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指日可待?
截至2月7日港股收盤時,集團股價再次飆升,報收42.45港元,漲幅4.69%,總市值達1.07萬億港元。目前,特斯拉總市值為1.16萬億美元,豐田為2409.39億美元。以量取勝,接下來小米超越特斯拉,似乎也很輕鬆。
目前,小米的市值已超過、招商銀行,進入全球前100強。而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別為蘋果(3.50萬億美元)、英偉達(3.15萬億美元)和微軟(3.09萬億美元)。
在汽車企業中,除了豐田、特斯拉、小米之外,位於第一梯隊的比亞迪市值為0.95萬億人民幣,法拉利市值為0.86萬億人民幣。第二梯隊的車企有賓士、保時捷、大眾、通用、寶馬。
與特斯拉和豐田不同的是,小米不是以汽車銷售為主的公司,業務分為三大品類——智慧汽車、智慧家庭、智慧手機。三大業務相互協同,形成龐大的生態系統。
靠手機、IOT等產品打下的產品基本盤,小米積累了龐大的米粉群體,他們成為了雷軍第一款車SU7能“一炮走紅”的根據地。造車後的小米,彷彿坐上了火箭,市值超越福特、通用,如今又超越比亞迪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車企,成為僅次於特斯拉、豐田汽車的全球第三車企。
2021年官宣造車,2024年首款車SU7正式上市,三個月交付破萬輛,半年後破2萬輛,8個月賣掉近14萬輛車。
2025年,小米的目標是業績至少翻番,達30萬輛。
股價跟著銷量走,小米汽車首款車型上市時股價為14.95港元,2024年全年漲幅達到了121.15%,最高位時達到34.95港元。在春節後,更是突破了39港元,最高達到 39.85港元,市值首次破萬億港元。
從小米集團的財務資料可見,小米汽車對小米集團的營收和利潤貢獻,十分顯著。
在業務上,小米有手機×AIoT、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兩個板塊。其中,AIoT是指人工智慧物聯網。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智慧電動汽車總收入64億元,經調整後淨虧損18億元,智慧電動汽車平均售價為每輛22.86萬元。
第三季度,收入規模達到97億元,淨虧損降到15億元,毛利率17.1%。
銷量漲,股價漲。產能爬坡,讓小米汽車毛利率實現環比持續提升。另外,持續有節奏的新車釋出關注度,也在提升小米汽車的市場份額和品牌知名度,從而帶動股價上漲。
電車圈快評:
此前,德意志銀行曾經預測,小米的汽車業務將在2026年盈利,小米的淨利潤總額將以40%的複合年增長率持續增長,從2024年的200億元攀升至2027年的547億。然而,對於小米汽車這樣的新入局者來說,能否贏得長久的勝利,關鍵在於是否能夠提供創新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以及是否能夠有效管理成本和運營效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未來不僅僅是價格競爭,更是技術、服務和品牌等多方面的綜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