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釋出了一篇關於留學生心理問題的文章,引發了留學家庭的廣泛關注!這讓我們意識到,除了排名、學術實力、校園環境等,美國大學的壓力指數和學生的心理情況也是選校時,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The Daily Beast網站曾根據U.S. News及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的權威資料,從競爭力、就讀成本、錄取率、含工程率、校園犯罪率5項指標,總結出了【50所壓力最大的美國大學】。
文 | 棕櫚君
From 棕櫚大道本科申請
微訊號:palmdrive_undergrad
「壓力最大」的50所美國大學
排名指標占比如下:
以此為標準,全美壓力最大的50所大學為: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上榜學校幾乎全是耳熟能詳的好大學!
尤其榜單前30,除了波士頓學院和羅切斯特大學,均為Top 30名校,像斯坦福、哥大、MIT、賓大、哈佛這些“金字塔尖”的頂尖大學更牢牢佔據壓力最大前5名。
這個結果好像在告訴我們——
排名越高的大學,壓力越大
事實真是如此嗎?
賓大心理諮詢和心理服務中心主任威廉·亞歷山大早已證實:在常春藤盟校,學生可能面臨巨大壓力。
近年,網路上頻繁曝出的名校學生“過勞離世、自殺、抑鬱”等訊息,也一次次揭開名校光環下的辛酸。
今年5月,斯坦福哲學系學生JT Chipman離世。校方沒有明確他的死因,但鑑於沒有證據指向他死於自殺,人們更傾向於相信,這位年輕學子的死因是過度勞累;
今年3月,康奈爾大二學生Ngunda於深夜結束小組討論後返回宿舍,結果第二天被發現死於宿舍。朋友們推測她的死因是長期熬夜導致的過勞猝死;
2021年4月,普林斯頓大學19歲的2023屆華裔學生Kevin Chang,被發現於密歇根州特洛伊市離世,其Kevin Chang父親曾發文回應,稱兒子深受抑鬱症困擾。
這些令人扼腕惋惜的悲劇,只是名校壓力的冰山一角,更多學生的痛苦,隱藏在看似平靜的水面下。
美國名校學生“難以啟齒”的煩惱
斯坦福大學流行著一種“我很好”的面具。水面下,所有人都在掙扎,但水面上,你看到的全是遊刃有餘的鴨子,每個人臉上都表現出輕鬆和完美的狀態,讓你覺得自己可能是唯一拖後腿的那個人。
說起名校壓力,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斯坦福鴨子綜合徵”,時至今日,它已成為美國頂尖大學普遍存在的競爭現狀。
而細數不少過來人的經歷,我們發現以下3大壓力來源,尤為值得關注!
1
“畏懼Social,缺乏歸屬感,
讓我感覺自己不屬於斯坦福。”
今年4月底,斯坦福校報刊登了一篇有關“學生與心理健康鬥爭”的採訪,其中,Yuan同學的經歷給學霸君留下了深刻印象。
Yuan在高中是一名熱衷於表演的“ star artist”,雖然不擅長社交,但得益於藝術天賦,仍結識了很多朋友,更在社群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他曾在家鄉的街道多次舉辦公益演出以鼓勵路人。
當Yuan進入斯坦福後,很快就發現自己不再與眾不同,在他看來,這“剝奪”了他透過藝術與外界產生聯結、開拓社交的能力,長此以往,便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和抑鬱之中。
大家千萬別小看“社交”和“歸屬感”背後隱藏的壓力危機!
一方面,大部分中國留學生的社交,本就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另一方面,密歇根大學聚焦歸屬感、個人關係、生活衝突和孤獨等問題,向重度抑鬱群體開展過的一項調查顯示,缺乏歸屬感是抑鬱的重要誘因之一。
因此,“社交上亮紅燈”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大學生活訊號,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
2
“課業壓力大,教授又超嚴格,
我為自己的沒用感到羞愧。”
MIT的官方部落格中,記錄著本科生Angelina G.在MIT罹患抑鬱的故事。
Angelina G.曾有幸與一位知名科學家共同進行一項獨立研究專案。那段時間,她每天都閱讀大量論文,反覆推敲自己的想法,每天都會從凌晨1點工作到凌晨5點。
靠著這股幹勁,Angelina G.在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找教授探討時,她提出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被教授全盤否定!
她說:“我非常努力,但仍未達到教授的期望,這讓我對自己的沒用感到羞恥。”
名校孩子真的都挺拼的!大家普遍優秀又自我要求很高。為了跟上高強度的學習節奏,應對教授的高要求,常常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3
“大學學費太高,我不堪重負。”
斯坦福2025屆學生Elizabeth Schmidt,也在網路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與多數學生不同的是,她的壓力源自高昂的學費。
Schmidt表示,由於家庭收入不符合獲得經濟援助的最低標準,她不得不貸款來支付學費,同時,還需要做兩份兼職供自己日常花銷。
在Schmidt看來,平日裡完成繁忙的學業本就“分身乏術”,再為學費發愁,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相比美國學生,留學家庭通常會提前平衡好家庭收入和留學支出,入學後“捉襟見肘”的情況鮮少發生。
不過,棕櫚君還是要提醒大家,因金錢分配不當預支學費,還不敢告訴爸媽,孩子一個人乾著急的例子,少見但也偶有發生……
綜合以上,美國頂尖大學學生的壓力確實不小。
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名校的教學師資、研究資源、就業機會和影響力等,仍令全世界的學子們心嚮往之。
因此,準留學生生和家長們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
如何更好的渡過大學生活?
首先,不要選超出“能力”範圍的大學。
前文提到的那篇留學生心理問題文章下,兩個高贊留言不約而同指出:一味地讓孩子衝刺與能力不符的名校,很可能引發心理問題。
這裡提到的“能力”,既是字面上的學術能力,也是常被忽視的學生與大學的適配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棕櫚君常常提到的“匹配度”。
我們都知道,美國大學數量多,型別更多。有的在繁華的大城市,有的在偏僻的“村裡”;有的比較Social,還有的比較嚴肅和學術……
如果學生性格安靜、喜歡獨處,那麼去到像是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南加州大學這樣氣氛比較熱烈的Party School,可能就會不適應。
在與自己氣質不符的大學讀書生活,哪怕是名校,也實在算不上一件快樂的事。
因此,學霸君建議大家選校之初,除了衡量自身的學術能力,還要多多關注匹配度,千萬不要為了名校光環,選擇超出自身能力範圍太多的大學。
其次,學會調節負面情緒,積極迎接學業上的挑戰!
拿到美國大學的Offer不代表高枕無憂。
先不說課業難度,美國大學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語言和生活環境都和國內不同,這都是留學生必須要克服的困難。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好心理準備,知道自己即將面對什麼。
當然,學生們要切記,當你遇到難以解決的情緒問題,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為家長,也要學會傾聽和溝通。通常,感到壓力的孩子只是需要“被聽到”。不過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時,就要尤其警惕——壓力很可能已經發展為了抑鬱情緒:
ta總是反覆強調自己太累了,成績驟然下降;
ta突然對曾經的愛好失去興趣,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
ta總是不好好吃飯,體重直線下降;
ta總是對自己感到失望,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最後,學會“放棄”。
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學霸型選手,並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不管做什麼,都想做到最好。既要學習成績完美,也要社交、實習工作完美。
但在美國光是顧及學業可能就很消耗精力,如果你實在不堪壓力,學會“放棄”也未嘗不可 。
相信父母送孩子留學,首要還是希望美國的優質教育幫助孩子的身心人格更完善。
文章末尾,學霸君想要強調,分享這份壓力最大榜單不是想讓大家“遠離”上榜大學,我們的初衷是希望幫助留學家庭,提前瞭解未來大學生活可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這不僅能幫助我們選到更適合的大學,也有助於我們為未來做充足的準備。
畢竟,人生中我們將面臨的困境遠不止於此,改變客觀因素或許很難,但我們始終可以向著自己的內心做功課。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棕櫚大道本科申請,號:palmdrive_undergrad,棕櫚大道:創立於矽谷的高階教育諮詢機構,致力於為學生打造最具個性化的成長及申請方案。被家長和學生稱為“有溫度有情懷的機構”,是「名校錄取」+「真實成長」雙保障教育的踐行者。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