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下午,建業地產召開了媒體交流會,老闆胡葆森也終於現身。
久未露面的胡總更當眾立下兩大Flag:
1、力爭2025年完成全部交付;
2、建業絕不躺平也絕不賴賬。
自從2021年鄭州大暴雨沖垮資金鍊後,整整三年,建業再沒傳出過好訊息。
就當臺下人半信半疑掌聲稀落,網上卻已經炸開了鍋。
被欠薪的員工刷屏「工資何時結」,爛尾樓業主怒吼「還我血汗錢」,供應商曬出成摞白條:「胡老闆的flag能當錢使?」
三十年河東,那個在黃河邊立誓要為河南人造好房的胡老闆,如今連鄭州東郊停擺許久的工地都無力啟動。
更有好事者翻出舊照:1993年金水花園開盤時,他站在廣告牌下意氣風發,活像豫劇裡的紅臉關公。
當年扛起河南足球大旗的“仁義老胡”,怎麼今天就成了眾人痛斥的“畫餅大師”?
01鹽鹼地上的賭局
1992年5月,35歲的濮陽人胡葆森殺回了省城鄭州,一起回來的,還有他從香港炒樓花賺來的1000萬。
胡葆森看中了鄭州東郊的360畝地,他拉上了省建投成立了房地產公司,要在鄭州地產市場上“建功立業”。
這塊地各方面條件都很一般,但胡葆森卻說要在這裡蓋出最好的房子,定價1980元/平方,而當時鄭州市中心的房子才2000一平。
銷售的難度可想而知,加上海南地產泡沫的連帶影響,金水花園一時間也無人問津。
胡葆森並不是個愣頭青,洞悉人性的他很多做出調整。
鄭州多家報紙很快登出了金水花園的廣告,內容相當刺激:十年還本,按揭買房。
鄭州鄉親們一琢磨:房子白住,本金十年後返還,還有這樣的好事。
還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給胡葆森的建業送了1000多萬房款。好口碑一旦建立,建業地產大路也隨之開啟。
2002年4月,建業把觸角伸到了胡葆森的老家濮陽。
建業城市花園在濮陽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引入寬頻的社群,第一家引入物業、第一個精裝樣板間、第一個按揭貸款……
在那個房地產的草莽時代,紮根中原的建業在全國都算得上是一抹紅。
胡葆森跟兩位地產風雲人物—馮侖、王石並稱為“地產三君子”。胡葆森也被圈內外稱為是「老胡」,一個人被稱為老某,說明這人的口碑是比較靠譜的。
2006年,經由老領導方風雷牽線,胡葆森飛赴新加坡,在烏節路 60B號淡馬錫總部見到了淡馬錫的總裁廖文良。
一開始,廖文良連河南在哪都不清楚,但胡葆森嘴裡蹦出的“河南一億人口城鎮化”卻讓他瞳孔瞬間放大。
這場融資洽談前後只花了45分鐘,45天后6億資金到賬,新加坡著名房企凱德以29.75%的股權成為建業第二大股東。
誰能想到,土裡土氣的建業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外資寵兒。更沒有人能想到,2008年金融危機萬馬齊喑之時,建業卻硬是在港交所敲鑼上市。
上市當天,更有柳傳志、潘石屹等十多位商界大佬現場助陣,有媒體問秘訣,老胡咧嘴一笑:俺就是個給河南看大門的。
02下沉之王
對於中國房地產公司而言,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大程度上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
在央行的5次降息4次降準之後,全國正式開啟了“棚改時代”,發改委又一口氣批覆了28個城市的地鐵規劃。
棚改和地鐵的加速,疊加出一個新名字:城市化。
加上高鐵等大基建的上馬,人口的聚集和大城市擴容不可避免。作為中部人口大省的省會,鄭州也迎來城市建設投資最多的一年。
然而在這波鄭州棚改紅利中,卻很難看到建業的身影,因為胡葆森依然堅持“省域化”——要把建業的旗幟插到省內的每一個地級市。
建業的省域化戰略是胡葆森在1999 年提出,經過三年準備後,在2002年從老胡老家濮陽正式開始。
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這項戰略早已開花結果,金融危機之後,建業和胡葆森,都沒有理由停下步伐。
建業留下的市場,被升龍、正商、康橋等小弟接了過去。
建業金水花園向南700米的燕莊城中村,變成了鄭州曼哈頓廣場,升龍就此一戰成名。
正商此後牢牢站穩了鄭州一哥的地位,康橋則從南龍湖賺到了北龍湖。
一切變化都在不言中,兩三年可能不明顯,但累積到一起,就會產生斷崖式效應。
2016年8月18日,鄭州北龍湖一天內出現融創和金茂兩個地王,樓面價分別達到 3.63 萬元 / 平米和3.69 萬 / 平米。
當時的鄭州樓市,遠不是用打雞血就能形容的。
碧桂園拉著新田和合作,很快吃掉了三環和四環邊上的幾個超級大盤,萬科聯合美景、民安,從四環外殺入了城中央,華潤則在核心地段瘋狂拿地,從二七廣場拼到北龍湖。
建業在主城區的地,還都是幾年前的舊賬,剩下就是地處遠郊的一個個超級大盤。
雖然在鄭州的生存空間被擠壓,不過胡葆森並不擔心,因為此時建業的銷售額也正在大步向前。
2015年的銷售數字是165億,到了2019年已經翻到了1011億。
這個數字背後,建業實現了河南省18個地級城市和122個縣級城市全覆蓋。
別人在鄭州拼的你死我活,老胡卻有整個河南的基本盤,好似穩坐釣魚臺。
03情懷陷阱
2017年,60後的袁旭俊受到50後大哥胡葆森力邀,從江蘇徐州空降河南鄭州,成為建業地產的新CEO。
在此之前,袁旭俊在萬科幹了22年。建功立業開疆拓土,這是老胡對袁旭俊的期許。
袁旭俊也沒有讓人失望,正是在他手下,建業一舉完成從由百億邁向千億房企的輝煌。
不過這對讓地產圈矚目“董事長-CEO”組合,在公司發展理念上,卻有著不小的分歧。
作為職業經理人,袁旭俊從頭到腳流淌著的是萬科全套KPI殺器:跟投制、快週轉、全國化。
他堅持公司快速擴張,走出河南變成全國化房企,因此反對老闆為了所謂的情懷去拿地做文旅專案。
就在袁旭俊帶領建業大幹快上的時候,胡葆森卻又巨資砸向了鄭州主城向東30公里之外。
在這片總佔地 622 畝的中原土地上,將建成一座單邊長 328 米、高 15 米的棋盤式幻城。
幻城之內56個空間,21個不同大小的劇場裡,有關河南的歷史故事、文化民俗將融入到每一場戲劇表演。
胡葆森對文旅業務的堅持,一半是為個人情懷,另一半是為發展現實。
建業能在河南全省不斷做大,自然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援。
老胡在成為地市領導座上賓之際,言談之間少不了一批振興當地文化的專案,恰逢文化旅遊和地產又有著難分難解的緣分。
於是建業的酒店、小鎮、田園綜合體各類文旅業態很快遍地開花。
建業正是以主題小鎮之名,獲取低廉的產業用地,進而帶動配套商業和住宅開發,難點就是前期要砸大錢。
幻城專案要前後花四年時間,總投資更接近 60 億元。從這向南3公里,另一個由建業投資20億的電影小鎮已經封頂。
建業在新鄉開發的世和府專案,光2019年一年就賣了快30億,但後期而長期處於停工狀態,據傳正是因為資金全部被抽去了戲劇幻城。
只不過這些跟J18專案比起來,就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規劃總面積近100萬平方米,投資超過100億的J18專案,同樣位於中牟縣。
專案取名建業拾捌,象徵品牌的勃勃生氣與如日初生的活力。
規劃除了高階商業、公寓、住宅、酒店、書店之外,還有著名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寶石博物館。
作為建業天字一號專案,胡葆森準備把它做成一個獻禮建業三十年的里程碑。
00:05/01:27
04暴雨沖垮的文化牌
2021 年3月最後一天,袁旭俊辭任建業地產CEO。
他已經反覆推算過,由於前期投資太重,J18完全算不過來賬。
效果圖就是效果圖,除了花錢,就是花架子。
類似的故事在中牟電影小鎮、櫻桃溝足球小鎮、只有河南、濮陽的大集古鎮、許昌的神垕古鎮頻頻上演。
在地產繁花似錦的年代,這些專案都是建業帝國版圖的加分項。
2021年6月,只有河南開城刷屏,胡葆森更是在幻城劇場當場落淚:這是建業送給家鄉的禮物。
這是屬於老胡個人的高光時刻,他彷彿開了金手指一樣,精準打通了建業下一個十年的任督二脈。
可兩個月後一場覆蓋河南全省的強降雨,卻撕下了原本光鮮亮麗的遮羞布。
建業的求救信直呈省政府——50億的損失,對於千億規模的建業來說,原本不是大事,但卻成為推倒大廈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在房住不炒的大形勢下,五道紅線下的各家地產公司,已經備受煎熬。融資大為受限、住宅銷售不利、文旅專案失血,讓老胡不得不對外求救。
2022 年4月,建業集團與萬達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全部商業專案整體出租給萬達商管或其關聯方,獲得7 億元資金。
5 月,戲劇幻城和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兩個胡葆森最看重的文旅專案,控制權還是賣給了河南國資。
6月,建業地產成功引入戰投——河南同晟置業,同晟置業背後站著河南省人民政府。
11月,建業集團更是進行大裁員,規模達7000 人。
一連串的動作背後,是胡葆森為了活下去的努力,然而即便如此,建業還是在虧損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23年6月23日,建業宣佈暫停向所有境外債權人進行支付,由此正式暴雷。
暴雷之後的建業,正式退出河南足球俱樂部運營,結束了這場長達 30 年的合作。
當年胡葆森曾向外界表態“會投資河南足球,直到建業破產”。
別人問他,那你到底圖啥?老胡說:幫河南人扛一件事,建業搞足球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打著足球的名義,向政府要過什麼。
對於河南足球,胡葆森可以說是問心無愧。現在落了難,可以事了拂衣去,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但對於建業員工,胡葆森和建業的做法卻著實讓人寒心。
2021年建業沒錢時,曾以員工福利為由,發行過共計18期,融資規模約13億元內部職工信託。
這些內部職工信託期限2-3年不等,員工相信老胡,相信公司,不惜投入自己的身家。
可2022年到期的信託,只一次性獲得20%的兌付,剩餘80%兌付無望。2023年到期的,本金和利息卻不予兌付。
05消失的姓氏
胡葆森的好大哥王石有過一句廣告語:用實力讓情懷落地。
實力打了折,那情懷自然就得虧空。
2024年8月,建業地產釋出中期報告,淨資產為-44.12億元,資不抵債擴大。
不過與業績相比,人事變動似乎更牽動敏感神經。
就在中期報告發布的兩個月前,42歲的李樺辭任建業地產、中原建業兩家上市企業非執行董事職務。
李字來源於她的母親李琳,樺字的讀音來源於她的父親滑先生。
2019年香港文匯報發了一封訃告,一位名叫嚴淑銘的婦人離世,這位黃埔二期名將胡靖安的遺孀,在家屬名單裡,除了「孝女胡葆琳」,還有「義子胡葆森」和「媳李琳」。
1980年,25歲的滑建明畢業分配到了中國紡織進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兩年後,又被省外貿廳派遣到香港參與組建外貿公司。
在香港呆了三年之後,回到鄭州的只有「港籍商人」胡葆森,世上再無滑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