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當美本申請充滿了博弈、互相猜忌與未知性時,我們關注到有一波美國學生開始主動出擊,打破遊戲規則,在“灰色地帶”遊走與奔波。既然被拒絕是宿命,那就把備胎的範圍不斷擴大,申請30所、40所,甚至100所呢?
文 | 暖暖
From 留學全知道
微訊號:EduKnow
這幾天,部分學校EA陸續放榜,上哀嚎聲一片。
有學生表示自己託福110+,SAT1550,原本把UIUC(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WM(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當作保底校,現在卻直接收到拒信,擔心自己沒學上。
還有美高學生SAT1590、GPA4.0、5門AP(4門滿分),手握一堆競賽,也同樣直接被UIUC脆拒。
不過,有人指出這是over qualified(資歷過高)。
成績太差,學校自然看不上;成績太好,學校也不敢發offer,因為清楚對方只是把你當備胎,發了offer你大機率也不會來,這像極了相親與戀愛——正因此,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廣撒網......
去年上半年,Reddit上的一篇“神貼”引發了網友圍觀。
一個高三學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季“掃毯式”申請了108所美國大學的故事。(以下把她稱為108女孩)
最後,108女孩被多所大學錄取,其中不乏HYP(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簡稱)這樣的大藤,而且這三所大藤她拿的還是full ride(全額獎學金)。
這裡跟大家科普下,不同於full tuition(免除學費),full ride不僅學費全免,大學還會資助學生的住宿費、生活費。我們之前報道過的山東孩子被NYU阿布扎比錄取,就是拿的全額獎學金,受訪者告訴我們,甚至都不用自己出機票錢。
在帖子的最後,108女孩還給自己整理了一個總錄取拒絕率。統計下來,她共收到了79.5份offer,15.5份waiting list(等候名單),14份拒信。
在這麼多offer裡,108最後選擇了去哈佛。
那麼,問題來了,108女孩是如何做到同時申請這麼多大學的呢?要知道,在Common App申請系統上,最多隻允許申請20所大學。
對此,一眾美國網民也摸不著頭腦,甚至還有人專門開了個帖子討(八)論(卦)這件事情。
我知道Common App可以申請20所,加州系統可以申請9所,還有一些學校擁有自己的申請渠道,但是,那個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申請了108所大學的?
在留言區,我們看到108女孩本尊親自“下場”回答。
108說,除了Common App,她還使用了Scoir以及很多學院自己的入口網站。當一個渠道額度已滿時,就換個渠道再申,主打一個辦法總比困難多。
其實,美國大學申請是要收申請費用的,價格不等。大多數大學申請費在40到50美元之間,有些高達 90美元(如斯坦福)。
但美國還有一個政策,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申請fee waiver(免除費用),108女孩就利用了這個政策,也就是說她申請這麼多大學都是免費的。
學生通常滿足上述條件之一,即可申請fee waiver,國際生同樣適用。
不得不說,108女孩不僅執行力強,也非常善於收集資訊以及讓各種資源與渠道“為我所用”,這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
當然,我們不鼓勵這樣的做法,我們今天想討論的是,女孩被大藤錄取,真的是“以量取勝”這種策略發揮了作用嗎?
環球同此涼熱。
在大學申請上,中外學生都很焦慮。事實上,不止是108女孩,美國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正在或者已經採取“掃毯式”的申請方式。
在Reddit,這樣的帖子不勝列舉(雖然遠沒有108女孩那麼誇張)。
就在十多天前,有網友在Reddit上分享自己在今年申請季如何申請了38所大學。
網友說,自己本來不打算申請超過15所,但被defer後,一週內又提交了大約10個申請,並且決定繼續申請下去。
還有申請了40所大學的;
其中一個網友一度懷疑自己犯了“申請癮”,申請停不下來。
我無法停止填寫申請表。很多學校給我發了郵件,要求我填寫 5 分鐘的申請表,我一直在這樣做,但我很害怕我的輔導員會找我談話。
我可能已經填寫了10或15所原本不在我名單上的學校,現在總共有 30 所。我不知道如何阻止我自己,但如果我收到電子郵件,我覺得我必須申請。
前面說了,除了滿足條件的低收入家庭能免交申請費外,大多數人每遞交一份申請都要花費幾十刀的真金白銀,投遞越多,代表沉沒成本越大。
如果申請也要講究ROI(投資回報率),“海投”真的不是浪費錢嗎?
有網友就說了,既然申請人可以承擔一年5萬刀的大學學費,幾千刀的申請費用又算得了什麼?
除了申請費,其實最大的“阻力”來自於高中學校,因為通常學校的升學老師會限制學生的申請數量。
有不少網友就表示不敢遞交太多申請,因為每申請一所,她們需要麻煩升學老師幫她們向大學遞交相關材料。
試想想,每個學生都申請百來所,升學老師得多崩潰。
但108女孩講了,她們學校使用的是Naviance平臺,意思是這個平臺更好操作,可以省略一些繁瑣的步驟,更重要的是,她跟老師的關係super close(超級好),所以老師們不會介意。
前面那個分享自己申請38所大學的網友,也在帖子裡總結了類似的心得,她“經驗貼”的第一條就寫著,要跟學校升學顧問搞好關係。(畢竟後面要得反覆麻煩他們)
“申請38所大學”的原帖很長,我們給大家做一個簡單梳理:
1、做好時間和專案管理,記下所有申請的截止日期、補充檔案連結。
2、儘早確定選校列表,或者至少知道自己想去哪些型別的學校。我之所以能在12月中旬決定申請更多學校,也是因為我提前就準備了一張表,上面收集了所有我感興趣的學校,並對它們做了研究,所以在我決定申請之前就已經很瞭解它們了。如果把30幾所的選校研究和申請都放到最後一個月去做是不可能的。
3、重複利用補充文書(套寫)。這種做法不適用於why essay,但是對於多樣性、克服挑戰這些題目是有用的,College Essay Guy這個網站很有幫助。
4、提前決定好你要用的申請系統。比如有些學校在Common App上有,但是在Scoir(Coalition系統改名)上沒有,有些則兩個上面都有,所以你要提前決定好哪些學校在哪個系統上申。
5、保底、匹配和衝刺的選校策略不能丟。當然不是讓你按原有比例進行分配,假如你申30所學校就還是申2-3所保底就可以了不要申10所保底那麼多,把多申的學校都用在像top20這些學校的衝刺上,當然這麼做不是讓你完全不申匹配和保底校,你的選校清單還是要保持合理。
另外一個困惑網友的點是,文書怎麼辦?有些學校還要寫“why school”(為什麼選擇我們),畢竟有些同學光在選校這塊就要花不少時間。
108女孩回答說,自己整個高中四年都在做研究(so so so much research)。
至於文書,她寫了50-60份,很多文書是貼上複製,然後改改內容,重複使用。
108女孩的一系列努力,誠然給她帶來了好的結果,但與此同時,她的成功,給人制造出一種幻覺:只要投遞足夠多,就可以被其中一所夢想錄取,有點類似刮彩票的心理。
但我們看看108女孩的基本盤,就知道她的“個體成功”很難被複制。
從成績這塊來看,女孩GPA4.0,SAT1530,沒有硬傷;從背景這塊來看,女孩是First Generation(第一代大學生)+低收入家庭,後兩者向來是美國大學的“心頭好”。有一項資料表明,First Generation在美國大學裡已經佔據了20%的比例,南加州大學甚至已經佔到25%。
所以,女孩屬於“申請池”裡自帶buff(魔法)的那一類人群,有點像“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如今這麼多孩子“卷”申請數量,與其說這是一種申請策略,不如說,背後透露的是孩子們無處安放的焦慮與不安。
而當孩子們瘋狂“卷”申請數量時,只有美國大學在捂嘴偷笑,因為這一切正中他們的下懷。
“美國大學,尤其是精英大學正在鼓勵毫無意義的申請。”
這是美國媒體人在很多年前,就揭露過的一個真相。
因為一所大學吸引越多人申請,就越能代表其炙手可熱的形象,但它們並不會因為申請人數變多,就發放更多offer,這有利於大學更輕鬆制地造出令人恐懼的拒絕數字(即低錄取率)。
這種“卑劣”的做法,用以迎合大學校長和董事會成員,以及US News這種大學排名商業機構,後者會把低錄取率(高拒絕率)看成排名榜單上的“加分項”。
另外,低錄取率也有助於學校的債卷評級。
幾年前,芝加哥大學為了製造出好看的申請資料,採取了“激進”的招生政策,瞄準了更多普通學生,這樣他們可以拒絕更多申請者。該政策使芝加哥的申請人數自 2006 年以來增加了兩倍。
圖源:pixabay
但是,如果精英大學是誠實的,他們會告訴申請者,如果他們沒有進入高中年級的前 10%,就不要浪費力氣申請,因為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下面這張圖,是布朗大學2027屆新生的錄取情況,紅色部分代表布朗大一新生有95%的學生的成績屬於畢業高中的年級前10%。
不止是哈佛,其它精英大學亦是如此。
斯坦福前10% 佔比統計
哈佛大學的前10% 佔比統計
不過,這個前10%規則並非“鐵板一塊”,不可撼動。
對於一些大學捐贈者、運動特長生、少數族裔、以及像108女孩這樣的First Generation,學校會“網開一面”。
那麼,為什麼精英大學如此痴迷前10%呢?即使沒有證據表明,在高中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在大學表現得更好。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背後皆為利益驅動。
前10%規則其實依舊與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有關,後者會根據大學提供的新生成績資料打分,即越多的學生成績佔據年級前10%,學校評分會越高。
所以,看清楚沒。如果你的成績既沒有年級前10%,也沒有類似108女孩這樣的特殊背景,企圖透過“刮彩票”的方式,來獲得頭部名校錄取,結果很可能是失望的。
從天而降的幸運,一般要麼為“殺豬盤”,一般要麼背後還有你沒有看到過的真相。
就像108女孩,她被大藤錄取,人們最先看到的是冰山的表面,其中108這個數字是最能吸引眼球的標籤,但如果大家以此為模板,相繼效仿,這是本末倒置,走進無效內卷的死衚衕。
美本申請,向來是認清自我,在正確的道路上發力,以及打鐵還需自身熱。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留學全知道,微訊號 EduKnow,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