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金牛遠望號
來源:
從去年股價飆升45%的中國銀行說起 。
別看中國銀行近3年漲了80% , 但其實大部分散戶是離場走人的 。
下圖是中國銀行近6年的股價和股東戶數 。 紅線是股價 , 藍線是股民數 。
事實上 , 20萬散戶在2022年~2024年初就把中國銀行賣了 。 而幾大行普遍是這個情況 。
那麼問題來了 , 既然散戶是賣出的 , 是誰在2024年把股價抄出了45%的漲幅 , 又是誰把錢賺走了呢 ?
答案是理財和保險的投資經理們 。
這些機構的投資風格很明確 , 就是閉眼買銀行 、 能源和公用事業等高股息股票 。
你也別問邏輯 , 問就是有現金流要求 , 問就是行業規矩 , 問就是同行都這麼幹 。
你想象下 , 你要是名銀行理財或保險公司的投資經理 。
你買消費 、 醫藥或新能源 , 即使股價反轉了 、 大漲了 , 別人最多說你運氣好 , 甚至有人會陰陽你純靠賭 。
但你跟同行一起抱團銀行這些高股息 , 哪怕自己持倉表現不好 , 也沒人能批評你什麼 , 因為大家表現都不會好
而且現在已經到了什麼地步呢 , 他們甚至保守到只抱團股息最高的銀行 , 而非增速快的銀行 。
下圖為三家銀行的近10年利潤增速 。 藍線為某大行 , 紅線為某股份行 , 黑線為某城商行 。
很顯然 , 從增速看 , 城商行>股份行>大行 。 差距明顯 , 且每年都如此 。
但架不住理財和保險的投資經理慫啊 , 他們只敢買股息率最高的大行
這直接導致股份行和城商行的估值大幅收縮了50%➕ 。 在利潤增速不低的前提下 , 股價連續下跌 。
近3年 , 大行的股價年均漲幅為28% , 股份行則為-3% , 城商行只有-12% 。
而在理財和保險行業投資經理的連續抱團下 , 大行的股息率已經有些低了 。
現在大家看炒股軟體裡 , 五大行的股息率還在6%~7% 。 但其實 , 它們的股息率遠沒有6%了 。
原因在於 , 銀行普遍開啟了年中分紅 , 變相抬高了短期股息率數值 。
還是以中國銀行為例 , 我今天算了下 , 表面上該銀行股息率為6.5% , 但真實股息率只有4.3% 。
下圖為該行歷史股價 ( 黃線 ) 和歷史股息率 ( 藍線 ) 。 紅線是中行現在的真實股息率 。
歷史上 , 中行股息率每每回落到4% , 往往意味著股價見頂了 。 現在是如此 , 上次是2018年初 , 再上次是2015年 。
不過 , 這裡我也不敢說銀行就高估了 、 就見頂了 。 畢竟 , 現在債券和存款利率更低 。
10年前 , 中行4%的股息率 , 而外面的債券或存款利率在4%+ 。 那很顯然 , 中行股價高估了 。
現在 , 中行又到了4%的股息率 , 而外面的債券或存款收益率只有2%不到 。 這麼看 , 銀行的價效比可能也沒那麼糟 。
真正黑色幽默的是 , 債券的利率這麼低 , 或者說債券漲這麼兇 , 也是拜理財或保險的投資經理所賜 。 債券也是他們一路抱團炒上來的
不過 , 歸根結底 , 還是居民錢太多了 , 實在沒地方去 , 只能買理財 、 保險或存款了 。
這點可以看存款數額 。
我們把國記憶體款總額和股市總市值做個對比 。 比值為下圖藍線 。 黃線為滬深300走勢 。 時間為過去15年 。
過去15年 , 每當總存款和總市值比值達到2 , 即存款數額遠超股市市值 , 往往意味著 , 股市無人無津 , 處於超級大熊市 , 而股市外的資金又波濤洶湧 。
最近這次是2024年 , 上一次是2013~2014年 , 見上圖圓圈 。
一旦這些場外資金進入股市 , 甚至只需流入一點 , 就會帶來大牛市。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