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鄭皓元 趙雪瑩|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
孩子王(301078.SZ)近日釋出公告,稱為支付公司收購樂友國際35%的股權的轉讓價款,公司將作為債務人向銀行申請併購貸款。據悉,公司早於2023年就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受讓樂友國際65%股權,2024年11月21日,孩子王再度釋出公告,擬以5.6億元收購樂友國際剩餘35%股權,交易完成後,樂友國際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2023年,提出以擴品類、擴賽道、擴業態為新發展方向,而併購樂友國際也是基於此“三擴”戰略。按照當時規劃,該收購將增強孩子王整體的市場覆蓋範圍,鞏固公司在母嬰零售行業的領先地位。但資本市場方面似乎並不買賬。自公司股價在2022年3月創下27.11元/股的歷史最高價後,截止2025年2月7日,股價報收12.69元,至今已跌去53.19%,最低跌至4.85元/股。
借錢併購背後的業績承壓
孩子王曾先後兩次收購樂友國際,且兩次交易對價資金並非全部為自有資金支付,而是“借錢”擴張。
公開資料顯示,樂友國際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北京,是母嬰童行業大型連鎖零售龍頭企業之一。從經營模式來看,孩子王採用全直營的大店模式,樂友國際門店面積則更小,且直營和加盟並重的模式使得門店運營更具靈活性。從市場面看,樂友國際在北部地區門店佔比超過70%,而孩子王在上述區域門店佔比低於8%,在北京地區尚未開立門店。孩子王表示,希望透過本次交易,能在市場佈局方面與北方地區形成較強的互補效應,推動公司拓展北方市場。
2023年6月,孩子王釋出公告稱將收購樂友國際65%的股權,收購價款為10.4億元,且轉讓價款分為兩期支付,第一期價款來源於自有資金,第二期價款企業則向銀行申請了總額不超過6.24億元的併購貸款,同時企業擬將公司持有的樂友國際65%的股權質押給銀行。
隨後,2024年11月21日,孩子王再度釋出公告,擬繼續收購樂友香港持有的樂友國際的剩餘35%股權。後續交易中,孩子王在支付了2.24億元的第一期交易對價後,同樣向銀行申請了3.3億元的併購貸款,並質押其持有樂友國際35%的股權。
除了申請併購貸外,此次交易的高溢價收購也為企業帶來商譽減值風險。在對樂友國際的資產評估中,評估結果為淨資產賬面價值為16.06億元,增值11.16億元,增值率高達227.93%,伴隨著超兩倍的高溢價收購,此次收購也為孩子王帶來了7.82億元的商譽。
然而,高溢價收購下的業績承諾並不高。據孩子王披露,此次交易設定業績承諾,2023年、2024年及2025年,樂友國際需在合併報表的稅後淨利潤應分別不低於8106.38萬元、1.00億元、1.18億元。但樂友國際2023年實際業績8296萬元,不僅是壓線達成業績承諾,且公司2023年設定的業績承諾反而低於2022年的稅後淨利9822.77萬元。公司商譽減值風險或將進一步提高。
除了在零售行業佈局,孩子王又將目光投向了成人美妝領域。孩子王投資關係公眾號12月30日釋出訊息稱,孩子王以1.62億元現金收購了成人美妝公司幸研生物60%股權,實現對其控股。孩子王似乎試圖在寶媽群體上尋求新的業績增量。對於此次收購,孩子方面王表示“此次收購幸研生物,標誌著孩子王在‘擴品類、擴賽道、擴業態’發展戰略、產業鏈佈局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短短一個月,孩子王兩度併購,然其燒錢擴張的背後卻是逐漸萎靡的業績。
孩子王於2021年10月14日在深交所創業板A股上市,然而,號稱“母嬰零售第一股”的孩子王卻在上市之後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況。
財報顯示,2021-2023年間,孩子王實現營收分別為90.49億、85.20億、87.53億元,均高於上市前2020年的83.55億元。其中,2021年上市當年,其營收更是達到歷史高位,而對於當年增收不增利情況,企業方回應,稱是受到執行新租賃準則新增折舊費用和財務費用、新增門店使得公司運營成本增加、疫情反覆使得單店銷售收入下滑三方面共同影響。
淨利潤方面,財報顯示,孩子王2020年淨利潤為3.91億,上市之後2021-2023年間其淨利潤持續下滑,分別同比下滑48.44%、39.44%、13.92%。企業盈利能力也持續下滑近七成,淨利率從2020年的4.68%降至1.38%。
據孩子王最新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企業2024年度淨利潤實現大幅度增長,預計淨利潤1.6-2.1億元,同比增長52.21%-100.73%。然而,看似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卻並非是來自企業經營的結果。
據瞭解,樂友國際已於2024年12月中旬完成了股權轉讓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樂友國際成為孩子王100%控股的子公司。按照樂友國際2024年淨利潤達到1.00億元的業績承諾來估算,其對孩子王2024年預計淨利潤的貢獻達到五成。可以說,孩子王是靠併購樂友國際才實現業績大增。
大店經營坪效逐年下滑
孩子王的淨利潤滑坡或許與其商業模式相關。
從銷售渠道來看,孩子王過於依賴線下渠道,線上佈局不足。財報顯示,2021-2024年上半年,其線上營收佔比從9.29%增長至14.54%。公司早已洞悉了行業環境的變化,構建多項線上平臺,其線上佔比不斷提高,但目前來看其線下銷售仍維繫在較高水平,佔比約九成。
從經營模式看,孩子王主要採用的大店直營模式運營效率較低。公司旗下門店平均2500㎡,單店面積最大超7000㎡,日常經營除了傳統的母嬰用品外,還涉及兒童書房、遊樂場、零食館等區域,打造一站式購物場景。然而,這種經營模式雖讓消費者體驗到更全面、更高維的服務,但如何提高營運效率的難題接踵而至。
財報顯示,企業門店數由2021年的495家增至2024年上半年504家,但2021-2024年上半年的門店坪效卻逐年下滑,分別為6905.77元/㎡、6289.72元/㎡、5714.65元/㎡、2715.78元/㎡,下降超六成。與同行業企業愛嬰室相比,愛嬰室營收規模僅為孩子王三分之一,但其2023年店坪效卻領先了孩子王一個數量級,達到10168元/㎡。這也反映了孩子王的單位面積的產出減少,銷售效率下降。
與此同時,店面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致使銷售費用處於較高水平。財報顯示,2020-2023年間,其銷售費用分別為16.18億、19.38億、18.15億、18.12億,增幅11.99%;2024年上半年9.25億元,較上期8.09億元同比增長14.37%。
此外,產品質量問題也是企業的一大隱患。據瞭解,2024年9月,孩子王旗下一青島門店的兩款產品被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不合格。同期,安徽童聯孩子王兒童用品也因其銷售的產品不符合GB 14748-2006標準而被合肥市市場監管部門下達處罰決定。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2025年2月7日,孩子王累計投訴量為783條,投訴主要集中在售賣假貨、虛假宣傳、商品質量問題等方面。
母嬰產品直接關係到嬰幼兒和孕產婦的健康與安全,但孩子王的研發費用卻逐年下滑。財報顯示,企業研發費用由2021年的1.009億降至2023年的5126萬,降幅49.20%;2024年上半年研發費用1944萬元,同比下降28.94%。
股東三年套現超10億
企業在二級市場上的局勢也不容樂觀。
自2021年上市以來,孩子王的市值在2022年一度達到歷史高位超290億元,如今的市值僅為160億左右,近乎腰斬。
與此同時,股東三年間累計套現約10.25億元也引發投資者們的關注。2024年6月25日至2024年7月1日,CoralRoot透過大宗交易方式累積減持公司股份288.93萬股,減持均價為4.01元,套現約為1159萬元。2023年6月6日至12月5日,高瓴資本減持2072.46萬股股份,累計套現約2.08億元。2023年8月10日至2023年10月30日,孩子王的發起人之一CoralRoot透過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605.8萬股,透過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5560.22萬股股份轉讓給上海阿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兩次減持合計套現3.89億元。2022-2023年6月,原持股5%以上股東德廣有限公司採用大宗交易、被動稀釋的方式,歷經四次股份減持,持股比例由5%以上降至2.7849%,累計套現約4.16億元。
此外,孩子王關聯交易頻現也招惹非議。孩子王2023年收購樂友國際,而樂友國際現有的100%股東樂友香港由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實控,美國華平投資集團下設的投資主體CoralRoot正是孩子王的關聯法人,此次收購構成關聯交易。企業丟擲10億元完成收購後,又豪擲重金約5億元購買大樓。2024年5月31日,孩子王公告顯示,公司擬購買關聯方南京星仁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有的五星廣場T1、T2辦公樓部分樓層房地產,建築面積共計約2.88萬平方米,交易價格為4.9億元。2024年10月7日孩子王公告與關聯方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杭州鏈啟未來有限責任公司,此次投資同樣構成關聯交易。
分析指出,孩子王業績下滑的背後是母嬰企業受囿於行業紅利的逐漸消退。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在“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後,當年出生人數達到1786萬人,創200年以來最高峰。但隨著經濟環境與生育觀念的改變,從2017年起,我國新生兒出生率就開始連續下滑,2023年出生人口902萬人,出生率降至6.39‰。2024年出生人口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人口死亡率為7.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9‰,已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
除了承擔新生兒下降客群基數縮減的壓力,母嬰行業同時面臨著網際網路零售的衝擊。隨著寶爸寶媽迭代為90後、00後的年輕一代,消費需求從粗放轉向精細,消費觀日益多元化、個性化,購物也並不侷限於線下與淘寶這類的傳統線上購物平臺,而是活躍在各大電商平臺、小紅書等平臺分享好物與比價購買,加之物流與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低線城市消費水平逐漸向大城市靠近,母嬰行業的發展已逐漸轉向下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