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今天,你還會考慮買房嗎?
大機率是在2015年那一次房地產上漲,導致大家覺得是時候要買房了,買房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在2015年之前,大家的生活還是比較樸素的,一方面網際網路並沒有這麼成熟發達,另外一方面,那時候房子更多的人單純就是為了解決居住。
2016年之後房價出現了上漲,那麼大家就感覺買房投資是很爽的,隨便買隨便漲,基本上兩年就翻一倍,這種投資導致很多人就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去強制買房的。
最多的就是家庭穩定以及有房才有家這樣的觀念,其實租房子難道不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都可以的,只不過是房價上漲,讓更多的人堅信一定要有房才可以。
再看看現在的市場下來之後對於有房有家的觀念是不是服務了?對於買房才能結婚的。觀念是不是薄弱呢?對於丈母孃是不是要強制要求的決定也薄弱了,一切的一切的問題都是跟打架有著實習相關。
因為那時候房價上漲,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因為覺得掙錢才是最重要的,現在房價不上漲的一切的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其中體現在老百姓身上最大的困難供樓。
那時候經濟好,大家能掙到錢,比如每個月收入2萬拿4000元5000元,購房壓力並不大,而且那時候大家對於期望值是拉的很高的,覺得未來自己掙錢能力會越來越多,但是還款房貸並不會越來越多。
現在反過來了,沒有按照規劃走,更多的都是往下面走,最近這幾年經濟不好,很多人有原本的2萬工資或者是其他數字,變成了原本收入的一半或者是1/3,那麼供房的壓力當然就很大了。
30年的房貸,聽到這裡大家都感覺到有點痛苦,假設30歲買房要供到退休才能把這套房子供完。
有沒有發現最近這兩年雖然經濟不怎麼好,但是很多人出去旅遊,很多人出去逛逛?
對的出去旅遊的絕大部分都是沒有買房的,沒有房貸壓力的,就這樣理解,假設如果一個買了房1萬元收入每個月是有4000元房貸,那就固定要支出4000元,剩下4000元可以用。
一個沒有買房的,一個月收入1萬,那麼一個月收入真的就是1萬了,當然扣除部分租房之後可能還剩下8500元,那麼每個月還有2500元的差額。這就是最大的差距,2500元可以出去幾個地方遊玩,一連出去兩三趟沒有問題。
有房貸的不是說不能出去,是絕大部分都不敢出去……
經過這一次經濟下行之後,大家懂得買房真的不一定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好,買房可能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糟糕!
所以大家對於買房的期望值已經降到很低了,如果真的是剛需都不能剛需才會下手買房的,如果只是那麼一點點,他們是不會買房的。
在經濟下行之後大家懂了,掙錢沒有那麼容易,而且期望值也沒有這麼高,今天不知道明天是什麼事,所以很多人開始存錢了,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多姿多彩了。
我一生最深刻的就是我讀大學的時候,那時候大家出來社會男的當然就是想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車子,女的當然就是想有包包,口紅,化妝品。
那時候是因為房價沒上漲的,在2016年至20210這一段時間絕大部分人出來社會就是想買房,甚至是沒有出來社會都是想買房的,這些並不是他們想要的。
最近這兩年經濟下行之後,大家又是把心思迴歸到當初的那個心中所追求的東西,最近這幾年特別多年輕人買車,因為他們不想買房了,買車子,自己開自己出去玩,自己出去外面看看世界,而且車貸也就三五年時間供完了,咬咬牙還是能堅持過去的。
再說是我自己的,我原本是打算在2022年的時候買房的,結果看了一下市場一直往下掉,我就忍住了,等了現在兩年時間過去了,我這裡的房價從最高分15,000元每平米,現在降到每平米7000元每平米平均房價降幅已經超過40%
如果當時我買了房子,大機率我現在的生活是很困難的,現在即便經濟不怎麼好,但是我的收入勉強夠生活開就很好了,我車貸已經還完了,我每個月有三五千的生活是過得很滋潤的。
這種情況不僅是我自己我身邊的朋友大機率都不太想買房了,因為房子的魔力沒有了,大家也清醒了30年的房貸真的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