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1月31日報道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28日報道,投資大亨瑞·警告說,投資者對人工智慧(AI)的狂熱催生美國股市“泡沫”,這與世紀之交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前的情況相似。
達利歐告訴《金融時報》:“定價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同時存在利率風險,這種組合可能刺破泡沫。”
達利歐是美國對沖基金橋水投資公司的創始人,也是華爾街最受關注的人物之一。在他發出警告之際,人們有關美國AI類股票是否已經過熱的擔憂也在積聚。
此外,投資者對借貸成本上升的擔憂仍未消退:美聯儲官員2024年12月下調對今年降息的預期後,這種擔憂更為突出。
達利歐說:“我們目前所處的週期與1998年和1999年非常相似。換句話說,一項重大的新技術無疑會改變世界並取得成功。但有些人把這混同於投資的成功。”
上世紀90年代末,科技股估值飆升,其推動因素包括低利率和網際網路的使用不斷擴大。隨後,格林斯潘領導的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市場出現殘酷的回撥。
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在1999年翻了一番,到2002年10月卻暴跌約80%。2023年初以來,專注於AI的晶片製造商英偉達等公司的股票一路走高,推動該指數再次翻番。
27日,華爾街股市暴跌,此前中國AI公司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發表了一篇論文,聲稱其最新的AI模型在效能上可與美國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OpenAI)和元宇宙平臺公司的模型媲美,但成本更低且硬體要求更簡單。英偉達市值當日蒸發近6000億美元。
深度求索公司取得的明顯成功,使人質疑矽谷企業在AI資料中心投資的數千億美元有多大的潛在回報,以及在從美國進口高階晶片能力受限的情況下,中國是否已設法找到一種新的競爭方式。
達利歐一直主張對華經濟接觸。他2024年撰文指出:“關鍵問題不在於我是否應該在中國投資,而在於應該投多少。”不過,他警告說,AI領域的利害關係非同尋常。他告訴《金融時報》:“中美之間的技術戰遠比盈利重要,不僅是為爭奪經濟優勢,也是為爭奪軍事優勢。”達利歐說:“單靠資本主義——單靠利潤動機——打不贏這場戰鬥。”(編譯/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