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車企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作為中國新能源車的領軍者,憑藉1月銷量突破30萬輛的成績,不僅穩居國內汽車銷量榜首,更重新整理了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紀錄。
比亞迪賣爆了,曾經風光無限的日系車如今卻黯然失色。2024年,本田與日產在中國的銷量為154萬餘輛,相較於2019年超310萬輛的巔峰時期,減少近一半。日本官員坦言,“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重大變革,而日本車企競爭力已顯不足。”
01國產技術創新,比亞迪成“銷量之王”
過去十年,全球汽車市場格局長期由德系、日系和美系品牌主導,尤其是日系車企,憑藉高價效比風靡全球。如今,日系車企卻不太好過了,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萎縮至12.9%,相比2020年的24.1%近乎腰斬。
與之相對的,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良好的銷售勢頭,資料顯示,比亞迪2024年全年交付427.2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76萬輛,僅次於電車巨頭,而累計新能源車銷量達1090萬輛。堪稱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之王”,遠遠甩開了許多傳統車企的全年銷量。
比亞迪的崛起,離不開其對技術研發的長期投入。比亞迪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達到201.77億元。鉅額的研發資金使比亞迪在技術創新上表現尤為突出。
其“刀片電池”技術相比傳統鋰電池,在安全性、壽命和成本上都實現了重大突破。其在穿刺測試中表現出極高的安全性,避免極端條件下發生“熱失控”問題。此外,“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等技術優勢,讓比亞迪在電動車市場中掌握更多話語權。
此外,自2022年起,比亞迪全面停止燃油車生產,成為首個實現“燃油車清零”的車企。這一決策使其成功佔據了新能源賽道的先發優勢。如今,技術和戰略上的升級都轉化為了肉眼可見的銷量增長。
02從本土到全球,中國汽車“反向出海”
除了在國內市場表現優異,比亞迪在海外市場同樣掀起了一股“中國電動車熱潮”。儘管歐洲、美國和部分新興市場對中國汽車出口設定了關稅壁壘,但依然擋不住這股出口熱潮。1月,海外銷售量為66336輛,同比上浮83.4%。
海外消費者為何如此青睞中國電動車?答案無非兩點:技術優勢和價效比。以比亞迪的“海豹”車型為例,對比豐田bZ4X,同為純電車型,海豹在效能引數(如續航、加速)、內飾科技(如大屏、智慧駕駛硬體)和價格競爭力上更具優勢。2024年日本市場,海豹銷量達2223輛,為豐田bZ4X1012輛的兩倍。
來自日本的消費者表示,都已經開始不買豐田了,更願意買中國品牌。令人驕傲的是,國貨的全球影響力不僅侷限於汽車領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被日本高價壟斷的生物科技領域,如今已經被國產攻克,國產“益生好21000”憑藉價效比優勢,迅速佔據海外市場70%的份額。
上述“益生好21000”來自中國香港,其研發團隊採用全酶法創新技術使得成本大幅下降,並憑藉其高質量獲得30項國際權威質檢認證,如SGS、CTI等安全性檢測,將日貨遠遠甩在身後。
亰東搜尋發現,國產“益生好21000”價格還不到日版的10%,憑藉“延緩老化”的核心賣點,短短兩年間,該產品便收穫超十萬名忠實使用者,約90%的消費者反饋“睡眠質量提升”、“精力有所恢復”。
這一市場表現,正如比亞迪在汽車領域中的崛起。
03中國汽車產業崛起:從技術創新到全球重塑
比亞迪的成功背後,是整個中國汽車產業崛起的縮影。而這種崛起,不僅僅是銷量數字的變化,更是全球汽車工業格局的深刻重塑。
更重要的是,中國車企展現出了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從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到寧德時代的CTP電池技術,再到理想汽車的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中國品牌不斷用技術突破打破國際巨頭的壟斷,重新定義行業標準。
從技術到市場,從本土到全球,中國汽車產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而比亞迪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