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難而有價值的內容。
文 | 華商韜略 東木褚
【中國影史第一】
燈塔專業版資料顯示,今天下午,《哪吒2》票房已超過《長津湖》57.75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榜新的票房冠軍。
其實在上映首日,當觀眾齊齊為哪吒攜手海底妖族衝破天元鼎屏住呼吸之時,它贏下2025春節檔就已沒有懸念,只是沒想到它能衝到影史第一。
此前,因為《哪吒1》太成功了,50億的票房和8.4的豆瓣評分,幾乎是國產動畫的天花板,大家對《哪吒2》能否超越前者還是有所懷疑的,但顯然,它做到了。
除了票房,《哪吒2》的水準和口碑也同樣超越,豆瓣評分高達8.5分。
《哪吒2》的世界觀更為龐大,包括仙界、人間和妖界,故事體量全面升級,角色數量是前作的三倍,僅特效鏡頭量就超過了前作的全片鏡頭量,參與制作人數從1600人擴大到了4000人,其製片人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感嘆:
“全國的頂尖動畫人才都聚集到了成都,把專案變成了‘奧運村’。”
位元效更難的,是實現對影片主題的突破,《哪吒1》的主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2》升級為“若天地不公,就扭轉乾坤”。
從“打破命運”到“打破規則”,也讓《哪吒2》打破了動畫電影的受眾圈層,讓“動畫不止屬於兒童”。
《哪吒》的主投方、光線傳媒董事長曾在3年前預言,“中國動畫電影可能會早於真人電影走向世界。”
《哪吒2》目前已經引起全球行業關注,並預測它會成為世界上單一市場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進而也為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礎。
作為主投方的光線傳播,自然是其中最大的贏家,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其股價開盤便大漲20%至漲停,直至收盤。
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首部票房破10億的電影《泰囧》也同樣出自光線傳媒之手。
屢創奇蹟的“幕後導演”,正是最不娛樂的娛樂大佬:
王長田。
【最不娛樂的娛樂大佬】
王長田大概是中國最不娛樂的娛樂大佬了。
身為行業頭部企業掌舵者,“娛樂首富”的他,置身於“紙醉金迷”的文娛圈,卻幾乎從不私下接觸明星,尤其是女明星,也極少出席紅地毯或秀場。
媒體報道說,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他午飯吃的都是母親做的盒飯。同事中則有人評價他:
“挺無聊的一個人,基本沒有私生活,永遠都在工作。”
合作過的導演也形容他,“渾身上下沒有娛樂細胞。”
王長田也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形象並自嘲:“再不嚴肅的衣服穿我身上,也會變得嚴肅。”
然而,最不娛樂的他,卻參與策劃了幾十檔電視節目,投資、製作、發行了120多部電影,創辦了中國最大、最常青的民營傳媒娛樂企業之一的光線傳媒,創造了一系列行業歷史。
如果你在2000年開啟電視機,大機率會看到一檔名為《中國娛樂報道》的節目,它每天在全國125家省、市電視臺同步播出,觀眾超過3.15億人。
這檔節目的創作者,就是當時35歲的王長田。
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的王長田,首份工作是在《中華工商時報》擔任記者,這份活躍於1990年代的報紙有“財經媒體黃埔軍校”之稱,財新創辦人胡舒立就曾在此任職。
當時,中國電視領域開始實行製片人改革,大量社會人才湧入電視臺,《東方時空》《實話實說》等一批國民級節目由此而生,王長田也從報社跳入北京電視臺,策劃了一檔新聞欄目《北京特快》,並以直擊新聞現場的創新形式,贏得了被國外同行稱為“唯一能與國際接軌的電視新聞欄目”之盛譽。
正當他幹得起勁之際,一期節目的播出讓他被停職兩個月,刺激他下決心自己單幹。
“娛樂、生活、體育、財經、旅遊、時尚都想了,生活類節目地域性較強,體育類有采訪身份限制,而且競品已很成熟,財經節目不好把握政策……”
到香港考察了10來天之後,他決定做一檔電視娛樂新聞節目,繼而有了《中國娛樂報道》,也在中國文娛業寫下“先有王長田,後有娛樂資訊”的歷史性一筆。
依靠《中國娛樂報道》站穩腳跟後,王長田帶領光線傳媒持續推出多檔文娛類電視節目,以及《音樂風雲榜》等新IP,並且進入電影業,不斷向行業拓展、縱深。
2011年8月,光線傳媒繼華誼兄弟之後,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並上市當年即創歷史:由其參與投資的,由徐崢導演,徐崢、王寶強、黃渤主演的喜劇電影《泰囧》,成為中國首部票房突破10億元大關的電影,也是當時華人電影的票房新冠軍。
票房之外,《泰囧》甚至帶動了旅遊業。
一些旅行社根據電影情節,為遊客量身定做“泰囧”的體驗之旅,電影上映當月報名泰國團隊遊、自由行的國內遊客高達上萬名,比同期增加了3倍。
迄今為止,光線傳媒投資製作的影片已超過120部,總票房超過650億,在總票房達到200億的2016年,王長田在內部公開信裡寫道:
“只有商業上的成功,我們才有可能在電影行業立足,才有機會站在電影行業的中心而不是邊緣,才有能力去補貼、分擔那些虧損的影片,那些創新作品和藝術作品。”
【光線的動畫之路】
“這是光線首次試水、全線參與制作的動畫電影。”
早在2013年,王長田就帶領光線佈局了國產動畫賽道,他說:“每次看到國外優秀的動畫電影都很受刺激,我覺得中國也能創造出偉大的動畫電影。”
從入局到問鼎影史、創奇蹟,這條路,光線走得並不容易。
期間,公司先後試水兩部動畫,都差強人意,並且眼睜睜錯過了打響動畫電影第一炮的國產佳作——三天票房破億的《大聖歸來》。
但王長田堅信方向是正確的,非但不偃旗息鼓,反倒加大力度,帶領光線成立子公司彩條屋,專攻動畫,遍尋全國最好的動畫導演共襄盛舉,並最終找到了當時已因獨立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而出名的餃子。
動畫電影的製作週期漫長,需要持續地投入,王長田既相信動畫這個事兒能做成,也相信自己找對了人,認為餃子是動畫電影天才,於是堅定地投入,因為相信而看見。
這份相信,讓餃子有了五年的創作時間和空間,繼而有了2019年橫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王長田透露,在最初設計哪吒的形象時,他們把好看的、可愛的都排除了,選擇了“最惡的”,當看到“哪吒”走起路來的樣子時,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認為,這個“哪吒”立住了。
《哪吒》的50億票房達到了國產動畫從未有過的高度,王長田認為主要成功在“情緒”上,年輕人想要逆天改命,《哪吒》說的就是不管命運怎麼施加過來,都要敢去打破。
《哪吒》之後,王長田披露了光線傳媒在動畫電影上的規劃,“重新梳理中國的神話體系,按照20年的時間打造‘中國神話宇宙’。”
10年前,讓中國孩子愛上中國動畫幾乎還是奢望,包括光線傳媒等影視業者,多多少少也都是帶著一份國產動畫的使命和責任進入到這一領域。
10年的時間,中國動畫換了人間。
參照美國、日本等市場經驗,伴隨《哪吒2》的創紀錄,國產動畫產業將進入全新時代。
以世界第一大動漫出口國日本為例,其動畫市場規模有210億美元,而其動畫產業崛起的標誌性事件,就是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影片的《千與千尋》拿下日本影史票房冠軍。
2024年,電影行業遭遇危機,全年票房同比減少,觀影人次流失了2億多人,與之相對的是短劇的火熱,很多電影人迫於增長的壓力,都去做短劇了。
王長田對此表示尊重,還鼓勵新創業的公司做短劇,因為製作上相對容易,商業模式也清晰,對於年輕人來說,保證生存是首要的。
但卻不準備帶領光線傳媒去追風,他說:“永遠有熱門的產品,但沒有一個產品可以永遠熱門。”
作為八十年代新聞系畢業的傳媒老兵,他最執著的東西,還是內容本身的價值:
“光線傳媒的定位是高階內容提供商,要做難做的內容產品,電影就是最難的那一個。”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