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市場是一所永遠無法畢業的學校,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做一個平凡的人,對市場要永懷敬畏之心。
普通人追求安逸,高手擁抱學習和未知
有朋友非常喜愛學習,有人問他:你總是在學習,又不見你有什麼成就。學習最終得到了什麼呢?你不覺的在浪費時間嗎?朋友說學習,基本上什麼都沒有得到,連一點點成績幾乎都沒有,那人再問:那你還學習做什麼呢?
朋友笑答:我只能告訴你學習讓我失去很多東西。失去了憤怒、糾結、狹隘、挑剔和指責、悲觀和沮喪;失去了膚淺、短視和計較;失去了一切無知、干擾和障礙。你要明白學習的真諦不是為了加法,而是減法。
做減法,和有緣人,和相愛的人,真誠豁達的有正能量的貴友在一起,與志同道合、息息相通、心心相通、同頻共振的人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同甘共苦!談天說地論道!
談談哲學與人生,談談藝術與靈魂,談談創意談合作!談談當下與未來。守正出奇成故事,千年之後任憑說!學習讓你剋制得住內心深處隱藏著的嫉妒、貪婪、勢利等人之本性。人可以不在乎外界怎麼評判自己,但必須要忠於內心,必須要活成自己的喜歡的樣子。勤奮學習的人,選擇與君子為伍,成就的是品行,成全的是人生。
求可能性中的最優解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面對不確定性,都要在灰度中生存和做決定。我們在高中要選擇文科還是理科,高考結束要填報志願,大學裡碰到喜歡的女孩要決定追還是不追;大學畢業要選擇什麼工作,工作中要決定跟隨哪個領導甚至派系;工作幾年後要決定要不要跳槽,跳槽時要決定是換個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或者乾脆自己創業……
在我們的每一個決定中,不確定性始終存在,因而我們會感到迷茫和焦慮。為了求得內心的安全感,我們會付出很多。有些人因為太過追求安全感,只願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永遠不願意往未知的地方邁出一步。他們會短暫得到對自己命運的控制,看起來似乎得到了安全感。但是我們把時間拉長,會發現這種安全感脆弱得不堪一擊。
不管是金錢、事業,還是感情,更大的回報,往往位於更不確定的深灰之中。當你選擇了風險很低的收入流,你就喪失了變得富裕的機會。當你選擇了穩定的工作,你就喪失了事業輝煌的機會。當你為了抓住感情上的安全感而過高要求,對方反而會離你而去。要變得更成功,我們不是什麼事情都做,而是求各種可能性之下的最優解。
這個最優解,是一個機率分佈,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普通人會去追求一個百分之百的結果,而高手則追求機率上的優勢。普通人在失敗時痛不欲生,高手則調整策略,繼續尋求下一個機率優勢。
當你能夠接受不確定性,也就能夠接受失敗。你會更勇敢地去追一個優秀的女孩,會更大膽地跳槽,會更魄力十足地創業。
如何應對不確定性
人類曾長期生活在森林、稀樹草原和農村,幾十萬年的進化壓力,讓我們形成了追求確定性的本能。但是,這一本能更適合於居住在森林或稀樹草原的裸猿,或者農業時代的農民。
而今天我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開著汽車,用著智慧手機,上著網際網路,過著高度商業化的生活。今天的競爭,與森林和草原已經截然不同。應付不確定性成為新的需要。對確定性的追求,成為了我們需要克服的一種人類天性。我把如何應對不確定性,分成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接受世界的不確定性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世界會因一些微小因素的變動,而發生很大的變化;“薛定諤的貓”告訴我們,事物發展不是確定的,而是量子態的疊加;“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告訴我們,世界總是在變得更加混亂無序。因此,我們生活的世界,很多事情都是不確定的。這對於強迫症來說,真是一個不幸的訊息。
但客觀事實就是如此,我們誰也無法改變,只能夠去接受它。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們的辛苦努力,有時候不一定會帶來意料中的回報,不管是感情還是工作中,都是如此;
不存在一個穩定不變的生活和“鐵飯碗”的工作;有時候,人們會有喜出望外的好運氣或突如其來的橫禍……請記住,沒有非黑即白,灰色才是世界的常態。
第二層次: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世界是不確定的,那麼我們自己也不必是十全十美的,因為,你不知道怎樣的你,更適合未來的世界。所有成功的產品,都不是一開始就完美無缺的,都是先滿足一個或少數幾個最關鍵的需求,然後再透過不斷的測試和反饋去迭代最佳化。
如果喬布斯最初因為螢幕易碎而不敢推出蘋果手機,他就不會開創偉大的智慧手機時代。任正非和,都是允許下屬犯錯,允許產品失敗,才會有企業的不斷進步。那些不允許下屬犯錯的企業,都倒閉了,或者正在倒閉的過程中。對於家庭和個人也是。
我們要容忍自己、父母、配偶、孩子的缺點。有些家庭會在孩子養育和教育問題上經常吵架。其實認識到世界的不確定性,就會發現這樣毫無必要。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這一點特別重要),怎樣的教育方式都可以,並沒有說某一方的觀點就一定對或者錯。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一個孩子形成怎麼的性格和習慣,才是未來最合適的。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容忍不確定性,意味著我們沒必要去刻意討好人。
通常來講,我們不願意和人起衝突,是因為不知道衝突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歸根到底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在背後作祟。內心強大的人,就不會懼怕這種不確定性,他們在交往中,可以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緒,維護自己的利益。
第三層次:打造安全邊界
由於世界有太多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建造安全邊界。華為就是在雲淡風輕時,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給自己設定了很大的安全冗餘。雖然要付出很大代價,但這保證了極端情況下它還能存活下去。馬化騰也是會讓幾個專案組同時研發某一個產品,這樣成本很高,但是他認為需要容忍這種浪費。
微信開發時,就是幾個團隊內部競爭,最後張小龍成功了。但是我們不能說其他幾個團隊做的事情沒有意義,因為這正是灰度之下,提高成功可能性的機率優勢選擇。
在日常生活中,打造安全邊界,意味著我們要多存點錢,多學點知識,多交些朋友,多鍛鍊身體。同時,也要允許適度浪費(不光是對物品和錢財,還有感情、教育、時間 等等),給自己、家人和員工更多自由。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廣,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這就是為什麼王興能毫無顧忌地一次又一次創業,哪怕失敗了十幾次還能堅持不懈;也是為什麼華為能夠在打壓下依然屹立不倒——因為它有“備胎計劃”。
第四層次:培養強大的決斷力
環境是灰色的,但決定是黑白的。天氣預報會說今天降水機率50%,你不可能拿著50%的傘出門。你要麼拿傘,要麼不拿。人生和企業的決定,都是如此。
我們每天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大量的決策。以企業為例。企業家需要每天決定:上哪種產品、用哪種營銷模式、開拓哪條渠道、提拔哪個高管、採取什麼激勵方式。這些時刻都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如果企業家沒有強大的決斷能力,企業是無法長久生存的。要做出好的決策,需要有良好的決斷能力。
決斷能力來自於你對世界的認知。你對世界執行的規律越瞭解,對人性的認識越透徹,對商業發展的分析越深刻,你做出來的決定,在機率上優勢就越大。有時,我們會憑直覺來做判斷;也有時候,我們需要詳細地分析,找很多資料、畫很多表格、聽很多意見來幫助決策。
不管哪一種方式,都需要我們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認知。所以,保持學習、觀察、交流、思考,對我們永遠都重要。
第五層次:幫助人們應對不確定性
人們在電梯裡會緊盯著顯示屏,確認到了幾樓;在十字路口會看著倒計時,確認還有多少秒變綠燈。
儘管這樣並沒有為我們節省時間,但我們的焦慮會減少很多。因為它們給予了我們確定性。
很多公司因為幫助人減少不確定,而提高了使用者體驗。如星巴克讓顧客橫向排隊,使每人都可以看到店員準備飲料的過程;銀行和醫院會有叫號系統,讓你隨時知道前面還有多少個人。
而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大部分的網際網路生意,都是在解決不確定性問題。淘寶解決的是,你不確定一個地方有沒有你喜歡的商品,以及價錢是否便宜;京東解決的是,你不確定買到的東西是不是正品,以及什麼時候送到;滴滴解決的是,你不確定走到路邊有沒有車,以及要等多久。從這個角度講,你自己最厭惡或恐懼的不確定性是什麼,它可能就是一個新的生意的起點。
你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生病,以及到那時有沒有錢治病,因此有了醫療保險。你不確定哪裡可以遇到想結婚的異性,以及她/他的情況是否和你匹配,因此有了世紀佳緣。你不確定酒店有沒有空房間,以及價錢便宜還是貴,因此有了攜程。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最大的生意是向青少年販賣夢想、向女人販賣美麗、向老年人販賣長壽?
因為這些是不同的人群面對的最大的不確定性。
你能幫助人們應對多少不確定性,就能獲得多大的成功。世界的發展是不確定的,而人類的本能是追求確定。這就要求我們有時候要想辦法剋制本能。
能不能擁抱不確定性,是高手和普通人的關鍵區別之一。對不確定性容忍度越高的人,從事政治和辦企業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收益會更高。
老一輩的任正非、中生代的馬化騰、新生代的王興,都是應對不確定性的高手。張一鳴和程維,也經歷過從追求確定,到擁抱不確定的轉變,這讓他們成長為更好的企業家。
應對不確定性有五個層次:一是接受世界的不確定;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三是打造安全邊界;四是培養強大的決斷力;五是幫助人們應對不確定性。從現在開始,放開心扉,學會容忍不確定性吧。擁抱不確定,給自己更多自由,給人生更好的機會。
低價股的正確投資方式:
低價股,通常就是常見的每股3元價格以下的股票。當然,低價股深受廣大股民的喜愛。為什麼?通常,低價股給人的感覺則是,跌不下去,估值已經到底,下跌幅度有限等。
在有行情的時候,通常將上市公司每股10元價格以下的股票統稱為低價股。這就對於低價股的區間有著不同的選擇。
“低價股”與“高價股”,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從股票的價格對比來說,雖然低價股給人有豐富的想象空間,但是與高價股,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如果A上市公司與B上市公司,除總股本數量以外的條件都是一樣的。A公司總髮行股票數量為1萬股,B公司總髮行股票數量為200萬股。A公司的股票價格為400元錢,B公司的股票價格為2元錢。
那麼,從股票的價格來看,A公司的股票就是“高價股”,而B公司的股票價格是“低價股”。
但是,從上市公司各項財務資料、條件、市值來看,都是一樣的。可唯獨總股本數量不同。呈現著一個是“高價股”,而另外一個則是“低價股”。
所以,看待“高價股”與“低價股”,不能單一的從股票的價格上看待,還要從其他條件去看待,特別是同型別、同水平的上市公司,可能就因為這種股本數量的不同,而呈現的結果不同。
但是,實際呢?上市公司的價值其實是一樣的。
投資低價股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不要投資單一隻低價股,要用範圍式投資。
低價股不代表著風險低,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為100元,價格下跌至50元,從金額上看是下跌了50元,但是從幅度上看下跌了50%。那麼低價股呢?價格為3元,下跌至1.5元,雖然從金額上看下跌了1.5元,但是從幅度上看也是50%。
所以,低價股一樣具備著風險。那麼,為什麼低價股也具有著較好的投資性呢?就是因為低價股在有行情的時候,有著很多的投資者樂意投資低價股,因為被“熱捧”,所以也就容易出現需求旺盛的情況。那麼,在這種情況情況下,最可能發生的事情會是股票價格的上漲。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低價股都可能被“熱捧”。可以說,誰也不知道哪家低價股能夠被“熱捧”。在低價股具有一定風險的前提下,就需要分散一定的風險。那麼應當怎麼分散呢?就是,不要投資單一隻低價股,要範圍式的進行投資。既能夠規避單一隻股票可能存在的風險,又能夠綜合收益,分攤風險。當然,如果股市有很好的行情,往往低價股綜合平均水平會有著不錯的上漲幅度。
第二、要有一定的時間期限。
投資低價股並不是一天兩天就執行完畢,也不會是成為永久股東。所以,就需要給投資低價格制定一個期限。
美國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的“成名戰”就是投資低價股,其投資低價股有兩點特徵,第一點就是範圍式,上述我們講到了。還有一點就是時間期限。
對於時間期限有三種判斷:①、依據股市漲跌進行判斷,也就是根據股市的漲跌跌情況去判斷是否需要賣出;②、依據持股的漲跌幅進行判斷,也就是透過持股的上漲幅度進行判斷,比如約翰·坦伯頓在盈利300%的時候將股票悉數出售;③、有著一個時間期限,約翰·坦伯頓將在持股的第四年間悉數將股票出售。
怎麼選出好股票?
第一、想要選擇一個好的個股,投資者首先就要先審視自己,結合自己的操作習慣,自己的心態,明白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操作模式,是快進快出的短線利潤,或是做波段操作,高拋低吸,穩健為先,亦或是耐心可嘉,持股幾年不動也能可。
同一只個股,運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可以是牛股,亦可是垃圾股。
第二、波段操作中,只要你不是趨勢一直下跌,沒有交易機會的個股,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只要有好的方法做高拋低吸就可以盈利,這也就是常說的沒有不好的股票,只有不好的操作。
對於波段個股來講,操作最理想的個股就是基本面,技術指標等良好,但是由於冷門所以股價相對還在低位的個股。
第三、戰術上的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股票的好壞,首先,做股票的資金應該是閒餘資金,即使是虧損了,不會影響自己的平時資金需要,即使是虧損也在接受範圍之內。其次,在買進股票之後,如果股票下跌要有方法的做補倉。
很多人總是一下跌就補倉,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最好的方法是每跌20%補一次倉。
最後,如果趨勢很弱,跌勢很猛,投資者則可以耐心等待趨勢企穩之後補倉或是每跌50%做一次補倉。
做長線投資者,就沒有必要在一兩點的漲跌上糾結,找到機會就做差價,終有一日,能破繭成蝶,一飛沖天。
關於股票交易中的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可以說是技術分析的更高層次的分析,根據大盤,以及個股所在的位置,以及量能的配合情況,在非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走勢下,扼住主力的咽喉,中線逢低建倉,或者短線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做法。
在股市中不變的規律是20%的人賺80%的人的錢。如果我們總是從習慣思維出發進行操作,難免進入主力的圈套。實際上主力操作一隻股票要根據天時、地利和人和,沒有合適的時機,即使實力雄厚,也可能事倍功半,該賺的沒有賺到,使自己成了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最後只能玩高臺跳水。
什麼樣的股票散戶不敢買——低位瘋狂下跌的,以及高位瘋漲的;什麼樣的股票散戶捨不得賣——高位剛開始下跌的,以及股價還在上漲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在大多數人都看好的時候出局,在大多數人都看空的時候進場。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時候要為絕大多數散戶所不敢為!
技術上過硬才可以心理上過關。科學的資金管理,以及正確的投機策略,也可以彌補心理上的不足。我們要透過強化訓練來夯實自己的心理基礎,儘量少的受市場上漲漲跌跌的訊號,以及各種訊息的影響,只根據具體的技術訊號買進和賣出。逐漸相成健康的市場感覺,力爭做到“知行合一”,能夠知道、做到、悟道,成為古股市中的真正贏家。
散戶的最大優勢是船小好調頭,在主力介入極深的情況下,實時參與,坐主力的轎子,只要不驚動主力的做盤計劃,主力也沒有辦法。
作為散戶,要敢於買和捨得賣,這可以說是心理分析的核心。
股市之道:
交易究竟是什麼?就投機者而言,是一種以盈利為目的的,同時承擔一定風險的特殊投資行為,就整個市場而言,是一種風險轉移方式。
市場充滿了矛盾,矛盾構成了市場價格的漲跌,對市場的認知,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只有市場永遠是對的。在市場的矛與盾之中,在對市場認知的對與錯之中,尋找一種中庸,一種平衡,不要太偏激,也不要太絕對,適者生存。
趨勢
做交易,做的是趨勢,而不是價格,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
交易
交易的最高境界是五無: 無喜、無憂、無懼、無慾、無我,“市場如同浩瀚的大海,你唯一能夠信賴的就是你的交易系統、計劃。
交易之路本是場學習之路,對每個人而言,失敗幾乎都是自己造成的,在市場上,你就得把自己的頻率改變去追隨市場。一定要建立適合你自己的交易系統,無論你被市場摑的鼻青臉腫,你必須重新站起來,再改善你的系統。不要懼怕複雜和繁瑣,因為這是你邁向成功、脫離虧損的唯一之途,別無他法。
資金管理
投資首先要保障資本安全,在沒有盈利以前儘可能小地承擔有限的風險。有了盈利以後用盈利來承擔風險。擬定一套資金管理的計劃:第一個目標是長期的生存能力;第二個目標是資本的穩定成長;第三個目標是高水平的獲利。實際交易中常見的資金運用:
1.滿倉交易法;2.倒退增倉交易法;3.激進增倉交易法;4.炒單交易法;5.死抗交易法;6.雙向對開倉交易法(俗稱鎖倉交易法);7.機率交易法;8.套利交易法。
專業高手絕對不羨慕別人偶然的獲利,他們更加痛恨自己偶然的成功。他們存在的最重要價值是憑藉自己高超的技術功力持續、穩定、長久地從市場獲取屬於自己的利潤,任何偶然或一時的成功對他們來說都不具備意義。
靈活而合理地排程資金、攻擊最有潛力的行情、成功要靠程式來保證、持久地佔有機率優勢、勝率要超過60%、趨勢理念最重要、工具好用就行不必刨根問底、克服心理疲憊、貴在從容、敢於勝利。操作規模不要超過你的負荷──你只要專心地好好玩目前的遊戲,不要擔心賺錢的事。
市場是一所永遠無法畢業的學校,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做一個平凡的人,對市場要永懷敬畏之心,屈服於市場之下,對映它,追隨它,“唯有惶者才能生存”,行情不是一天準備好的,也不是一天就走完的,市場是一個永遠都無法畢業的學校。愛上你的贏利,但不能膽怯你的贏利;愛上你的虧損,但不能習慣你的虧損,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獲得什麼樣的結果,而在於不停地追求奮鬥的過程。所以“ 必須制定一套程式,必須明白你的程式,必須遵循你的程式”來操作,而獲得全勝!
我是一方聊市,一個經歷過三輪牛熊,擅長邏輯選股,技術擇時的人,只做認知範圍內的交易,每一次的方向都得到了盤面的印證。關注我,時間會給你最真實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