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部分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和短影片,已經成為許多家庭和學校面對的棘手難題。,推出了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組合拳,包括允許時間上進行限制、首次提出分齡推薦標準、提供個性定製服務等,以解決以往“青少年模式”效用有限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媒介傳播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俊表示,《指南》最大的亮點是針對性和個性化。首先,從名稱上看,這次指南中用的是“未成年人模式”,與現在各大平臺的“青少年模式”相比,突出了“未成年人”,是更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指南。其次,指南明確從時間、內容、功能角度對未成年人模式進行最佳化,也非常具有針對性。再次,指南提出的分齡推薦、個性化定製,根據不同年齡推薦相應內容,體現出遵循了當前網際網路個性化使用的基本規律,可以更好提高未成年人模式的體驗感。
那麼,此舉能否從源頭解決青少年沉迷網路問題?家庭和學校應該如何攜手形成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的共同體……圍繞這些話題,我們特邀相關專家、教師,探尋答案。
孩子沉迷網路成了家長的煩心事
“我們家孩子放學回家就要求玩一會兒手機,玩著玩著時間就過去了,於是趕快拿起書本寫作業,晚上睡覺的時間也難得到保證。”學生家長李先生告訴記者,與手機爭奪注意力是他現在和孩子最大的爭執點,也是親子“戰爭”的導火索。
“同學們都玩遊戲,不玩的話和同學們沒有共同語言。”家長張女士表示,孩子回家總是希望能玩一會遊戲,“我也拿不準這裡面的關係,很擔心孩子耽誤學習。”張女士的疑問也是很多家長共同面對的困惑。
在針對家長和老師的一項調查中發現,51.8%的家長和69.9%的老師認為網路遊戲、短影片造成的網路沉迷問題是當前最需要治理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問題。報告資料顯示,未成年網民工作日每天上網時長超過2小時的比例為11.1%,節假日平均上網時長超過5小時的比例為13.1%。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教師韓國鳳是北京市骨幹班主任,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她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當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孩子卻表現出煩躁、牴觸,令家長們十分焦慮,疲憊不堪。
韓國鳳給家長們支了個招,首先,要冷靜面對,做有“穩定核心”的家長,認真思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電子產品服務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其次,要坦誠溝通,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形成正確認知,養成良好自我管理習慣。家長、孩子還可以與學校老師形成“控機小聯盟”。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管莊分校校長於亞萍認為,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採用不同的干預措施和引導。“比如,對學齡前兒童,最好不要讓其過早的接觸遊戲等電子產品的娛樂功能,強化其通話、影片等使用功能;對於中小學生,要強化事先約定和規則意識,與孩子一起制定合理使用的規則,引導他們訪問有益的內容,發揮電子產品的正向效應。家長還要抽出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將他們的關注點、興趣點轉移到豐盈的生活中來。”
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
學校家庭社會需合力
作為教育的重要一環,北京市很多學校嘗試破解青少年沉迷網路的途徑。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從手機使用上尋求突破,利用“積極拇指文化”破解中學生“手機困局”。早在2016年,學校就成立了“新時期中學生利用手機媒介培養自律行為的養成教育研究”課題組,用半年時間,開展課題研究的問卷調查。
學校形成透過實施“校紀校規、年級管理、班級教育、心理輔導、校園文化”五步舉措,建構“積極拇指文化”——拇指在手機前只做積極的、正能量的事情,引導學生健康自律使用手機,培養學生自律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心理中心開放本校學生家庭心理治療。“學生家庭手機管理”成為諮詢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心理中心老師充分發揮各自的諮詢能力,將“優勢關注、我句式、CBT認知行為療法、焦點解決技術、薩提亞家庭系統治療”等多種理論和技術有的放矢使用,解決“手機問題學生”多例。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教務主任、資訊科技負責人李蕊告訴記者,學校主要從管理機制和育人工作上下功夫。管理機制上,一是加強手機管理,校內禁止使用手機;二是規範作業要求,如不在微信群佈置作業、嚴格作業時間。在育人工作上,一是透過資訊科技課內、校園內宣傳加強引導;其次是提高學生資訊能力素養,避免學生沉迷網路。
“我們認為,學校層面對未成年人的網路保護、對未成年人網路沉迷的防治工作,最終要落實到青少年網路素養的提升上。”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德育主任高泳錦說。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依託北京師範大學新傳學院“青少年網路素養測評平臺”,對學生數字素養的現狀展開調研,初步瞭解了學生網路素養現狀,主要包括上網注意力管理、網路資訊搜尋與利用、網路資訊分析與評價、網路印象管理、網路安全認知和行為、網路道德認知和行為等六個方面。
學校以“網路素養三階建設”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提高網際網路使用素養。第一步引導青少年學習高階用網,鼓勵培養他們在前沿科技領域探索實踐;第二步豐富校園生活,加強研學課程研發,提升學生對真實世界的興趣和與現實生活的連線感;第三步凝聚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合力,破解未成年人用網過度問題,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
“我們還實施了‘五維聯動’戰略,整合智慧校園建設、數字素養課程、實踐創新能力孵化平臺、網路文明建設和校家社資源網路,形成一個閉環教育生態。”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德育主任高泳錦介紹。
“近年來,儘管我國在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如何消除網路尤其是遊戲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依然是不可迴避且至關重要的社會議題。只有全社會各司其職、協同共治,不斷提升網路空間治理能力,才能確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孫江撰文表示。
專家觀點
針對未成年人用網保護
家校和企業要提高聯動性
具體來說,學校要加強對未成年人數字素養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用網的自我保護能力。家長是未成年人用網保護中最為關鍵的角色,未成年人模式的應用需要家長。
對企業來說,要高度履行平臺職責,加強平臺自律,摒棄流量至上的商業思維,注重未成年人心理、認知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長和引導,加強對人工智慧的針對性開發和使用,提高未成年人內容供給的針對性、科學性,既要保證未成年人愛看,也要確保未成年人能從中獲益,不被網路誤導,不沉迷於網路,不受網路亂象影響心理健康。
—— 葉俊(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媒介傳播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趙翩翩 李繼君 王小艾 凌月雲
編輯:姜思瑤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