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7日電 (謝婧雯)近日,有農商銀行釋出公告,最新1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為1.75%,而2年期利率卻為1.45%,並且其3年期、5年期利率也出現了倒掛情況。
存款利率是存款的“價格”。一般情況下,存款期限越長,存款利率越高。存款利率倒掛,通常指期限較長的存款利率與期限較短的存款利率持平或更低。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近期存款利率倒掛現象反映了銀行對利率走勢的研判。從中長期視角來看,銀行預判存款利率將繼續下行,所以主動減少吸納當前利率較高的中長期存款。總體而言,出現利率倒掛的銀行較少,倒掛的存款佔比相對較低,而且多數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並不划算,因此對銀行存款規模的實際影響較為有限。
董希淼提到,存款利率倒掛的產生,從內部因素來看,這是銀行強化資產負債管理、最佳化利率風險管理的自主決策。存款是銀行負債的關鍵部分,下調存款掛牌利率,能夠直接減輕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負債成本。存款利率倒掛,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銀行最佳化存款結構、降低負債成本的意圖。
董希淼還認為,存款利率倒掛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一種現象。2015年10月份,央行不再設定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在形式上取消了利率管制,金融機構可與存款人協商確定存款實際利率。近年來,銀行對各類存款產品的定價變得更加市場化,更多地從自身負債能力和負債結構出發進行定價考量。
而從外部環境看,中國人民銀行多次公開表示,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2024年10月18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大行均主動下調存款掛牌利率,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掛牌利率降幅最大。此外,市場對降息預期的增強,也是存款利率倒掛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
不過,董希淼也指出,1年期和2年期的存款利率倒掛的現象較少。目前看,都屬於個別現象,並沒有普遍性。但存款利率倒掛並非新鮮事。此前,也出現過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倒掛現象。在2022年,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銀行的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就出現過利率倒掛現象。除存款之外,銀行理財產品也曾出現收益率倒掛現象。“當時,出現這樣的情況既是銀行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最佳化利率風險管理的主動行為,也與市場流動性因素相關。”董希淼稱。
董希淼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國市場無風險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居民如果追求穩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國債等產品。近期受市場資金面趨緊等因素影響,國債逆回購年化收益率上升較快,普通投資者可適當參與國債逆回購以獲得穩健收益。如果投資者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適當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黃金產品。但投資理財一定不要盲目跟風,而是要從自身風險偏好、投資需求、投資能力等出發,做好適合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配置。(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