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黃金又又又新高!
我們1月還在文章中強調,把黃金加入資產配置組合籃子,為時不晚;相反,此時賣掉黃金,相當於親手斬斷一條安全橋。
但有人看好,就有人恐高。
春節的一次聚餐中,見了個朋友。
這個朋友在某黃金上市公司總部工作,聊到金價時;他尷尬地笑笑說,現在金價確實太高了,我們自己內部人員都不會買了。
當下,上海黃金670、680元/克,金條700多元/克,首飾更是800多元/克。
(資料來源:周大福)
太貴了。
我問他,你覺得什麼價格合適?
朋友回答,以上海黃金價格為參考,550元/克以下會考慮買吧。
這世上有兩種型別的投資者,鍾愛黃金的和討厭黃金的!
其實都對。
喜歡黃金的人,認為黃金能夠跑贏通脹,能夠跑贏本國貨幣的升值(或貶值)速度,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資。
而討厭黃金的人,則認為黃金是無息資產,沒有任何利息,沒有任何價格的錨定,就好比巴菲特那樣,打死都不會購買一丁點的黃金。
為什麼會這樣兩極分化?
正如我朋友所講,黃金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價格波動背後的影響因素非常複雜,造成了人群的分化。
問題來了,黃金有哪些影響因素呢?
答案是有三大因素,分別是商品屬性、資產屬性、貨幣屬性。
這三種屬性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黃金的走勢。
只是,不同階段影響走勢的主要矛盾不一樣。
有時候商品屬性對走勢的影響大一些,有時候是資產屬性對走勢的影響大一些,還有一些時候貨幣的屬性對黃金走勢影響大一些。
(資料來源:網路,侵刪)
過去一段時間,黃金走勢最大的變數就是各國央行購買黃金。這顯示了“商品屬性”對黃金走勢的影響。
商品屬性,顧名思義就是大宗商品的一種,和原油、螺紋、焦煤、黃銅等等一樣,價格波動受到成本、供需關係的影響。
比如,黃金成本。
我一直強調黃金在1200~1400美元/盎司,差不多就是無風險的投資機會。
因為全球黃金礦業的綜合開採成本(包括、水、電、稅、人工等成本)差不多就是在這個區間。當黃金價格低於這個區間時,黃金就是純粹的商品,褪去了商品之外所有的金融屬性,是非常低估的。
此外,金礦就開始虧錢,就會減產,供應就會減少。
又比如,黃金的供需。
供應端很簡單,往往就是金礦自身的產量。因為金礦產量較為穩定,對價格的影響也往往較為穩定。
需求端基本上有三個,分別是工業與首飾需求、投資需求、央行配置需求。
前兩個容易理解,我們購買的三金、五金這些黃金首飾就是首飾需求;我們購買的黃金ETF、黃金期貨、現貨,就是投資需求。
而,央行配置需求是近些年來較大的一個需求變數。
黃金價格持續上漲,背後推手是誰?
當下動輒700、800元/克的黃金金條、首飾,已經限制了黃金的消費。
正如上市公司老鳳祥所言,黃金首飾消費量大幅下降,黃金批發零售企業進貨大幅減少,首飾加工企業加工量大幅減少。
正如我朋友所言,黃金上市公司內部人員都已經下不了手,不會繼續購金。
據報告,全球金條、金幣需求總量為1186.3噸,與2023年的1189.8噸基本持平;
而黃金首飾需求降至1877.1噸,比2023年報告的2110.6噸下降了11%。
顯然,黃金的上漲並不是散戶資金、不是各國“大媽”們在推動。
那麼,金價上漲的背後推手是誰?
答案是各國央行。他們是重要的參與者,改變了黃金需求的邊際需求。
據世界黃金協會報告,央行已經是黃金需求的主要來源,且在2024年連續第三年購買量超過1000噸。僅在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的2024年最後一個季度,央行的購買量同比增長了54%,達到333噸。
其中,中國央行也是主要玩家之一。中國在2024年也是買買買,購買了近44噸黃金。
你一定要知道,各國央行在之前的幾年幾乎沒有大規模購買黃金;所以,這些年央行大規模購金是金價的重要邊際變數。
看下面一組資料:
2010年,各國央行購買黃金77噸;
2014年,各國央行購買黃金118噸;
2016年,各國央行購買黃金144噸;
2020年,2021年,各國央行每年購買約500噸黃金;
2022年,各國央行購買黃金1078噸;
2023年,各國央行購買黃金1037噸;
2024年,各國央行購買黃金1044噸。
非常明顯。2021年以後,各國央行已經成為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
接下來簡單聊下黃金另外的兩個重要屬性,資產屬性、貨幣屬性。
先看資產屬性。
它說白了就是和全球利率負相關。
任何資產在全球利率高企時,都會受到壓制。畢竟,當全球利率都很高時,資金都會湧入無風險資產,比如債券、高分紅股票等。
誰會放著確定的收益,去買一個不確定的黃金?!
誰會放著穩定的現金流,去買一個有漲有跌的黃金?!
所以,黃金的資產屬性往往使得價格在高息環境中受到壓制。比如2022年3月到2022年10月,黃金價格在美聯儲開啟加息週期中,單邊回撥接近30%。
當然,黃金後邊很快就發生了新一輪浩浩蕩蕩的牛市。
這說明什麼?
恰恰說明,“資產屬性”對金價的失效。說明在這個週期,“資產屬性”對金價的影響在減弱,已經不是主要矛盾。
再來看,貨幣屬性。
貨幣屬性顧名思義,就是黃金具有貨幣價值,要和其他國家主權貨幣競爭。
拉長了資料看,黃金一直具有天然的貨幣屬性,黃金一直在跑贏各種貨幣指數。只是,黃金在有些時候回撥起來也挺嚇人,比如2011年~2019年,黃金的貨幣屬性就很弱,非常弱,幾乎跑輸了美元、日元、人民幣等所有主流貨幣。
但是,當世界局勢不穩定時,各路資金都會表現出對主權貨幣的不信任,紛紛湧入黃金。
比如,大國之爭加劇之際。
資料顯示,過去2個世紀的大國博弈期,黃金均有明顯漲幅:如英國趕超荷蘭的1800年前後、美國趕超英國的1930年前後。
比如,經濟變局之際。
新興國家GDP反超發達國家GDP,新興國家有擺脫美元霸權的訴求,先後減少美元在國家儲備的佔比,增加黃金、人民幣等在國家儲備的佔比。
比如,軍事變局之際。
這個很好理解,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往近了看,俄烏衝突、加沙衝突的當天,黃金價格都表現強烈,出現大幅跳漲。並且,往往是一波上漲週期的開始。
往遠了看,1812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美國內戰期間,黃金價格都表現強勢,相對當時的主流儲備貨幣英鎊大幅升值。
可以看到,“貨幣屬性”在黃金過去上漲的週期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也是一個新的變數。
最後,說下黃金的將來看法吧。
總結一下,就是12個字。
全球局勢不穩,黃金持續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