時間再造一個超級App,張一鳴的野心僅止於此嗎?
2025年春節前夕,豆包剛剛迎來了一波密集的“加更”。1月22日,豆包上線全新基礎模型——Doubao-1.5-pro。豆包大模型團隊在官方部落格中釋出了更多技術細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豆包表明“不使用任何其他模型的蒸餾資料”,確保資料來源的獨立性和可靠性。
這也側面證明了位元組的渴望,未來遠不只是滿足於在中國範圍內的領先。
“位元組是有野心超越Open AI的,做不做得到再說,但姿態上是這樣的。”一位AI相關從業人士評價道。
2024年12月底,據智慧湧現報道,位元組內部有高管認為,“AI對話類”產品可能只是AI產品的“中間態”,長期更理想的產品形式,大機率需要更視覺化的使用者體驗、更低的使用者使用門檻。因此,位元組已經提升了“即夢”的產品優先順序,嘗試用新的路徑打造AI時代的“抖音”。
這項舉措傳遞的核心意圖也在於,位元組希望透過更低的AI使用門檻——比如短影片,打造更便捷的使用體驗,去搶佔新時代的流量入口。
“位元組內部的判斷是,豆包作為入口,未來不僅用於搜尋,日常工作輔助也要能透過豆包完成。”一位接近位元組人士對《財經天下》透露。
為此,在全世界範圍內,位元組還在積極擴張版圖、招兵買馬。
2024年6月,有訊息指出,位元組計劃投資約100億林吉特(21.3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建立AI中心。另外,位元組還打算額外投資15億林吉特,擴大其在馬來西亞的資料中心設施。
9月初媒體報道,位元組董事會加入了一位歐洲新董事,即法國伊利亞特電信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澤維爾·尼爾。這也讓位元組拓展歐洲市場的意圖更加明顯。
10月,媒體進一步報道,位元組準備在歐洲設立AI研發中心。知情人士表示,位元組已經開始尋找歐洲的LLM和AI方面的技術大牛。
在B端市場,位元組的滲透也十分兇猛。
2024下半年,國內大模型商用落地日均Tokens消耗量翻了近10倍。API呼叫從1000億級規模到10000億規模,只用了6個月,月複合增長率達到45%。其中,只有一家雲廠商商用Tokens日均消耗量月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0%——便是火山引擎。
與豆包相似,火山引擎的增長曲線也是以陡峭的形態爆發:5月還停留在日均百億級Tokens水平,不到全行業水平的1/5,8月初便突破了千億Tokens大關。
到2024年12月,火山的日均Tokens市場份額佔比已超50%,超過了其他玩家份額總和。
進入2024年年底,位元組AI在C端和B端的佈局已基本實現齊頭並進。據媒體報道,截至12月中旬,豆包大模型的日均Tokens使用量已經超過4萬億,較七個月前首次釋出時增長了33倍。
同時,豆包大模型呼叫量在半年時間內增長了100倍,並與八成主流汽車品牌合作,接入到多家手機、PC等智慧終端,覆蓋終端裝置約3億臺。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介面新聞報道,豆包大模型在去年大幅降價後,毛利率依然為正。在火山引擎上售賣API的Doubao-1.5-pro,毛利率仍能達到50%。
將時間拉長,當下Tokens消耗量的暴增,或許只是大模型應用落地爆發的開始,真正的規模化增長還遠沒有到來。火山引擎智慧演算法負責人吳迪曾表示,預計到2027年,豆包日均Token消耗量將超過100萬億,是原來的100倍以上。
而高舉高打了一年的位元組,AI收穫期的節點或許也將在新的一年很快到來。
(作者 |趙小天,編輯 |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