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中國初創AI企業深度求索開發的DeepSeek可謂強勢來襲,憑藉低成本、高效能以及開源策略等特點,使得這一大模型被廣泛地應用。
目前,DeepSeek的風已吹到了汽車、醫藥、銀行、教育等各大領域,、英特爾、亞馬遜雲科技、微軟、AMD、Cerebras等國外的科技巨頭也紛紛接入了DeepSeek。
不過,隨著DeepSeek的持續爆火,人工智慧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再次引發廣泛關注。2月6日,韓束母公司上海上美股份的一張內部聊天資訊截圖在網上被瘋傳,內容顯示,上美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呂義雄對各部門下達裁員比例,要用AI替代人工,個別部門如客服淘汰率高達95%。
根據上述聊天記錄截圖,上美股份的法務部門5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客服部門95%的人要淘汰,只留5%能用AI的人;新品創新中心70%的人要淘汰,只留30%能用AI的人以及工藝把控的人;內容創新部門8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且該部門要做到一個團隊做出20個團隊的活。與此同時,呂義雄還強調,要訓練員工透過滑鼠+語言與AI的對話交流,取消鍵盤。
一石激起千層浪,針對上述大規模裁員的傳言,呂義雄之後不得不在其微信朋友圈發文澄清表示:“我們公司不是要裁員,今年上美總體人數會增加800人,總部人員在今年年底會達到2700人。只是有些地方加人,有些地方減人,讓運營更科學化,更有效率。”
實際上,從2022年OpenAI推出的ChatGPT一夜之間火爆全球之後,有關人工智慧將影響就業市場的話題熱度高居不下。業內普遍認為,AI技術的進步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職業結構的重大變革,AI的自動化和智慧化特性會使得許多傳統崗位逐漸被AI系統所取代。
“DeepSeek的出現,首先會對哪些職位產生直接衝擊?”對於《國際金融報》記者的問題,DeepSeek快速列出了包括市場研究員、庫存管理員、內容稽核員等在內的10類可能受到影響的職業,並簡要解釋了相關原因。
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近期DeepSeek的爆火,也引發了關於教育諮詢界的“網紅”張雪峰可能要面臨失業風險。這一說法的起因在於,據多位使用者實際體驗反饋,當向DeepSeek諮詢選學校、選專業等問題時,它能夠整合海量資料,進行精準的自動化分析,其給出的建議被認為“完勝”張雪峰的專業意見。
開源證券在最新的一份研報中提及,DeepSeek釋出有望加速賦能遊戲產業,透過其強大的AI能力,有望顯著提高遊戲開發的效率。例如,利用DeepSeek可以快速生成數百個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場景,大幅縮短開發週期。DeepSeek還支援生成遊戲角色、編寫人物小傳、設計劇情等複雜任務,這使得遊戲策劃和開發變得更加高效。DeepSeek的低成本優勢使其成為遊戲開發中的經濟選擇,其推理成本為每百萬token0.14美元,遠低於主流模型,大幅降低了企業開發成本,有助於推動AI技術在遊戲行業的普及。此外,DeepSeek能夠根據遊戲開發者的需求生成開放世界地圖、劇情設定等創意內容,為遊戲提供豐富的玩法和故事背景。DeepSeek janus pro版本的多模態能力(如文字生成影象)進一步擴充套件了遊戲內容的可能性。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猛發展,其替代人類工作的可能性正日益增加,這種擔憂並非毫無根據。2月7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向記者透露,其所在的事務所剛剛引入了DeepSeek法律大模型,“諸如查詢法律條文、撰寫法律文書、審查合同等基礎性工作,AI現在只需1小時就能完成初級律師一天的工作量。因此,我們對實習生的需求已經大幅減少”。
有人歡喜有人愁。記者注意到,當一部分群體還在擔憂被DeepSeek取代而失業時,另一些群體已經敏銳地嗅到了商機,藉助DeepSeek賺得盆滿缽滿。
在電商平臺上,商家們各顯神通,紛紛以“本地部署”“新手必備”等為噱頭,將DeepSeek接入教程的價格推向了兩個極端——從低至0.01元到高達百元不等。
和當初ChatGPT火爆時的情景類似,如今這股“DeepSeek掘金熱”也蔓延到了小紅書等社交平臺。“DeepSeek官方使用指南”“DeepSeek保姆級餵飯指令”各種付費課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有主打“手把手教你本地部署,1秒極速響應”“DeepSeek提示詞AI指令合集,助你玩轉AI”等吸引技術愛好者學習研究;亦有聚焦實際應用場景,如“DeepSeek玩轉英語作文批改,輕鬆提升寫作水平”“用DeepSeek做自媒體,0粉絲起號接廣告,月入過萬不是夢”等,吸引想要利用DeepSeek提升效率、開拓副業的使用者。
被曝因AI大裁員
呂義雄要帶上美股份衝刺百億
裁員的風吹到了上美股份?
近日,網上流出一份韓束母公司上美股份的內部聊天截圖,董事長兼CEO呂義雄向部門下達裁員比例,要用AI代替人工。
根據聊天截圖,上述調整涉及法務、客服、新品創新和內容創新等部門。其中,法務部要淘汰50%的人,只留下20%能用AI的人;客服部門淘汰95%,只留5%能用AI的人;新品創新中心70%的人要淘汰,只留30%能用AI以及工藝把控的人;內容創新部門8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且該部門要進行整合,一個團隊要做出以前20個團隊的活。
網傳截圖
此外,聊天內容還表示要訓練員工透過滑鼠+語言與AI的對話交流,取消鍵盤。《國際金融報》記者據此向上美方面求證截圖的真實性,相關人員表示自己不在群裡,並不知曉準確情況。
激進的裁員計劃引發業內關注,隨後呂義雄在個人微信朋友圈發文否認裁員,“我們公司不是要裁員,今年上美總體人數會增加800人,總部人員在今年年底會達到2700人。只是有些地方加人,有些地方減人,讓運營更科學化,更有效率”。
對AI和效率的重視其實在今年1月末的公開信中就已有端倪。
今年1月末,呂義雄連發兩封公開信,其中便提到了AI和人才,稱“培養公司組織驅動領先、科研領先、資訊AI領先、營銷領先、智慧化生產領先、從個性化發展走向共性化發展六大競爭面”“2025年,我們將以更可持續的人才梯隊、更綜合的技能、更確定的增長,贏得更確定的未來”。
吳典 攝
過去一年,在美妝護膚行業“內卷”的大環境下,瞄準下沉市場深耕的上美股份繼續增長,旗下韓束品牌以67.84億元的GMV、103%的同比增速拿下了2024年抖音美妝TOP 1的位置。
呂義雄說公司2024年正式確立了聚焦一個賽道+多品牌裂變的模式,並進一步明確了未來3年、10年的發展方向。
按其所言,未來3年,上美股份將遵循2+2+2戰略,聚焦護膚、洗護、母嬰三大賽道,成就6大超級品牌;未來10年,中國區將聚焦“大眾護膚、洗護個護、母嬰用品、皮膚醫療美容、彩妝、高階護膚+儀器”六大板塊。
一個更加具體的目標是,上美股份將在2025年衝刺100億元銷售額,2030年衝刺300億元。
這已經超過了券商機構的預測。
2024年上半年,上美股份實現營收35億元,華源證券預測其全年營收將達到71.3億元,2025年邁入90億門檻,2026年達到百億。
衝向百億的主力品牌無疑仍是韓束,儘管上美股份旗下還有一葉子、紅色小象、安敏優、newpage一頁、極方KYOCA等多個品牌。
孫婉秋 攝
2024年上半年,韓束為上美股份貢獻營收約29.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4.7%,總營收佔比提升18.8個百分點至83.6%;newpage一頁貢獻營收1.61億元,包括安敏優、極方KYOCA等在內的其他品牌貢獻收入1.15億元,一葉子和紅色小象的收入規模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品牌結構的失衡也令外界對上美股份的百億目標提出擔心,隨著直播紅利減弱,韓束正試圖透過以價換量策略來維持抖音平臺增長。
截至2024年8月26日,韓束全年平均客單價為180.33元,相比於2023年全年的平均客單價239.28元,減少近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