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 張瀚允 影片 周淑嫻)春節期間,闔家團圓的餐桌上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美食。然而,豐富甚至過於油膩的飲食,對於脾胃功能相對虛弱、消化能力欠佳的老年人來說,可能成為一種負擔。《黃帝內經·素問》中強調,飲食養生應遵循應地而食的原則。
如何在享受節日美食的同時,還能兼顧健康養生?1月31日,福建、廣東、山東等地的多位中醫師推薦了一些春節期間適合老年人“應地而食”的養生食療湯品,豐富餐桌選擇。
福建:扁食、米糊、酒釀圓子……清淡飲食滋養脾胃
“扁食巧妙融合了閩南特色與中醫養生理念,是老年人春節期間理想的飲食選擇。”1月31日,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張建全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扁食在食材選擇上,以新鮮豬肉為主料,能補腎養血、滋陰潤燥,再搭配白菜、芹菜等新鮮蔬菜,白菜有清熱利水、養胃生津之效,芹菜則具有平肝清熱、祛風利溼的作用。
1月27日,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志願者到百合養老院陪老人、孩子們一起製作扁食。受訪者供圖
“扁食適合南方人的日常飲食習慣,同時又有食養的助益。”張建全介紹,南方扁食的面皮薄而軟,餡料剁碎精細,經水煮後易消化吸收,同時避免了春節期間過多油脂的攝入。煮扁食的湯頭一般選用豬骨、蝦殼等食材慢火熬製的高湯,富含膠原蛋白與多種礦物質,具有滋養脾胃、補充元氣的功效。
“紅棗酒釀圓子口味清甜,老少皆宜,適合作為春節餐桌上的飯後甜點。”1月31日,福建省福鼎市醫院中醫內科主治中醫師許賦瑜介紹,紅棗酒釀圓子中的紅棗、枸杞都具有補中補氣、養血安心的功效,適合在春節期間食用。
製作紅棗酒釀圓子的食材。受訪者供圖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教授蔡晶表示,老年人常見年老體弱,脾胃虛損,需要補益脾胃。米糊是平潭地區的傳統特色食物,並且已被列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春節期間飲食豐富,老年人如食用過多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可嘗試平潭米糊藥,健脾和胃,藥食兩用。
山東青島:海蠣子、骨豆湯可用於滋補
“海蠣子豆腐湯是山東膠東地區的家常菜,滋補鮮美,低脂健康,也是治療虛勞虛損的非常好的藥膳。”山東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李源濤介紹,冬季是海蠣子最為肥美的時節,中醫稱海蠣子為“蠣黃”,味甘性平,具有滋陰壯陽、補益五臟的作用,豆腐具有補中清熱,潤燥生津的功效。
家常海蠣子豆腐湯。受訪者供圖
“骨豆湯也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可作為老年人腿腳無力的食療方。”李源濤介紹,人的衰老往往是從腿腳開始的,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常腿腳無力,行走困難,生活質量下降。黑豆色黑入腎,豬腿骨以骨補骨,用於燉湯,可預防改善老年人腿腳無力。
此外,李源濤還推薦了一道膠東地區特色的豬皮凍。他表示,北方冬季氣候乾燥,有暖氣,易生燥熱,慢火熬製的豬皮凍尤其適用於陰虛內熱,口乾咽燥的老年人。“豬皮味甘性涼,滋陰清熱,含大量膠原蛋白,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有減緩細胞老化、延緩皮膚衰老的功效。”
廣東廣州:湯水順應節氣養生
“春節過後便是春天,春季是萬物化生的季節,以風為主氣,對應的臟腑是肝。食療藥膳,亦以疏肝養肝為主。”1月31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嶺南婦科研究所所長羅頌平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嶺南地區,春季比較潮溼,溼傷脾,易致脾虛,對於老年女性,需注意健脾化溼。
“春節期間,推薦老年女性適當飲用玫瑰雪菊枸杞茶,可疏肝養血,清熱除煩。或用木棉花、炒扁豆、赤小豆、蒼朮、陳皮等煲湯,可加瘦肉或排骨,起到健脾化溼和中的作用。”同時,羅頌平提醒,春節仍處於“五九”之期,老年人仍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