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自然也有一定的差距。
只不過現在很多家庭中兩代人的關係已經不能用“代溝”來形容,簡直就像兩個平行世界的人,彼此互不理解,誰也說服不了誰。
尤其是透過升學考試逆天改命,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接受精英教育後,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更加無法融入鄉土社會的。父母在血脈親情的牽絆下,打腫臉充胖子,更加讓子女無法理解。
“孩子不懂事家長也不懂?”博士返鄉辦婚禮拒絕鬧洞房,反被嘲笑
一位90後在讀博士生小周(化名),出生於華北農村。小時候家境貧困,甚至連買化肥都需要賒賬。父母經常教育他要努力學習改變命運,不能一輩子讓人看不起。於是小周發奮圖強不僅考上了大學,走出農村,還成為家族裡第一位博士生。
學歷讓父母在老家揚眉吐氣,不過同齡人都結婚生子,馬上到而立之年的小周,婚姻大事也讓家長成了家長的心病。博士學習時間長,晚婚晚育是正常事,但是對於家長來說是人生頭等大事。好在小周讀博期間遇到了人生伴侶,只不過妻子是湖北人,辦婚禮就成了難題。
按照小周的想法來看,就是雙方老家都不辦婚禮,只簡單在工作地,邀請周圍的老同學一起吃個飯就好,可是家長堅決不同意。無奈之下改為雙方老家各宴請一次,原計劃只是象徵性辦一下,不要任何儀式,也不用雙方家長到場,新人露個面即可。
沒想到雙方父母答應後,婚禮前夕親戚們卻不樂意了。女方親戚覺得在男方家辦婚禮沒有孃家人在不合規矩,怕女孩被婆家怠慢了。可是請一家子親戚從華北到湖北不是一筆小數目,小周還在讀博,沒有太多收入,雙方父母也都是農民,親戚的不依不饒也讓家長沒面子。
男方家親戚也不同意簡單吃個飯,覺得家族裡唯一的博士結婚,一定不能小氣,要風光大辦,必須要有攔門、攔婚車、鬧洞房,沒有二、三百條煙都不夠揚眉吐氣。小周不同意,還被親友嘲笑了,說孩子不懂事家長也不懂事?背後還挑撥,說這種事不能聽孩子的。
看完博士能接受的“文明”婚鬧,就知道為啥大學生想要斷親了
小周畢竟還沒畢業,本以為過年期間簡單籌辦一下就回去專心寫論文,年末年初都有一堆總結和計劃要寫,結果雙方家長在七大姑八大姨的慫恿下,讓事情越來越複雜。
博士喜歡用資料思考,其他費用暫且不談,攔門、攔婚車、鬧洞房這些婚鬧行為,至少要用200條煙左右,一條200多,算下來至少要4萬,再加上酒席、車隊等慶典開銷,少說8、9萬,禮金只能收回1、2萬。面子有了,裡子卻沒了。
家長平時都節儉慣了,現在卻要為了面子問題掏空家底。小周不得不感慨鄉土熟人社會和大城市的區別。新時代的大學生,在長期接受現代教育後已經有了新的人生觀價值觀,幾乎脫離了鄉土世界,建立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緣”社會關係,不再依賴“血緣”關係。
“血緣”之間的婚鬧可能只是要紅包、要糖果、要煙。“學緣”建立起來的文明婚鬧,幾乎都是基於專業知識,一位清華博士結婚被要求現場寫程式碼,河南一位博士結婚,伴娘堵門的題目是讓博士新郎做英語專八聽力題。
大學生相比之下,自然更願意接受後者,對前者更加嗤之以鼻。嘴上說是重視傳統,為了氣氛,實際上他們還是為了在典禮中佔便宜,而不是真的為了新人考慮。這樣的親友甚至都不如網友真誠,難怪大學生都不願意參加親友聚會,甚至恨不得想要斷親。
今年過年期間“不聽命於杜康”火了,年輕人都在用各種機智的方式來應對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主打一個答非所問,或者廢話文學。不是他們不真誠,而是親戚的好為人師確實讓年輕人非常反感。
“斷親”並非出自年輕人的本心,只不過為現實所迫。他們也想趁過年期間好好孝順父母,可是父母在親友的影響下,哪壺不開提哪壺,讓本就有很大壓力的年輕人,覺得家不再是溫馨的港灣,在眾多親友面前被揭開瘡疤,成為大家的談資還不能反駁。
若是父母與孩子能夠多相互理解,增加有效溝通,或許這樣的問題就不存在了。斷親對整個家庭乃至社會都不是好事,也不是現代教育的初衷,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以外,兩代人相互理解,儘量不要相互干涉才是解決之道。
今日話題:大家對此事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