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商業界,有很多悶聲發大財,卻不上市的企業,諸如娃哈哈、老乾媽、、方太等,得力集團也是其一。
根據“2024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得力集團以營收402.35億元,排名第291位,是浙江寧海第一大民企;而在“2023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得力集團的營收為395.22億元,排名第298位。
提起得力集團,估計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文教用品,小學生筆袋裡的鉛筆、橡皮、尺子……白領辦公桌上的筆筒、簽字筆、訂書機……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它背後看似低調的實業大佬婁甫君,不僅掌舵著做文具、工具、傢俱、兒童益智產品等的得力集團,還早已將生意跨界到了房地產(得力地產)、金融(小貸)。
只是,比起活躍在前臺的文具等業務,得力地產和小貸常年隱在身後。
01 逆勢而上的隱藏“地主”
只有潮水退去,才能知道誰在裸泳。
隨著房地產遍地金豆、大幹快上時代的落幕,許多以往的主流參與者均在歷史舞臺上隱沒。這倒給了像得力地產這樣的企業更多露臉和“撿菸蒂”的機會。
2024年,得力地產在土拍市場頻頻“補倉”:
11月,分別以2.85億、4.8億、6.9億的價格拿下湖州的三宗地塊。其中,後兩宗溢價率為5.26%和9.52%。
10月中旬,經過154輪報價,最終以2.08億元競得寧海躍龍街道地塊,溢價率高達77.02%;
5月底,以6.4億元入手躍龍街道原客運總站南地塊,溢價率15.11%。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2024年,得力地產至少斬獲六宗土地,涉及交易金額約24億元。
另據克而瑞的報告,2024年前11個月,得力地產新增貨值共有約61億元,排名第79位。
而回溯房企哀鴻遍野的2023年,得力地產的動作力度還要更大。僅當年下半年,就豪擲45.86億元,把寧海、湖州等地的七宗土地收入囊中,婁甫君一時間也被媒體冠以“隱藏的地主”之名號。
敢在趨勢下行期逆勢擴儲,離不開得力地產前期沉澱的較為充足的“彈藥”。
早在2004年,在玩具領域打響後,婁甫君便正式進軍房地產,聚焦家鄉寧海持續深耕,並逐步地向周邊的象山、台州、湖州等城市拓展。
經過數年的打拼積累,得力地產聲色漸起。
2017年時,得力地產旗下專案銷售額在寧海佔比尚不足50%,到2021年便達到了約80%的高點;這一年,寧海全縣超3900套的商品房銷售總量中,得力地產貢獻了超2700套。
也就是說,在寧海當地成交的新房中,十之七八都是“得力造”。民間也常將寧海縣戲稱為“得力縣”。
婁甫君的身價也快速膨脹。現有公開資料中,2012年,51歲的婁甫君以21億元財富位列《2011年胡潤百富榜》第826位,成為“寧海首富”。但之後,就再無此類資訊。
這與婁甫君本人深藏若虛的性格和的行事作風不無關係。近幾年,婁甫君大有功成身退的意思,幾乎沒有在公眾視野出現過,網路上亦鮮有痕跡。
2022年,得力地產的銷售額突破45億元。2024年,在中指研究院公佈的寧波房企業績排行榜中,1-10月,得力地產銷售額為30.9億元,位列第七;銷售面積為18.3萬²,位列第三,超越萬科、保利置業、華潤置地等頭部玩家。
▲圖源:中指研究院
寧波某房企的投拓人士告訴柒財經,“得力地產在寧海的基本盤很穩定,其他房企基本進不去”。並且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得力地產幾乎未曾與同業有過合作,甚至連財務投資入股都很少見。
也許正因如此,20多年來,得力地產遲遲未能走出寧波,甚至都難言走出寧海。然而,很大程度上,正是這一狀態讓得力地產避開了行業向下拐點的“噩運”。
而且,在婁甫君的業務版圖中,雖然其他業務的體量很大,但真正賺大錢的卻是地產和金融。
02 手握當地首家小貸公司
金融板塊,婁甫君手握一家小貸公司——寧海縣華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信小貸”)。
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於2008年12月成立,由得力集團持股24%,穩居第一大股東,股權穿透後,實際控制人為婁甫君。
在網際網路上,有關華信小貸的新聞和報道極少。
柒財經查閱到,寧波市一共有30家小額貸款公司,華信小貸是其一。
2024年2月19日,寧波地方金融管理局刊發的一篇文章《寧波市小額貸款行業發展概括》寫道:我市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啟動於2008年末,全市第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寧海縣華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於當年12月正式開業。截至2023年底,全市10個區(縣、市)及高新區共有30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金42.27億元,總資產52.46億元,貸款餘額42.64億元,2023年累計放貸144.74億元,開業以來累計發放貸款2592.21億元。
▲圖源:浙江政務服務網
這意味著,早在2008 年5月,當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政策的通知》,指導各地開展小額貸款試點公司之時,華信小貸便創始了,距今已有16年。
2008年-2024年,無論是房地產還是網際網路金融,均走過了一輪從萌芽到狂奔,再到低谷,直至逐漸迴歸常態的週期,而婁甫君最幸運的是,都曾趕上“開往春天的地鐵”,也賺到了時代的鋼鏰。
不過,天眼查上,截至2月5日,華信小貸涉及風險1043條,包括自身風險、周邊風險、歷史風險、預警風險。
仔細梳理,不難看出華信小貸正陷入“追債忙”局面,在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而產生的數百起司法案件中,其為原告的比例在90%以上,從側面折射出華信小貸可能在貸款發放、貸後管理等環節存在一些問題,進而需要透過法律途徑追討欠款。
另外,在一起最新判決中,華信小貸與借款人約定以年利率22.56%為後者提供資金,未按約定歸還貸款本金的,從逾期之日起按約定利率加收50%的罰息利率計收利息,即24%。
據柒財經瞭解,小額貸款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經營,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但不得超過司法部門規定的上限也即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對比同業來看,華信小貸的收費是偏貴的。
值得注意的是,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正在收緊。2025年1月1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釋出《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辦法》明確小額貸款公司業務範圍及貸款集中度比例要求,最佳化單戶貸款餘額上限標準,突出小額、分散的業務定位,並指出小額貸款公司應當合理確定服務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和個人消費者的貸款年化利率水平,支援普惠金融發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能。
▲圖源:金融監管總局官網
對於眾多靠高利率賺取豐厚收益的小額貸款公司來說,好日子可能俱往矣。
商海沉浮,婁甫君似乎每一步都踩準了“風口”,但“過往一切,皆為序章”,未來的道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