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產AI開源大模型平臺DeepSeek憑藉開源特性與高價效比優勢,在全球科技領域引發震動,標誌著全球人工智慧競賽進入新的轉折點。受此影響,國內部分科技行業的景氣度逐步企穩回升。這一現象讓市場愈發清晰地認識到,以科創板為代表的A股科創企業,有著獨特的估值邏輯,需要以更加科學、理性、包容的態度,深入剖析其發展潛力與價值內涵。評估科創板企業,不能僅侷限於財務資料,更要關注業務與技術實力;不能只著眼於物質資產,更要重視人才資源;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更要著眼長遠發展。
看業務:立足自主可控 佈局全球與未來產業
科創板集聚了眾多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批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嶄露頭角,有力推動了產業鏈的自主可控程序。這些企業具有較強的行業稀缺性與技術獨佔性,填補了多個國內行業空白,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
在積體電路領域,科創板匯聚了近120家企業,覆蓋設計、製造、封測、裝置、材料、IP等全產業鏈環節。國產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通用處理器龍頭海光資訊、半導體刻蝕裝置龍頭中微公司等公司專注於晶片設計與製造工藝的研發創新,不斷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為中國“芯”的自主可控持續貢獻力量。
在高階裝備製造領域,14家科創板公司專注於高階數控機床、增材製造裝備、鐳射加工裝置等領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關鍵裝備支援。
新材料領域也不甘落後,中復神鷹等近40家企業佈局新型高效能材料業務,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資訊等高階製造領域,有效提升了我國材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不少科創板公司具備全球視野,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佔據領先地位。超七成科創板公司實現境外銷售,27家公司的銷售區域覆蓋超百個國家或地區。生物醫藥領域,百濟神州、百利天恆分別創造了國產創新藥“十億美元分子”和ADC新藥出海授權交易金額的新紀錄。新能源領域,據權威機構預測,科創板光伏龍頭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光伏元件出貨量將穩居全球前二,其中晶科能源的元件已銷往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還有一批科創板企業著眼未來產業佈局,成為探索前沿技術路徑與產業變革方向的“先行軍”。人工智慧領域,32家公司專注於大模型訓練、演算法最佳化與場景落地,為智慧駕駛、智慧城市等下游應用築牢根基。低空經濟領域,18家科創板公司業務涵蓋機身複合材料、無人機研發製造、空管控制系統,在農林植保、物流運輸、電力巡檢等方面持續深耕。機器人領域,6家公司佈局工業機器人整機及零部件開發,在運動控制、驅動等方面不斷積累技術優勢。
看研發:夯實創新根基 打造核心資產
研發創新是科創板企業發展的基石與價值源泉。2022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再次超千億元,均達到同期歸母淨利潤的兩倍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研發強度中位數達12.6%,大幅高於A股其他板塊。眾多科創板公司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研發專案,10家公司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充分彰顯了其科研實力。
與傳統製造業企業不同,科創板公司呈現出典型的研發驅動、技術密集型等特徵,特別是在半導體晶片設計、生物醫藥等細分領域,多采用輕資產模式運營,無形資產與核心技術團隊構成了企業最寶貴的核心資產。
以科創板創新藥企業為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相關公司平均臨床在研品種達8.5項,臨床試驗(針對不同適應症)數量達18項。其中,進入臨床3期階段的品種數量為2.8項,試驗數量達5.7項。豐富的管線儲備加速了科創公司新藥商業化程序,形成良好的發展預期。自上市以來,科創板20家採用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公司累計獲批9款Ⅰ類新藥,推動45項研發管線進入上市申請或註冊臨床階段。艾力斯、神州細胞等多家代表性企業已成功推出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重磅單品,不僅為企業帶來可觀經濟效益,也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核心技術人才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為科創公司的經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資料顯示,超六成科創板公司的創始團隊由科學家、工程師等科研人才或行業專家組成,近三成公司實控人兼任核心技術人員,近三成公司實控人擁有博士學歷。目前,科創板已匯聚近23萬研發人才,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平均超三成。
看長遠:把握政策紅利 積蓄髮展動能
科創企業大多處於企業生命週期的成長期,經營規模與市場競爭力仍在不斷提升與鞏固。在宏觀環境變化、行業週期波動時,業績規模較小、業績波動屬於常見現象,其發展壯大需要時間沉澱。2024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投資合計約1383億元,是板塊淨利潤的逾3倍,充分反映了科創企業積極擴產、提升市場競爭力、全力積蓄中長期發展動能的堅定信心。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制度創新為科創企業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大動力。2024年,證監會發布的“科創板八條”,從發行承銷、併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等多個維度,為科創板企業提供政策工具。其中,支援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適當提高估值包容性、豐富支付對價等併購重組政策的最佳化,為科創企業實現外延式提質發展提供助力。“科創板八條”釋出後,科創板新增披露70餘單股權收購,交易金額合計超192億元,交易單數較上年同期增長超1倍,涵蓋14單重大資產重組,20單收購未盈利資產。
廣開視角:依託多元估值體系 洞察價值內涵
對當前研發投入與資本開支較高的科創企業而言,以淨利潤為核心的傳統估值體系,或許難以充分評估其價值內涵。部分科創板公司積極藉助非標準會計指標(Non-GAAP)口徑下的財務資料,為投資者提供更廣闊的估值視角。例如,在晶圓代工、積體電路裝置、面板製造等固定資產投入較高的細分領域,科創板公司透過披露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等企業價值倍數變化,更全面展現其成長潛力與投資價值。
芯聯整合專注於特色工藝晶圓代工,自2023年度起連續披露EBITDA等關鍵指標的變化情況。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度公司預計實現EBITDA約21.19億元,同比增長約129.1%,並首次實現全年毛利率轉正,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與持續最佳化的運營狀況。百濟神州今年1月釋出自願性披露公告,預計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為正,為投資者注入一劑強心針。
據瞭解,科創板公司2024年度年報模板設有專門用於披露非標準會計指標的小節,公司可結合自身行業及業務特點,在年報中自主披露非標準會計指標,為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增量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