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總說了一句話,印象深刻:
我們認為做教育首先要做好教學、教研、服務運營,這些都做好了,然後才是營銷招生。如果只顧招生,那麼所有招來的每一個學生都會成為刺向自己的利刃。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普遍焦慮的當下,能有這樣的心態和理念本就難得,更難得的是,陽光人給我的感受:他們不著急,他們很穩。
無論是曾經幾千學員的教培轉型,還是個體老師轉型小小書吧,少的幾十百來個孩子,他們竟也做的有滋有味。
這種感覺,就是踏實。
不急於擴張,我問了鄭州一家書吧老闆金老師:“明年什麼規劃?”
他有四百多學員,屬於社群門店,在當地知名度很高,我以為他會說開個新店,招多少學生等等。
然而並沒有,他說,我們繼續穩紮穩打,多多沉澱經驗。
我採訪了陽光的創始人,採訪了總經理,又採訪了來自濟南、秦皇島、太原等地的合作伙伴。
他們給我的感受,是一致的。
做教育,做真教育,為了孩子。
“培養均衡而強大的閱讀者“——陽光的官微上寫有這句話。
我想,這和創始人呂福生的理念和風格分不開。
這是陽光的第一屆全國年會。
但是,我感覺他們像是多年的朋友,也像是彩排演練或者已經召開了很多次一樣,輕車熟路,配合默契,其樂融融。
說一個細節。
陽光給每個參會者準備了一份伴手禮。
一個沉甸甸的書袋,沒有單頁、沒有海報、沒有展架,就是透明袋子裝著四五本嶄新的圖書,而且每一份都不一樣,都是精挑細選過的。
這和我參加過的任何一個年會都不同。
有人說,呂總,我們不是來開會的,我們就是來熱鬧下,開心下。
聚一下。
所以,白天分享完乾貨,晚上晚宴的時候,所有人幾乎都有走上舞臺的機會。
男生們全部上臺唱串燒,連我都被叫上去,女生們個個走秀,穿旗袍禮服等等。
這種自發、臨時,不刻意的組織,讓人放鬆又自在。
這是家人的感覺,雖然這個詞被一些組織用的有點爛了。
但是,可能只有真正的家人才是這種感覺吧。
不會拘束。
我第一次來陽光,竟也能很安穩,不尷尬。
還有一個細節,陽光的合作伙伴善於給新人機會,你會發現,上臺分享的,除了幾個總部負責人外,其他就是各地合作伙伴,而合作伙伴又會挑選新員工,新主管(店長、吧長)來分享。
這些95後00後走上舞臺的時候,大家一樣聽的有滋有味,這種企業理念的傳承,從總部可以直達中基層,這個很難的其實。
尤其全國有了幾百家規模之後,如何做到總部和分公司(合作方)的協調一致,這是管理難題,也是文化難題。
另外,我還注意到,陽光書吧不會強迫要求所有合作伙伴用陽光的品牌,這點是自由的。
所以,有群友去查各地的陽光書吧,說沒有呀,怎麼說有三四百家。
其實,他們的書吧名字各種各樣。
比如濟南的一畝方塘,比如長沙的白鹿鳴,鄭州的聞鹿鳴,秦皇島的悅讀書吧,還有一本旺德書吧、啟智書吧、智海童書等等。
他們都有自己的品牌和風格,但是核心用的是陽光的系統。
我想,這樣會不會弱化總部和合作方的關係?或者造成管理不到位,鞭長莫及的局面?
然而沒有。
能召集幾百人年底如此忙碌的招生旺季跑來南京自發開起來一場年會,已經證明了。
寫了這麼多,關於陽光的書吧模式,關於陽光到底如何成為英語學科培訓轉型的成功案例,如何在全閱讀、雙語閱讀賽道創出自己的一片天。
這些,我會在隨後的影片裡,為大家做呈現。
我只想說,雙減真的是一把雙刃劍,它割疼了教培人,但是也完成了一次行業昇華。
透過強有力的政治手段,擠出了行業的泡沫和浮躁,讓大家迴歸教育本身。
從學科無休止的競賽內卷中,找到教育的真諦。
陽光作為老牌英語培訓機構,關掉了所有的門店,重新開始,投入全閱讀,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超前的眼光和敏銳的洞察,還要有一顆堅守正道的決心。
因此,他們在面對各地部門檢查、督查的時候,才能理直氣壯、理所當然的開門迎客,站著賺錢。
而這些檢查部門對他們的評價統一是:你們做的好,是國家想要的方向。
這點,作為曾經的學科教培人,十分羨慕。
陽光的總經理卜校今天在會場分享:
我有一個夢想,在不遠的將來,走在大街上,街頭一家書吧,街尾一家書吧。真正實現社群書房生態鏈。
當然,不是讓大家都去開書吧,或者都投入到陽光的體系,陽光只是代表了雙減後,英語學科轉型的一個品類,這個品類足夠的大,也有很多其他成功的轉型案例。
但是,顯然,書吧全閱讀模型,會是比較獨特的一種。
至少,從我對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專案縱深的理解和觀察,我覺得陽光具備做大的能力和機會。
但是,對於一家強調教育屬性的公司而言,陽光也有自己明顯的短板和不足,那就是營銷、品牌方面,相當不重視。
比如陽光書吧,在網路裡的搜尋量,幾乎沒有,唯一的官方號,閱讀量只有幾十個,還有總部和合作夥伴之間,在一次性技術費繳納後,每年如果需要扶持還要繳納服務費,這點在合作數量暴漲後,必然迎來管理的挑戰。
不過,我還是願意看到陽光這樣的公司跑出來,讓更多人看到。
今天我拉了兩個小群,大家透過直播在激烈討論,但是,我發現,陽光的任何一位總部老師、合作伙伴,業務老師,竟沒有一個在群裡發任何一句廣告。
這種不著急的心態,似乎也印證了呂總的理念:我們先把其他事情做好了,生源生意自然就來了。
多年前,陽光透過7個學生起步,做到了上萬學員,如今,陽光轉型書吧,已經發展了幾百家合作伙伴,覆蓋150多個城市,20000+付費會員。
相信他還會走得更遠。
這篇文,是自發的。
參加了一天年會,做了幾個深度採訪。
我覺得陽光值得。
大家如果想了解,評論區留言:閱讀。
適合:英語機構、書吧、繪本館、閱讀中心、個體工作室、培訓機構等等輕轉型。
ps:因為我是做英語培訓出身,對陽光的英語教育理念還是挺認同的,當作能力去培養,塑造語言環境,用母語的方式去學習,透過閱讀、自然拼讀、精讀、泛讀等方式,軟硬體結合,活動沙龍等等。當我們遠離培訓,擺脫教的過程,把主動權交給孩子,也許才找到了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