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央企聚集之城
武漢市,華中腹地的一座“九州通衢”之城,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南方的商業重鎮。
明清以來,武漢是我國近代工業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在清朝時期,漢口、北京、佛山和蘇州,是全國四大商業中心城市,被譽為“天下四聚”。
如今的武漢,是一座擁有近1400萬常住人口,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的超級大都市。國家給予武漢市的定位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足見城市地位之高。
武漢能夠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肩負著帶動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任,這背後就離不開武漢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超級企業集團的支撐。
說到武漢的超級企業,就不得不提到中央駐武漢的央企集團。目前,湖北省有10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總部都是位於武漢市,其中有6家都是央企。
武漢的千億級央企
我們可以將總部設在武漢市的6家千億級央企集團,劃分為兩個梯隊:
第一梯隊2家(4000億+)
從營業收入的角度來看,武漢市有2家年營業收入超過4000億元的央企。
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央企來自建築行業,是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2023年度的營業收入為4481.4億元。中建三局是中國建築集團旗下八大工程局集團之一,層級為央企一級子公司。它在2024年度的湖北企業100強企業中,首次超越了東風汽車集團。
湖北第2家4000億級的央企是一家製造業企業——東風汽車集團,這是一家央企總部公司。2023年度的營業收入為4077.3億元,也是湖北製造業百強第一位的企業。
第二梯隊4家(1000億+)
除了中建三局和東風汽車之外,武漢還有4家年營業收入在1000億元央企。
其中,中國寶武武漢總部,2023年營業收入有1718億元,是武漢市的第三大央企。中國寶武的主體是由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合併而來,在上海和武漢設立雙總部。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是2021年將總部從北京,遷入武漢市的一家央企集團。這家企業在年營業收入在1500億元,是武漢市營業收入排名第四位的央企。
武漢第5家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央企,是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這是一家從宜昌遷入武漢的央企一級子集團,隸屬於中國能建集團。這家企業的年營業收入有1293.2億元,也是一家建工企業集團。
武漢第6家千億級央企,是中鐵十一局集團,其2023年度的營業收入有1019.3億元。中鐵十一局集團,隸屬於中國中鐵集團,也是一家央企一級子集團。這家企業的總部最早駐地在襄陽,後來將總部遷入武漢。
武漢還有多家500億元+央企
除了上述6個千億級的央企集團之外,武漢市還有7家年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央企集團。從2023年的營業收入來看:
包括: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883.9億元)、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843.3億元)、中韓(武漢)石油化工(589.7億元)、中國一冶集團(560.9億元)、中鐵大橋局集團(543.9億元)、大冶有色集團(542.1億元)和中國資訊通訊科技集團(540.8億元)。
其中,中國信科集團也是一家央企總部,其他的都是央企的一級子集團。
央企助力武漢發展
總的來看,湖北省現在有11家年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的企業,其中6家為央企;全省有24家年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的企業,有13家為央企,並且這些央企的總部大部分都在武漢市。由此可見,湖北省的央企實力有多強。
一般來說,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就能形成一個可觀的總部經濟效應。這裡的總部經濟包括,分子公司、供應商、經銷商等來往總部,形成了的交通、住宿、會議、餐飲等諸多服務產值。
與此同時,集團管理總部還以為當地,提供數以千計級的高階就業崗位,並且不少製造業央企的生產基地也是設在武漢的,還能為當地創造大量的一線就業崗位。可以說,這些中央駐武漢的央企,大大助力了武漢的經濟發展,也是武漢能夠成為中部第一城的支撐力量。
另附:2024年湖北500強年營業收入500億元+企業名單,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並未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