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變壓器王紅順”
本文共2100字,閱讀約需8分鐘
請關注並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永不失聯絡
2025年即將到來,新課改將走向何方?我們應該尤為關注哪些方面?
預判1:單元整體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將是2025年課改的主旋律
若把2023年看做大單元教學理論研究年、設計年(把路線圖變成設計圖),2024看做大單元課型實踐年(設計圖變成施工圖),那麼2024基於核心素養推進單元整體教學將成為教師的必修課,2025年將成為常態化推進年,單元整體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將是2025年課改的主旋律。
預判2:對大單元認知將更加深化
單元是學習單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是一種微課程。大概念背景下的大單元與過去的內容整合單元區別更加明晰,單元教學與課時教學關係逐步理順。
預判3:“把學科開啟,讓課堂變大”將成為年度課改的新聚焦
學科開啟,就是要以素養導向重塑教學,讓學科向內貫通,向外聯通,讓教師從學科意識走向課程意識,讓教學從學科邏輯走向學習邏輯,進而走向跨學科和超學科等綜合學習。讓課堂變大,不只是從課時教學走向大單元教學,更重要的是,走向學科實踐,走向生活,讓知識從實踐中來,回到實踐中去,實現實踐性認識和認識性實踐的統一,也即“用以致學”和“學以致用”的統一。“把學科開啟,讓課堂變大”就是透過基於大概念的單元整體教學和學科實踐來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人,讓學生像專家一樣思考,還要像專家一樣實踐。
預判4:新課堂標誌的這六個新走向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
由關注知識點走向關注核心素養,由課時教學設計走向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由注重學科邏輯走向兼顧關注生活邏輯,由學科教學走向跨學科學習,由面向全體走向關注因材施教、由關注結果評價走向重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融合。
預判5:深度剖析與破解大單元教學核心環節,打通素養教學實踐的“最後一公里”將成為校本教研的主攻方向
教材內容分析、課程標準分解、學情分析建議、學習目標敘寫、大概念大主題設計、教學活動結構、情境創設與問題引領、跨學科實踐活動、“學-教-評”一致性、單元作業設計等微格專題研究必將成為教研新常態,將成為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規定動作”與“關鍵技術”。
預判6:新教材、新課標、新評價相互相容將進入新常態
又一年新教材加以使用,符合課標理念的命題將更加成熟,新教材、新課標、新評價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出現質的突破。從整體學習流程、單元整體設計到學期考試處理,“教-學-評”一致性要求得到認同和貫徹;同時,整體化單元作業設計理念將會進一步普及,學科教研組為單位的作業設計開發也會進一步加強。
預判7:學校層面研發《學校課程實施綱要》、教師層面研發《學期教師課程綱要》意識得到認可與普及
表現在:學期教師課程綱要替代了原先的教學進度表。學期課程綱要就是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學情、課時、資源等要素科學規劃二個學期的課程,並用綱要的形式呈現該學科課程的校本化文字。它的內容主要涉及某課程一個學期的課程目標、內容安排(相當於教學進度)、教學實施與學業評價四個方面。它是學校、教師落實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標誌,也是教師“用教材教”、參與課程開發、將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關鍵表現。
預判8:對這次新課標最大亮點之一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研究將成為年度熱點,同時AI技術在教學中運用探索會進一步強化
有更多學校、教師會關注這一專案,學科實踐將從專家、教研員個案研究變成一批學科教師主動實踐。同時對學科實踐活動教師、學生、學科考評也會有所突破,尤其是一線教師從單一使用新課標推薦跨學科學習案例迭代升級為自主開發的案例會進一步增多。探索運用單元備課、學情調研、作業批改、課堂教學等利用AI技術減負增效的教師會越來越多,數字賦能教學理念會快速普及。推進數字化賦能教學質量提升,將成為提升教學質量新的增長極。從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走向融合、共生共長(內化)。教育+網際網路會做到兩個關注:關注AI技術與教學融合;更關注AI思維對教學深層影響。
預判9:會發現一批教學方式成果顯著、有效落實課標新要求的教學案例,會湧現一批實施新課程的典型學校
校級層面如何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會有初步探索。
校級層面對扮演好自己角色會更到位。學校依據省級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制訂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帶動各個專項課程方案和科目層面的學期課程綱要研製;教研組研發以單元大概念統領、內容重新整合的單元微課程及跨學科主題學習專案。
越來越多學校構建了校本化學校課程體系,從點狀、碎片化課程走向立體、系統課程生態體系。課程圖譜、學科課程宣言的梳理、特色課程模組的打造學校會進一步深化。跨學科學習周或每月每一學科安排一次跨學科主題學習統籌定會出現典型經驗。
並轉發給更多人看哦~
因為微信公眾號改革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常點開則會晚收到我們的推送
我們想產出更有價值的文章
請關注並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不再失聯
點選下方檢視往期精彩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