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豬媽媽
“這麼小,就開始用這種方式‘對付’大人,這不打還得了?”
大過年的,閨蜜氣呼呼地說。
原來,她在女兒羽絨服內兜裡,翻出好幾個大紅包。
“私藏”不說,她準備收走時,孩子還死活不肯撒手,大吼,“這是奶奶外婆給我的,你憑什麼拿!”
甚至威脅她,“沒收孩子壓歲錢,是犯法的!”
新年給孩子“紅包”,本是承載祝福的好事,但在很多家庭,卻成了親子大戰的導火索。
孩子的壓歲錢,算算確實不少。
為了防止落孩子手中,被一股腦花光,很多家長選擇“收走”。
但說是“代孩子保管”,畢竟花錢的地方多,好像存著存著,就沒了,孩子對我們也越發不滿。
最後,收與不收,都沒起到積極作用。
那壓歲錢到底算誰的,該怎麼分,怎麼管呢?
孩子的壓歲錢存了,還是花了,能看出一個家庭的理財能力,也關係到孩子金錢觀、財富觀的形成。
這影響著孩子一生的“財運”,我們千萬不能糊弄著就“處置”了。
趁著新年伊始,這篇文章,來跟大家聊一下壓歲錢的歸屬問題,也算是拋磚引玉,為大家提供一些分配、管理壓歲錢的思路。
壓歲錢算誰的?
壓歲錢“充公”理由有很多:
“小孩子拿這麼多錢幹嘛,媽媽幫你存著,上大學再給你。”
“你啥不是我買的,交學費、吃、穿、玩不需要錢嗎?”
“你以為壓歲錢這麼好拿呀,別人給你紅包,我們不需要包回去嗎?”
聽起來是這個理兒,但為什麼孩子即便面上“順從”,內心還是充滿委屈和不甘呢?
我想這和家長行為上的“一刀切”,說詞上的“粗暴”、“含糊”有關。
根源是,我們自己都沒理清楚,“壓歲錢到底算誰的?”
1、從“法理”上講,壓歲錢確實是孩子的
有律師對孩子的壓歲錢歸屬、分配問題,進行過法律分析:
“給孩子壓歲錢在法律上屬於贈與行為,應當歸受贈人所有。8週歲以上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只能從事年齡、心智相符的民事法律行為。”
也就是說,親戚把錢給孩子,孩子就是這筆財產的所有權人,孩子可以委託父母保管,但父母不能據為己有——壓歲錢是孩子的。
但是呢,不滿8週歲的未成年人,壓歲錢要父母同意了才能收,怎麼支配也可以父母說了算;
滿8週歲後的未成年人,收與不收可以自己決定。怎麼使用,父母也應該充分尊重孩子意願。但使用時,不能超出其年齡、心智相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範圍。
比如,孩子用壓歲錢購買昂貴物品,用大筆錢財打賞主播、充值遊戲幣等,只要未經父母同意,都不具有法律效力,父母有權追回。
2、從“情理”來說,壓歲錢可以根據家庭情況最佳化配置
孩子的壓歲錢,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這頭收進來,那頭還得包出去。
這一來一回,才是父母壓力山大,不得不動用孩子壓歲錢的真正原因。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去談財商教育、理財規劃,對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販賣焦慮”。
那這頭說,不能亂動,那頭又得面對現實難題,如何平衡呢?
這種情況,羅翔老師回答過,他說:
“法律約束的是底線問題,但家,是講感情的地方。”
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父母是可以和孩子“談錢”的——
①“壓歲錢歸誰,我們分下情況怎麼樣?”取得孩子的理解
壓歲錢有兩類:
一類是,“長輩祝福”。
這部分大都來自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嬸嬸、舅舅舅媽......這些近親。他們對孩子本身有很深的愛,即使沒有父母,這份“愛”也會落到孩子頭上。
孩子小時候收“紅包”,長大工作後也應該回饋“紅包”或禮物,去孝順他們。那這筆錢,即使看做“人情往來”,也應該算孩子的,爸爸媽媽不應該私自動用。
另一類是,父母的“人情往來”。
比如,“爸爸去年幫了張叔叔一個忙,張叔叔為了感謝爸爸,過年的時候,給你包了這個大紅包。作為朋友,爸爸也需要用這筆錢,去給張叔叔的小孩包一個紅包。”
張叔叔和孩子之間,並沒有太多的情感交集。他會給這個紅包,完全是因為孩子的父母(判斷標準可以是,孩子長大需不需要“回禮”)。
像這種朋友或者遠親的紅包,父母可以視家庭經濟狀況,和孩子商量,作為家庭共同開支,而不是流入孩子的“個人小金庫”。
②“你能把‘小金庫’的錢借給我們嗎?”獲得孩子支援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家裡遇到急事,需要用錢,結果,全家就孩子“最富”。
這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建立“有借有還”的信任關係。
比如,“爸爸向銀行借錢也是借,利息與其付給銀行,不如付給你,你覺得呢?”
然後和孩子約定一個利息和還款時間,過期還可以設定“罰息”。
這樣做,不但能幫孩子生動地理解金融知識,還讓他在參與家庭事務的過程中,學會責任,獲得勝任感。
當我們理解孩子時,孩子也會對父母多些理解。
“沒收孩子壓歲錢,是犯法的!”
我勸閨蜜,當孩子這樣說時,其實我們不必生氣,而是高興。
因為,這說明他們已經比我們小時候更有財務意識,更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不是嗎?
壓歲錢怎麼花?
那聊完壓歲錢的“歸屬”問題,具體到生活中:
“什麼時候可以把壓歲錢交到孩子手上?交給他,怎麼管,孩子亂花怎麼辦呢?”
讓孩子“接管”壓歲錢,並非一定得等到“法定”的8歲,當孩子提出異議時,就是和孩子討論壓歲錢分配、管理的好時機。
1、盤點/記錄
比如,年後,你可以抽一個週末,和孩子一起數一下,這個春節,一共收到了多少壓歲錢(做成表格)。還可以加上孩子以前的結餘(如果有的話)。
2、討論/規劃
得到總金額後,可以和孩子討論,這筆錢怎麼分配。
壓歲錢少的話,可以分兩個賬戶:一部分孩子“零花”,一部分“存”起來,做長期規劃。
壓歲錢如果已經累積到一筆不小的數目,家長就可以帶孩子一起做“理財規劃”:
這裡推薦一個經典的資產配置模型——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四象限圖。
可以把孩子的壓歲錢分為四個賬戶:
第一個賬戶:日常賬戶
將10%的錢,存入這個賬戶,作為孩子下一年的零花錢初始資金。
第二個賬戶:槓桿賬戶
將20%的錢,劃為應急基金,無特殊情況不動用。
比如,可以用來給孩子購買“保險”這類有“槓桿作用”的金融產品(不夠的部分,需要家長補足),以小博大,獲得足夠保障。
第三個賬戶:金鵝賬戶
這個賬戶是孩子養的一隻“金鵝”,投入30%左右(比例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鼓勵孩子投資理財或小型“創業”,讓錢生錢。
獲得收益後,收益部分,孩子可以用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清單”。
第四個賬戶:長期賬戶
剩下的錢進入長期賬戶,用來購買保本增值的理財產品,爭取獲得“滾雪球”的效果。
這樣即便未來家庭的經濟狀況有什麼變化,也已經提前為孩子積攢了一筆教育金或創業金。
3、約定/執行
那規劃好每筆錢的用途,就可以開始執行了。
這時候呢,我們最好還要跟孩子約定一下零花錢的使用規則。
比如,
⓵收支必須清楚(最好記賬)
⓶每月進行一次對賬、盤點
⓷大額開支需要報備(比如,1000元以上,由家庭成員投票決定)
⓸建立一個願望清單(鼓勵孩子用存的錢或投資賺的錢,自己實現願望,這樣可以延遲滿足,避免孩子亂花錢)
⑤不進行違反法律法規或紀律約定的消費等。
原則上,有了這些規劃和規則,家長就不要再對孩子“怎麼支配自己的零花錢”做過多幹涉。
“咬住底線,放大空間。”
孩子才能真正獲得對金錢、對人生的“掌控感”。
也才能早一點在和“錢”打交道的過程中,學到一生受益的“財商智慧”。
壓歲錢真正的意義
1991年,多倫多一個學者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
他把孩子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是6歲、8歲、10歲。每個孩子分得4美元,可以隨意支配。
結果發現,平時在家裡擁有過零花錢的孩子,錢並沒有花光;
反之,缺乏使用“錢”機會的孩子,總是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錢花光了。
生活中,我們怕孩子亂花錢,或太過於在意錢,常常羞於和孩子談錢,不願把錢交給孩子。
但事實是,在財務上,被父母管得越嚴的孩子,越容易“拜金”或者“敗金”。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新聞:
14歲男孩,臨近開學帶著壓歲錢失蹤,因擔心被“充公”,一夜將錢通通花光;
一雙兒女網貸成癮,互相拆解,欠下30萬,保安父親貼上養老錢還不夠還債;
10歲男孩,用父母手機打賞主播,幾天刷了8萬元......
這並不說明孩子人品有多“低劣”,行為有多“糟糕透頂”,“報復性消費背後”是他們從未沒被教育過“怎麼好好花錢”。
所以,為什麼不建議父母“沒收”孩子的壓歲錢?(即使幫孩子存起來,孩子沒有參與,也等於“沒收”)
更重要的原因是:
“花錢”,其實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只有經過很多鍛鍊,才能習得。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小時候對金錢毫無概念的孩子,長大後,突然有能力成為一個會賺錢、會管錢的有錢人。
經典的財商啟蒙書籍《窮爸爸富爸爸》中說:
“即使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也有其他人取代你來教,這個人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壓歲錢是孩子的“福氣”。
合理管理和支配壓歲錢,隱藏著孩子未來的“財運”。
新的一年,願更多父母看到這份孩子的“氣”和“運”,早早為孩子打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