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即可免費加入哦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六億居士
來源:
一、老驥伏櫪:奇謀並非良策
歲月如梭 , 轉眼間我們又一起邁過了跌宕起伏的一年 。 2024年開局並不圓滿 , 市場在連跌三年之後 , 前三季度仍舊一路震盪下行 , 著實考驗我們的耐心 。
在去年總結的回覆裡 , 即便投資老手也不免感慨 : 這冬天未免也太長了一些 !
是啊 , 在恒生指數連跌4年 、 滬深300連跌3年的壓力下 , 還有心力能繼續堅持既定策略的必然是少數 , 更多的朋友陸續的倒在了 “ 見證歷史 ” 的某一天 。
在 “ 態度認慫 、 資產配置 、 閒錢投資 、 寬基打底 、 估值判斷 ” 等策略的引導下 , 關注61的朋友相對會更從容一些 , 是市場中少數能長期堅持的陣地 , 最終也獲得了應得的回報 。
在分享上 , 在朋友們的鼎力支援下 , 61獲得了2024年雪球十大影響力使用者 。 其實61寫文純屬偶然 , 但轉眼已堅持3年 , 如果按格拉德威爾在 《 異類 》 中關於 “ 一萬小時定律 ” 的描述 , 想來已然達標 。
但61清楚 , 自己仍然是一個半桶水晃盪的普通人 , 對於投資理財的理解仍然粗淺 , 這也是為何遲遲不動筆寫書的原因 , 需要再經歷 、 再積累 、 再思考 。
在投資上 , 在低估彈簧的幫助下 , 2024年投資方面也終於連綿陰雨轉晴 , 取得了15.09%的收益率 。 這是一個正常的指數化投資的收益率 , 不高不低 、 符合預期 。
從近三年資料看 , 跑贏滬深300約21.03% , 符合低估定投的框架 。 2024年跑贏較少 , 主要受持倉中創業板指 、 中概 、 醫療 、 消費等標的影響 。 不過漲跌同源 , 當前這些行業的估值相對更低 , 耐心等風來 。
符合預期便是最好的結果 , 投資千人千面 , 基於自己的風偏和需求 , 搭建契合的策略和結構 , 透過不斷的思考和堅持 , 最終達成既定的目標和結果 , 這便是最好的實踐方式 。
在主業上 , 經濟基本面與行業內卷壓力仍然較大 , 61同樣碰到了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 。 但好在夥伴們不言放棄 , 也正摸索出一條新的路徑去嘗試 , 堅持去做有價值的事 , 總歸會有回報 。
堅持做正確的事 , 殊為不易 。 因為在前行的路上 , 會有很多挑戰和誘惑 , 會干擾判斷和決策 。 但保持初心 、 知行合一 、 長期主義 , 確實是隨波逐流 、 不問對錯 、 萬事求快環境裡的一劑良藥 。
二、冷暖自知:熬過冬天者勝
為了對過去三年有一個理性認知 , 61整理了過去三年滬深全A ( 中證全指 ) 、 滬深300 、 創業板指 、 恒生指數 , 這四個核心指數各年年初估值與當年的漲跌幅 :
由上圖可見 , 在經歷了2021年大白馬牛市之後 , 經濟承壓 、 市場進入下跌通道 , 三大指數在2022年年初處於正常估值 , 只有創業板指仍處於高估狀態 。
2022年 , 滬深全A指數溫度從42.9°C降至16.5°C , 全年下跌-20.32% , 可謂慘烈 。 滬深300指數溫度從51.9°C降至14.2°C , 直接跌入低估 , 指數全年下跌-21.63% , 代表了大盤各行業龍頭的慘淡一年 。
創業板指從83.4°C快速降溫至31.0°C , 指數全年下跌-29.37% , 是主要指數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指數之一 。 恒生指數也不遑多讓 , 在連續兩年下跌之後 , 指數溫度從44.0°C下探至20.2°C , 全年下跌-15.46% 。
2023年 , 滬深全A以低估開局 , 但市場仍處於底部震盪區間 , 估值溫度從16.5°C略微下滑至13.8°C , 全年下跌-7.04% 。 滬深300從14.2°C降至8.0°C , 指數繼續下跌-11.38% 。
而最慘的創業板指繼續大幅下挫 , 估值溫度從31.0°C下探至8.3°C , 指數全年下跌-19.41% , 遠超全市場平均水平 。 恒生指數同樣如此 , 指數溫度從20.2°C劇烈下探至3.6°C , 進入全歷史最低區間 , 下跌第四年跌幅仍達-13.82% 。
到2023年年底 , A 、 H股主要指數均進入低估 , 幾個關鍵指數溫度來到了歷史低位 。 這也是2024年初 , 61在 《 2024展望 : 價值終將回歸 , 熬過冬天者勝 》 一文中 , 用極大篇幅提醒的原因 。
並最後提醒 :
三、氣衝牛斗:價值終究迴歸
始終回撥2024年年初 , 彼時A 、 H股主要指數均處於歷史低位 , 且市場成交量同樣處於歷史底部 。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 , 市場都已經到了該反彈甚至反轉的時候 。
可市場並沒有善待投資者 , 不把更多的長期投資者趕出市場 , 不把更多的底部籌碼撈到手裡 , 絕不會罷休 , 市場情緒繼續在震盪中走向極致 。
2024年2月5日 , A股的黑暗日 , 上證指數再次探底 , 跌至近年新低的2635.09點 , 市場一片風聲鶴唳 , 不少堅持多年的投資者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市場 , 並對市場豎起了國際標準手勢 。
而後市場開始反彈 , 上證指數一路跨過3000點 , 還留在市場中的朋友們 , 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 。 但後續又是一路縮量 , 連續下跌4個月 , 一直跌到了9月18日 , 上證指數再次跌至2698.70點 , 離前低僅剩一步之遙 。
此時 , 市場處於絕望的邊緣 , 絕大部分策略都到了自我懷疑的階段 。 為此 , 61在2024年9月12日 , 發了一個文章 《 全市場PB歷史新低 , 股息率歷史新高 》 , 提醒如下 :
最難的時刻到了 , 繼續來回三年的鞭撻 , 彼時的我們幾乎沒了太多的心氣 , 很多朋友也不再上各大投資論壇 。 而就在那時 , 悄然間市場出現了巨大的反轉 , 我們第一次碰到了全市場漲停 :
如果把這個截至時間定格到2024年10月8日開盤 , 整個畫面會更炸裂 。 但這樣的意義不大 , 市場還是老樣子 , 跌的時候涼透透 , 漲的時候漲過頭 。
這一輪的熊牛切換 , 我們明白對市場再敬畏都不算過分 。 基於市場的不理性和極端 , 制定契合自身風險偏好的持倉結構和安全邊際 , 尤為關鍵 。
另外 “ 股債平衡 、 閒錢理財 ” 在此時就尤為重要 , 如果用短期要用到的資金 , 碰到類似底部時期 , 卻不得不提前離場 , 將變得極為難受 。 因為只要沒吃到這個大反轉 , 幾乎可以說三年白乾 , 可能還浮虧連連 。
閃電劈下來 , 我們得在場 , 但前提是我們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和安全的流動性 。 換句話說 : 低估時 , 我們得有方法 、 有能力 、 有信心在場 , 堅持到閃電劈下來的那一刻 。
四、志在千里:致勝仍靠耐心
在2023年年底 、 2024年年初的底部區間 , 61狙擊了滬深300指數 , 這在2023年總結中有提及 , 算是在底部期給市場盡一點微薄之力 。
2024年9月這個底部 , 61狙擊用的預備隊也打光了 , 唯一能做的便是動態再平衡 。 在這一段時間 , 61整理了持倉結構 , 把之前零碎 、 比例不合理 、 關聯度高的持倉進行了系統的再平衡 :
常有朋友會問61的實盤 , 其實61主要怕隨意照搬 , 在沒有相應的認知和理解下 , 照搬容易出問題 。 但年底總結了 , 61都會提一嘴 , 沒啥特殊的東西 , 走的就是攻守平衡 、 適度分散的邏輯 。
防守主要以紅利類指數為主 , 中證紅利為核心 。 中場暫時以滬深300為主 , 因為調倉時A500還沒上市 , 後續估值也不是很合適 , 等未來有機會再說 。 進攻則以估值較低的板塊寬基和優秀行業為主 。
攻防之間的整體配比 , 也跟各指數的溫度有關 , 未來創業板 、 中概 、 醫療等如果走強了 , 就會降低進攻整體的配比 , 調倉回防守或中場 。
另外 , 如果美股出現合適的回撥 , 整個持倉中 , 美股 ( 標普500和納指100 ) 佔比會逐步提升至30%左右 。
整體而言 , 攻守平衡 、 寬基打底 、 策略和優秀行業為輔 , 如果估值合適了 , 海外指數佔比提升至30% , 知行合一 。
如果未來萬一全市場高估了 , 那也簡單 , 權益類持倉留一小部分 , 大部分會轉移至債性資產 , 比如貨幣ETF 、 短融ETF或短 、 中 、 長債基ETF 。
2025年 , 61會繼續最佳化投資策略 , 繼續基於常識 、 邏輯和資料分享內容 , 繼續秉承既定框架安心播種 , 耐心等待收穫的一天。
雪球官方投資課程升級!
14章核心課程,聚焦大類資產投資方法論,重點介紹A股/港股/美股/債券/商品等資產的特性;精講優秀標的案例;入群即可獲得1本配套教學書籍……快來加入!
風險提示: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課程為雪球基金髮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