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8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
實施“雙減”兩年多來,各中小學校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筆者發現,當下不少家長仍與學校“對著幹”,導致“雙減”難以實現預期目標。因此,為了打通“雙減”的“最後一公里”,筆者覺得,我們要在為師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家長“減負”。
首先,我們要減少考試、淡化成績,並引導家長減少“內卷”。目前造成家長“內卷”的主要因素是孩子的考試成績和升學。比如某小學三年級有個甲孩子期末考試語文、數學分別考了80分和90分,而與他同桌的乙孩子分別考了85分和95分,那麼,甲孩子的家長就嫉妒、眼紅,就要逼迫自己的孩子透過多做題、多補習去趕超乙孩子。
又比如某初三學生目前的成績只能讀普高,而家長則非要他(她)考重點高中不可;再比如另一個初三學生目前的成績只能考職高,而家長硬是要他(她)考普高,這樣的強人所難,這樣的苦苦逼迫,學生必然越學越吃力,越學越疲憊,越來越迷茫,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對抗,家長也越來越焦慮,親子關係越來越惡化。
其實,不同學生的智力潛能、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等完全不同;比如有的學生成績一般,不是特別拔尖,如果讓其就讀普通學校,反而能找到學習的感覺,能找到存在感,能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樣越學越自信,越學越有積極性。
如果勉為其難要求他(她)去讀名校,在那樣的環境和氛圍中,他(她)會發現自己與別人差距越來越大,成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慢慢地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就要自我封閉,以至放棄學業,甚至放棄人生。這不僅害了孩子,而且家長也很痛苦。
為了減少家長的擔心、焦慮和內卷,學校一方面要引導教師“自我革命”,既要加快提高核心素養,又要積極實施分層教學,尤其要關注那些普通學生的學習,保障他們“不掉隊”。
另一方面,我們要頂住壓力,排除干擾,要求學科教師嚴格控制各學科每天的作業量和作業總量,並最佳化課後服務,注重個性化輔導,盡力使學生在校內就能完成作業;還要按規定進行考試,不公佈考試成績,不搞成績排名,並做好分數保密工作,為使他們快樂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以此減少家長的擔心、焦慮和“內卷”。
再一方面,我們要加快評價制度改革,而且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不斷挖掘和放大他們的潛能,不斷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比如擠出時間,搭建各種平臺,讓熱愛讀書的、寫作的讀起來、寫出來,讓熱愛唱歌的放聲歌唱,讓擅長畫畫的大膽畫出來,讓鍾情於打球的、跑步的放開去打、去跑,讓喜歡程式設計的專心致志地幹起來……讓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這樣的多元發展,既能改變學習的單一性,又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內卷”。
其次,我們要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並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實施“雙減”兩年多了,為什麼不少家長仍在逼迫孩子“雙增”一一增加作業、增加補習?因為他們擔心“雙減”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和升學。
實際上,無論家長多麼擔心、多麼焦慮、多麼“內卷”,孩子不可能人人都考滿分,個個都讀重點;再說考分並非孩子學習的全部,也並非衡量孩子優劣的唯一標準;因為無數事實早已證明,有些學生儘管是高考狀元,但踏上社會以後,卻沒有獲得出彩的人生;相反,有些學生在校時雖然考試成績不好,雖然沒有考上名校,但後來卻發展得很好。這說明學生的發展存在著變數,存在著各種可能。
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因為這個社會更需要方方面面人才的支撐;換句話說,學生將來會從事不同的職業,而且大多數都會成為普通勞動者,會成為他(她)應該成為的那個人。
關鍵是我們要幫助家長轉變思想觀念,要竭力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不要再被分數和名校迷住雙眼,不要再把孩子逼到考高分、考重點學校的“羊腸小道”上,而是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寬容並引導他們就讀合適的學校,鼓勵他們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具體說來,我們一方面要組織班主任家訪,作為班主任,要經常和家長保持聯絡,一起分析孩子的學習現狀、一起探討孩子的發展趨勢,一起為孩子的成長掃清障礙。
另一方面,我們要定期召開家長會,或者辦好家長學校,除了向家長彙報工作,更要把“減負”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講清、講透;同時,我們還要把其他教職工都發動起來,透過全員參與、全方位介入,使家長真正明白學校的良苦用心,爭取達成共識。
再一方面,我們要透過“家長開放日”、學校運動會以及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等,讓他們親眼看見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並認可他們都是可塑之才;比如讓他們走進課堂,看一看孩子是怎麼想、怎麼問、怎麼說、怎麼畫、怎麼寫、怎麼唱、怎麼做的,看一看孩子的手工作品,分享一下孩子在運動場上奔跑、跳躍包括勞動時的樣子,聆聽一下孩子在“窗外的聲音”,看一看孩子在分數以外的“風景”。
這樣,他們就會重新認識“減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會重新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不易,就會堅定支援學校的課改和“雙減”。
當然,但凡聽過的、看過的容易忘記,只有做過的才會記住。因此,為了增加家長對“減負”的理性認識,我們要創新管理,盡最大可能讓他們參與和監督學校的“減負”工作,促使他們從課改的客體變成主體,從“減負”的“旁觀者”變成“運動員”與“教練員”。
因為家長中不乏教育子女有方者,因為學生中也不乏成功者。如果我們借力打力,利用家長的力量幫助家長轉變思想觀念,利用家長的智慧助推家長“成長”,利用學生中的成功案例給家長帶來啟示和借鑑,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據此,我們一方面要邀請優秀家長談教育子女的經驗教訓,且和大家一起評說當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一起碰撞思想,一起尋找問題的破解方法。
另一方面,我們要利用學生的成功案例幫助家長改變狹隘的家庭教育觀,也即要利用原來學習成績不好、後來很有出息的那些學生去顛覆他們的思想 ,去震撼他們的心靈。
同時,我們要立德樹人,動員教師爭做人師,爭當有心人,也即要加強對學生的跟蹤調查,要去發現、發掘以上這樣的學生,既組織他們“現身說法”,又告訴家長應該做什麼?用活生生的案例引導家長大膽給孩子放手,多給孩子閒暇時間和自由時空,多為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提供正能量。
另外,我們要建好家長和家校聯絡微信群,或者在校園網上開闢專欄,既讓大家隨時都能分享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又請他們多給我們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能及時瞭解他們的訴求,及時改進工作。
雖然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但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和最佳化家庭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再說家長的文化底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等畢竟有很大差異,而且他們的思想隨時都會變化;換句話說,要使他們在思想上打上“減負”的烙印,要在行動上減少對孩子的過度管控,要給孩子大膽放手,要引導孩子自己培養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需要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和風細雨、耐心工作,需要我們精準施策、分類指導,更需要我們身先士卒,用行動詮釋擔當,用溫度和智慧去感化和打動他們,促使他們與我們“同頻共振”,共同把課改和“減負”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奉化區教育服務管理中心)
校長派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丨周建國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