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12月了。
個稅扣除專案,可以更新或確認了。
比如養娃、照顧父母、還房貸、房租...
這可是個大事兒。
我很確定一個事情:
挺多人因為大意,被罰款了,得交個稅滯納金。
比如我這位讀者,“含淚補了6千塊”
我刷,也常常看到有人分享交滯納金:
“同事光滯納金就5000了。”
所以大家記得開啟個稅app,詳細自查和更新。
看哪裡填寫有問題。
是不是要更新,是不是要修改。
滯納金收取標準是:
拖欠稅款的萬分之5,按天計算。
甚至可以超過個稅本身。
一
試著說幾個——
大家很可能會踩的個稅坑。
房貸還清了,記得修改個稅扣除
這兩年很多人提前還房貸。
那,房貸都清空了,就不要用它扣除個稅了。
修改時要精確到「月」
比如,我朋友在2024年7月份,提前還清了所有房貸。
那他12月修改扣除項時,就在個稅APP上改貸款資訊。
生成截止到2024年7月份「實際貸款月數」,進行個稅抵扣。
還清房貸後,不再繼續享受個稅扣除了。
還有一個常見的,容易犯錯的事項。
可以重申下:
首套房貸抵扣個稅,一生僅有一次機會。
像某個鑽戒品牌的廣告語
如果你買了A房,用於抵扣個稅。
過了幾年把房子賣了,又買了B房,哪怕B房是你唯一住房,享受首套利率。
也不能用來抵扣個稅。
不少人踩了這個坑被追稅。
但這裡也有一些應對空間,篇幅所限,就不展開說了。
留言區可能提提。
二
有一個是常識,但有人踩坑了。
岳父岳母,公公婆婆...不可以用來抵扣個稅
有的網友說自己填了自己的岳父母抵扣個稅。
包括我身邊也有朋友犯了這個錯——填寫了自己公公婆婆來抵扣個稅。
主打一個不見外。
贍養老人確實可以抵扣個稅,但得直系親屬呀,要年滿60歲。
。。。
對了,年輕人打起精神來。
結婚當年,一定一定要注意個稅。
比如我在小紅書上看到一個案例:
雙方去年5月結的婚。
男方在當地有房,女方填了一整年的租房抵扣。
女方就踩坑了,交了200塊的個稅滯納金。
原理也很簡單:
夫妻是一個整體。
一人在本地有房,視作另一半也在本地有房。
那,本地有房,就不能用本地租房名義抵扣了。
女方得將個稅APP上的租房時間,修改到結婚前1個月。
這種踩坑不少見。
我看有的人結婚後用個稅app更新配偶資訊,新增家庭成員。
一更新完發現,要補稅和滯納金。
三
有一個事情,99%的人會搞錯。
夫妻兩人婚後買的首套房,不能各自抵扣50%。
只能由一方抵扣100%。
啥意思?
不是說房貸可以各抵一半麼?
是這樣哈,除非兩個人都在婚前各自買了首套房,那會 有兩種處理方法:
1)可以各拿各的首套房,各抵50%;
2)或者可以選其中一套房,由買方抵扣100%。
如果是婚後一起買的,就只能由其中一個人抵扣100%
租房也同理。
比如,北漂夫妻 兩個人一起租房住,可 由夫妻其中一方來抵扣100%。
而沒法分別抵扣50%。
除非夫妻在不同城市租房。
所以呢,有一種生活的智慧。
如果夫妻雙方,有一人年收入大幾十萬;一人收入少,甚至是失業了...
可以考慮——
把扣除項儘量給到高收入者。
PS.
個稅真是挺讓人頭疼的事。
不注意的話,有可能就踩坑;
踩坑,可能會欠稅;
欠稅時間久了,滯納金越滾越大。
所以一個很重要的點:
一定要及時更新個稅扣除項,在12月底前完成。
怎麼做?
開啟個稅app,首頁就能看到。
按自己情況研究更新即可。
否則, 有些錯不是過了就算了,會按日收取滯納金的呀!
一天萬分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