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後悔心軟了!”過年假期還沒用完,在老家過年的家長嵐媽就催著女兒回杭,原因只有一個——在老家管不了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
寒假,尤其是過年期間,不少家長放鬆了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監管,不少孩子一發不可收拾。
年三十心軟給了女兒手機
沒想到噩夢隨之而來
嵐媽感嘆,本來回老家一家人其樂融融,只怪她一時頭腦發熱,給了孩子手機,從此噩夢就來了。
嵐媽告訴鹿姐姐,自己從女兒小嵐初一開始就嚴控電子產品,iPad停用,只在週末每天開啟半小時,寒暑假會各增加1個小時,一直保持不錯,女兒對此也習慣了。
“沒想到,今年年三十中午,老家親戚來玩,幾個十來歲孩子人手一個iPad或者手機。年夜飯後,女兒就不高興了,來和我談判,要求她也要有。”嵐媽本來還有點猶豫,禁不住旁邊老人的唸叨,心一軟,直接拿出備用機給女兒。
“我當時挺信任她的,覺得已經初二了,學習成績也不錯,看上去蠻乖的,可能可以嘗試一下她自己管理。過年過節的,我不給她,還要被親戚說媽管太死,不利於孩子成長。”年三十、年初一,嵐媽忙著年夜飯、收拾、補覺,每天提醒小嵐注意合理使用手機,但並沒有收回。
年初二,一家人要走親戚,嵐媽喊小嵐一起去,小嵐說自己很困要繼續睡覺。
“回來才發現她假裝睡覺,一直躲被窩裡刷影片!氣得我要求她馬上交出手機,但女兒不依不饒,說過年就是應該玩!”小嵐要求過年在老家期間每天都有半天時間的“手機自由”,極限拉扯之後,嵐媽同意將時間定為每天三小時。
“過年這幾天沒有安排作業,但一直在進行的每天的英語讀揹她也不做了,每天惦記著手機,要刷影片,要看劇,要和同學聊天!”無奈之下,嵐媽決定快刀斬亂麻,提前回杭時間,收回手機。
“玩累了自然就不玩了,不存在的”
家長鄰媽也遭遇了類似苦惱。
年初一中午,鄰媽和鄰爸商量後,取消了小鄰的iPad程式停用。
“原本全天停用,要用需要發請求給爸媽批准才行。娃爹和兒子語重心長說了,玩可以,但要適量,自己要嘗試控制。兒子也很認真點頭了。我們想著,反正遊戲沒有解禁呀,其他隨便他玩。他也就看看微博、b站,最多看下游戲影片,估計玩累了就會主動不玩了。”年初一晚上,鄰媽沒有收回iPad,一家人相安無事各道晚安睡覺了。
凌晨,她被氣呼呼的鄰爸喊醒了。原來,鄰爸半夜起床,聽到小鄰房間還有動靜,開門一看,兒子還靠在床頭盯牢iPad上的一片熒光閃爍。
“玩累了自然就不玩了,不存在的!兒子在iPad面前,根本不會累不會困!”
這幾天,因為發現了兒子的秘密,家長軒媽還給兒子下了禁足令。
這事兒也跟電子產品有關。小軒愛玩遊戲,但是又苦於和媽媽約法三章,只在週六晚上玩30分鐘,寒假裡大部分時間都沒法玩。過年前這段時間,他時常藉口要去同學家一起寫作業,悄悄蹭同學的玩。
“同學家就在小區隔壁棟,從小玩到大,白天家裡還有老人在照看,剛開始我覺得沒啥問題。但後來有一次,我去叫他回家吃飯,發現他和同學兩個人躲房間裡,細問之下竟然在打遊戲!同學用的是他爸爸的賬號,平時並不停用,也就是隨時可以玩。自己沒得玩,還想方設法去蹭玩!”一氣之下,軒媽直接“一刀切”,禁止小軒去同學家。
防止電子產品依賴
可以試試這樣
寒假,的確是電子產品依賴的高發期,如何“斷舍離”是一個挑戰。
如何防止電子產品依賴?杭州市金都天長小學的石海屏老師有幾大妙招。
隔離。
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讓孩子把電子產品交給家長保管,第一週,可以在做完作業後玩一段時間,第二週,在原有基礎上減少使用時間,第三週,養成非必要不使用的習慣。具體使用時間和時長,可以和父母共同商量決定,最好把具體的使用細節打印出來,父母孩子都簽上姓名,這樣做比口頭約定更具儀式感,對孩子來說也更有約束力。
目標。
孩子只想玩電子產品而不想做其他事情,一部分原因在於沒有清晰的目標,可以嘗試制定短期具體的目標,激勵自己。如學會演奏一種簡單的樂器,完成一幅繪畫作品,組織一場好朋友間的戶外競技運動,體驗成就感與滿足感,對抗電子產品帶來的愉悅感。
定時。
假設要使用電子產品兩個小時,可以分別在剩餘1小時、半小時、15分鐘、5分鐘及剩餘5分鐘內的每一分鐘,分別設定鬧鐘提醒,這樣起到了重新框架時間的作用,可以有效抵抗時間感的扭曲。
預防。
如果必須使用電子產品,使用其自帶的螢幕使用時間、個性化停用時間、APP限額、訪問限制等功能,也可以幫助達到健康使用電子產品的目標。
擠佔。
也就是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每天安排一些必須要做的事,給自己多一些強制性的任務,讀書摘抄、體育運動、研學旅遊、親子互動等,擠佔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既能提升生活的品味與趣味,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融洽親子關係。
來源:升學寶、文:金丹丹
升學、擇校、遊學、保研、
夏令營、志願者
趕快加微信獲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