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週五報告稱,1月份創造的就業崗位弱於預期,但是失業率也同時要低於預期。
9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4.3萬人,低於12月向上修正後的30.7萬人,也市場預測的16.9萬人。但是失業率小幅下降至4%。該報告還對2024年的總就業人數進行了重大基準修訂,與之前的就業人數水平相比發生了大幅下降。
該報告是自特朗普總統1月20日上任以來的首次就業統計。資料公佈後,各個大類資產出現劇烈波動。美股期貨先下跌,後反彈,美元則先上揚,後下跌。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目前上漲3bp至4.462%。
市場的高度波動,顯示不同訊號讓交易員混淆。非農就業低於預期,顯示目前美國就業市場出現疲態,但同時,失業率下降則暗示美聯儲目前無需加快降息節奏。
從近期公佈的資料來看,美國就業市場喜憂參半。素有“小非農”之稱的美國ADP資料已於2月5日晚間公佈,資料顯示,美國私營部門在1月新增就業崗位18.3萬個,高於預期的15萬人,同樣也高於調整後的去年12月資料。經過大幅上修後,資料從12萬躍升至17.6萬。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ADP首席經濟學家內拉·理查德森指出,2025年美國就業資料的開局強勁,但這也掩蓋了勞動力市場的二元性——資料主要由面向消費者的市場推動,而商業服務和製造業的增長就要弱一些。
具體來看,美國的服務業在1月激增19萬就業,為2023年7月以來最多;但商品生產者失去近6000個崗位,是自2023年11月以來最差的情況。其中,製造業出現約1.3萬個崗位的淨減少。
也就是說,在整體就業資料顯韌性的同時,製造業資料卻出現走弱,這一點或許值得投資者關注。
除了ADP資料,美國勞工局於2月4日公佈資料顯示,美國12月JOLTs職位空缺從11月修正後的816萬個降至760萬個。這一數字低於經濟學家的普遍預期,體現出美國勞動力市場放緩的跡象。
// 美國就業市場出現疲態 //
在非農報告公佈之前,美國勞工部最新資料顯示,2024年全美辭職人數降至3960萬,較2023年減少11%,較2022年峰值下降22%。每月主動離職率已跌破疫情前的基準水平,經濟學家預測這一趨勢或將延續。這一資料折射出美國就業市場正在經歷結構性轉變——從"大辭職潮"到"穩定滯留期"的過渡已基本完成。
曾幾何時,疫後復甦催生了空前的工作轉換熱潮。2021年峰值時期,每月約4.4%的勞動者選擇跳槽,人們追逐更高薪酬、靈活辦公等職業紅利。彼時企業為填補用工缺口競相加碼福利,造就了20年來最火熱的就業市場。然而隨著2023年夏季經濟全面重啟,這種特殊時期的“超常規繁榮”已告終結。
儘管當前失業率維持在4%左右的健康水平,就業崗位仍保持淨增長,但市場基本面已悄然改變。關鍵指標顯示,每個失業者對應的職位空缺數從2022年3月的2個驟降至1.1個。招聘與辭職速率同步放緩,2024年每月新增就業比例均值降至3.5%,較峰值縮水20%。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調查證實,認為"就業機會充裕"的受訪者比例較疫後高峰期明顯下降,求職難度感知指數則持續攀升。
行業分化成為新常態。科技、法律等知識密集型行業顯著收縮招聘規模,Meta等科技巨頭本月啟動5%的裁員計劃,其CFO明確表示將收緊非技術崗位編制。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醫療、酒店等勞動密集型領域仍存較大用工缺口。光輝國際CEO邁克爾·迪斯特法諾指出:"白領就業市場已持續低迷18-24個月,儘管2025年可能出現復甦跡象,但這取決於新政府政策導向及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
美聯儲的緊縮政策正在重塑用工成本結構。為遏制通脹維持的5.25%-5.5%高利率區間,客觀上抑制了企業擴張衝動。RTX等製造業巨頭轉而投資自動化裝置,透過提升生產率替代人力擴張。資料顯示,企業薪酬成本增速已從2022年5.3%的峰值回落至4.3%,但仍高於2020年前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市場調整呈現"軟著陸"特徵。裁員率保持在歷史低位,與2020年疫情初期的劇烈波動形成鮮明對比。就業研究機構Burning Glass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蓋伊·伯格爾分析指出:"勞動力市場展現出驚人的韌性,這種漸進式降溫可能持續較長時間而不引發系統性風險,當然這需要企業繼續透過效率提升而非大規模裁員來消化成本壓力。"
隨著職位空缺/失業者比率趨向疫情前常態,勞動者面臨更現實的職業選擇:要麼接受當前崗位的有限發展空間,要麼在競爭加劇的環境中進行更審慎的職業規劃。這種結構性轉變或將重塑美國勞動力市場的長期生態。
歷史文章回顧
EDB(經濟資料庫)
彙集國內外權威一手資料資源
搭配強大的指標計算和圖形功能
頻度跨越月、季、年度,可進行多角度比對
宏觀和行業分析必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