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21世紀人類在人工智慧、太空探索等諸多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唯獨拿小小的病毒沒有辦法。每年流感來襲,無論男女老少都會“中招”。尤其近期各地甲流多發,“神藥”連花清瘟又火了。
作為抗疫利器,連花清瘟的大名響徹全國,以嶺藥業也逐漸被國人熟知。在呼吸疾病的時代紅利下,近些年以嶺藥業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在剛剛結束的2024年,以嶺藥業卻沒有交出一份漂亮的業績答卷。
根據業績預告,2024年以嶺藥業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6億元-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11年以嶺藥業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事實上,隨著疫情的消退,以嶺藥業便沒有了當年之勇,而且還要解決產業發展的陣痛。
紅利退潮,業績疲軟
如果一個企業能站在商業風口,抓住時代紅利,那麼業績自然不會太差,甚至還會爆發。2022年以嶺藥業營收125.33億元,歸母淨利潤23.63億元,相比2019年營收和利潤分別增加了67.08億元和17.57億元。
對於中藥企業來說,短短几年業績實現翻倍增長堪稱壯舉。以嶺藥業的強勢崛起,正是因為天時之利。三年疫情讓連花清瘟火出了天際,成為醫藥市場的硬通貨,甚至出現了加價購買和缺貨的情況。
在連花清瘟的助力下,以嶺藥業一舉邁入百億俱樂部。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疫情潮水退去,連花清瘟熱度明顯下降,以嶺藥業的業績開始急速下墜。
2023年營收103.18億元,同比下滑17.67%;歸母淨利潤13.52億元,同比下降42.76%。步入2024年,以嶺藥業依然未走出“雙降”魔咒,業績持續下滑。
對於2024年業績“變臉”,以嶺藥業的解釋為報告期內部分呼吸藥品臨近有效期,擬衝減銷售收入、計提存貨減值所致。說得更直白些,連花清瘟的紅利神話已經到了尾聲。
據米內網公佈的2024上半年國內公立醫療市場感冒中成藥品牌TOP20榜單,連花清瘟雖然以20.67%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但和2021年同期資料相比已經下滑了近23個百分點。
市場份額驟降,以嶺藥業在抗感冒用藥領域自然沒有了往日風采。去年上半年其呼吸類產品收入12.84億元,同比下滑58.42%,營收佔比縮窄至27.88%。
與此同時,隨著連花清瘟需求迴歸常態,以嶺藥業還必須解決高庫存的難題。據1月12日國家衛健委釋出的資訊,目前我國連花清瘟的日產能達到1.2億顆,庫存超過8600萬盒。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採取各種措施擴大產能生產的連花清瘟膠囊,這批藥品將於今年5-6月份到期。這就是以嶺藥業不惜代價計提庫存,導致2024年鉅額虧損的主要原因。
很明顯,連花清瘟市場早已供大於求。雖然呼吸系統用藥賽道在不斷擴大,我國又是名副其實的呼吸病大國,但如果沒有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連花清瘟已經很難再登上神壇。
更何況對於治療效果,連花清瘟還存在諸多爭議,而且並沒有獲得海外市場的廣泛認可。當然以嶺藥業還有心腦血管業務,不過心腦血管用藥市場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以嶺藥業想要拔得頭籌並不容易。
心腦血管承壓前行
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社會,心腦血管疾病成為我國第一大病種。據米內網資料,2023年國內三大終端六大市場心腦血管疾病中成藥市場規模為968億元。這個千億大賽道無疑綻放著無限商機,而以嶺藥業在醫藥市場的立足之本正是心腦血管產品。
近十年來,心腦血管業務撐起了以嶺藥業營收的半壁江山。尤其在連花清瘟熱度減退後,心腦血管藥品依舊保持著高速增長。2023年收入47.09億元,同比增長12.71%。
用一個詞來形容以嶺藥業的心腦血管業務那就是穩健,一方面因為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容,另一方面在於豐富的產品矩陣。2024上半年國內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內服中成藥TOP20產品中,參松養心膠囊、通心絡膠囊、芪藶強心膠囊紛紛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以嶺藥業也是TOP20榜單中入選產品最多的企業。儘管“通絡三寶”讓以嶺藥業在心腦血管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但還沒有展現出絕對的統治力。
例如在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參松養心膠囊、通心絡膠囊的市佔率和天士力的複方丹參滴丸、步長藥業的腦心通膠囊還有一定差距。雪上加霜的是,以嶺藥業的心腦血管業務增速已經開始放緩。
2023年通心絡膠囊、芪藶強心膠囊在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增速僅為0.29%和4.02%。2024上半年,以嶺藥業心腦血管產品收入23.14億元,出現了7.86%的下滑。
實際上國內心腦血管中成藥市場競爭激烈,步長、天士力、同仁堂、昆藥都有自己的獨家產品,以嶺藥業地位雖然穩固,但依舊處於群敵環伺的危險境地之中。
除了面臨友商的競爭挑戰,以嶺藥業的心腦血管業務還要承受成本這座大山的重壓。自2019年開始,國內中草藥市場開啟暴漲模式。以嶺藥業所需的黃芪、水蛭、全蠍、蟬蛻、麥冬、酸棗仁等藥材價格屢創新高,導致毛利率持續下滑。
2024上半年,以嶺藥業心腦血管類產品毛利率為52.77%,相較2018年下滑了16.52個百分點。為了緩解上游壓力,以嶺藥業以自建、共建等方式,在全國建設了60多箇中藥養殖基地。不過以目前來看,依舊是杯水車薪。
不難發現,無論是在呼吸用藥賽道還是心腦血管領域,以嶺藥業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衝擊。所以想要保持業績穩定增長,以嶺藥業還需找到一條新曲線,然而在錯綜複雜的醫藥市場發掘新空間可謂是難如登天。
新賽道萌芽未發
創新求變一直是中藥企業的難點。由於中藥成分複雜、生產標準化難度大、雙盲測試缺少大樣本支撐,中成藥從研發到上市週期非常緩慢。所以很多中藥企業都將眼光放在了其他領域。
從發展戰略來看,以嶺藥業兵分三路。一是繼續深挖中藥產業,推出創新中藥,鞏固中成藥市場地位;二是積極佈局化生藥,擴大產業結構;三是發力大健康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戰略雖好,只是以嶺藥業想要實現“三箭齊發”難度頗大。
首先,在中成藥賽道以嶺藥業手握22個獨家藥方。除了呼吸和心腦血管,還涉及糖尿病、生殖泌尿、抗衰老、腫瘤等領域。自主研製的柴黃利膽膠囊、芪防鼻通片、八子補腎膠囊等創新中藥已經獲得上市申請。
尤其近些年抗衰老產業火爆異常,八子補腎膠囊有望成為爆款明星產品,以嶺藥業目前正在拓展銷售渠道和探索全新的銷售模式,以達到線上線下的全面覆蓋。
不過眾所周知,以嶺藥業在院內渠道優勢明顯,但是在院外零售市場還差點意思。所以八子補腎膠囊能否爆火還要看以嶺藥業的包裝和營銷功底。
其次,佈局化生藥賽道是國內中藥企業一致的選擇。例如天士力推出了治療心肌梗死、腦梗的生物藥普佑克;步長以疫苗為突破口,發力腫瘤、流感等細分市場。2014年以嶺藥業成立以嶺萬洲,專注開拓國際化生藥市場,主攻抗病毒、抗腫瘤領域。
目前以嶺藥業持有12個美國ANDA產品批文,尤其首個生物1類新藥,用於治療晚期腫瘤的BIO-008已於2023年獲得臨床批准。整體來看,以嶺藥業的化生藥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不過能否成為其新增長極還有待時間觀望。
最後,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大健康賽道成為新藍海。以嶺藥業的思路很明確,以中醫養生文化“通絡養生八字經”為指引,發展降壓、減肥、調脂等系列產品。
可以理解為,大健康是以嶺藥業多業態融合的產物,是展現多元化生態的視窗。在生態鏈整合、產品研發上,以嶺藥業的硬實力毋庸置疑,然而如何把大健康產業做好,對於醫藥企業來講都是個難題。
當下大健康產品種類繁多,想要在市場中快速出圈,一方面比拼的是品牌知名度,二是要有流量爆表的產品。很明顯和江中、東阿阿膠相比,以嶺藥業在大健康領域的影響力還不夠大。與此同時,連花清瘟失寵後又失去了流量密碼,以嶺藥業的大健康產業仍然任重道遠。
結語
我國人口基數大,加之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呼吸和心腦血管患病人群會越來越多,從這個角度來看,以嶺藥業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業績“雙降”只是連花清瘟大起大落的“後遺症”。
為了緩解“陣痛”,以嶺藥業打響了“去庫存”攻堅戰,進一步提高研發投入,打造全新的創新藥產品矩陣。不過想要在新賽道中脫穎而出,以嶺藥業還需在零售渠道、產品營銷上求新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