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電影叫《勝利大逃亡》,講述的是二戰後期盟軍俘虜成功逃離納粹集中營的故事,但他們的逃離,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進攻,他們的勝利,在於粉粹了納粹德國打擊盟軍士氣的意圖。
而在股市這個特殊的戰場,上市公司實控人們的逃離,就只剩字面意思了,而他們的勝利,在於帶走了無盡的財富。
這是上市公司ST步森(步森服飾)IPO前的股東資訊。
步森集團、達森投資都是由浙江諸暨的壽氏家族控制的,再加上家族成員吳永傑的直接持股,合計持股比例高達90.9%。
而如今,已經幾乎見不到壽氏家族的蹤影了,在ST步森的前十大股東名單裡,僅剩布森集團1.85%的象徵性持股,完美解釋了什麼叫上市賣公司。
根據統計,在這場從90.9%到1.85%的大逃離中,壽氏家族一共落袋了約20億,把“勝利”二字的含金量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值得一提的是,ST步森當前的總市值都只有13億,不得不說,壽氏家族逃得太有水平了。
孔子教導我們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股市與此正好相反,壽氏家族好不容易到A股一趟,就是為了把“己所不欲”的殘局留給股民。
壽氏家族是浙江諸人,起家之地就是被稱為“襯衫之鄉”的諸暨楓橋鎮,1984年,諸暨的第一家現代化襯衫廠--諸暨服裝工業總廠就是在楓橋鎮創立的。
1984年也是民營企業獲得準生證的起始之年,華為、聯想等一批知名的私企都是在這一年豎起了大旗的。
而第二年,在楓橋鎮的紫薇村,一家叫“百樹”的服裝廠也落地了,就是如今步森服飾的前身,而壽氏家族中的大姐壽綵鳳就是這個廠子的帶頭人。
壽綵鳳出生於1942年,13歲還在上初中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下面還有幾個兄弟姐妹要照顧,自己也就只能輟學。
輟學的目的是為了學手藝賺錢,那個年代的農村有三個職業很吃香,裁縫、瓦工和木匠,壽綵鳳就跟著人學裁縫。
壽綵鳳很有天賦,沒幾年就出師了,開始自己挑著縫紉機走村串寨給人做衣服、補衣服,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大師傅”之一。
但一個女人挑縫紉機畢竟太辛苦了,改革開放後,聽說深圳的工資很高,30多歲的壽綵鳳也跟著到了深圳的服裝廠裡打工。
正是這趟深圳之行,成了壽綵鳳及其家族人生的轉折點。
在深圳,壽綵鳳學會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就是商業意識,她發現,工廠裡那些所謂的高階裁縫,手藝都還不如她,而這都能撐起一家服裝廠。
這給了壽綵鳳很大的啟發,於是,壽綵鳳打了兩年工後就回到了浙江諸暨,與自己的幾個兄弟姐妹一起籌錢辦起了服裝廠。
說是服裝廠,其實並沒有自己的服裝,而是學深圳那邊給香港做成衣加工的模式,給上海那邊的企業加工襯衫,掙點辛苦的加工費。
其實一開始在諸暨有很多這樣的家庭作坊,也都是幹一樣的活兒,只不過,由於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都慢慢關門了。
而壽綵鳳畢竟是在深圳見過世面的,自己又有過硬的裁縫技術,一直把加工質量把控得死死的,時間一長,就在襯衫圈裡出名了。
出名了,就有其他襯衫企業慕名而來了,以前是求著別人給單子做,而現在可以在企業之間挑單子做了。
不過,也僅只是在業務關係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但始終還是個加工廠,在整個產業鏈條中掙的錢還是最少的。
1992年,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已經50歲的壽綵鳳感覺到做品牌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註冊了“步森”商標,開始做自己的服裝品牌。
步森這個名字也有其意義,以前的服裝廠叫百樹,百樹並非一百顆樹,而是很多樹,很多樹就是森林,寓意著壽氏家族的生意“步入森林”,越來越茂盛。
90年代正是本土服裝品牌蓬勃發展的時候,步森服飾主攻男裝,一度與同時代的杉杉、太平鳥、雅戈爾等共同領銜中國男裝頭部品牌。
2004年,62歲的壽綵鳳退休,交班兒子陳建飛,然後2011年,陳建飛帶著步森股份衝進了深交所。
不過,如果從現在往回看,步森股份IPO的時候就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歷史最高營收和利潤就是在2011年創下的。
而上市之後就開始下滑了,到2014年,就迎來了上市的首虧。
對於步森股份上市之後的大變臉,有人歸因於壽綵鳳兒子陳建飛迷上了賭,曾有媒體爆料陳建飛賭輸了1.5億。
或許與此有關,畢竟,玩物喪志後,對於企業發展戰略就看不清了,而步森股份就是被時代淘汰掉的。
2011年之前,中國服裝企業做的事情是解決中國服裝從無到有的功能性滿足問題,而2011年之後,則變成了從有到優的精神性滿足階段,而步森股份,沒跟上這個節奏。
服裝行業摸爬滾打那麼多年,壽氏家族深知一步慢步步慢,於是,在步森股份首虧的2014年,壽氏一家人就開始籌劃逃離計劃。
眼看要不行了,趕快賣給別人,這就是上市公司老闆們逃離的共性。
2015年4月,壽氏家族一次性轉讓了39.86%的股權,一口氣套現了11.2億,這一賣就把實控人的位置成功轉了出去。
2015年11月,緊跟著又協議轉讓了16.37%的股權,再次套現了3.5億。
然後,2016年,又抓緊時間在二級市場上透過大宗交易、競價交易等形式合計套現了近5億,到2016年底,家族合計持股已經只剩3.57%。
逃得太快了,僅僅兩年的時間,一家人就把股份幾乎都賣完了。
之後的幾年又稀稀疏疏地賣了一部分,把持股降到了現在的1.85%,套現金額則湊滿了20億。
客觀的說,2016年壽氏家族離場之後留下的步森股份就是個殘局,而壽氏家族之後的幾任實控人又把公司搞得越來越殘。
據統計,2016年到現在,步森股份換了4個實控人,還都不是省油的燈,其中兩個,至今還滯留海外未歸。
在幾任實控人的努力下,步森股份ST的帽子從2019年一直戴到現在,而ST步森2024年的營收不足3億利潤又為負,還將變成*ST步森。
當然,這些與壽氏家族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殘局如今是股民的,是福是禍,都只能由股民自求保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