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教育問題,一直都是家長最上心的事情,期望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平臺,督促學生成長的更加優秀,而不是“輸在起跑線上”。
但理想與現實之間,也有著很深的“壁壘”,很多事情並不是家長想如何就如何,若是操之過急,反而還會衍生出“雞娃”,甚至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
以往的“應試教育”下,家長對學生成績更加看重,稍有下滑便會“恨鐵不成鋼”,而素質教育的推動下,不少家長也更信奉“快樂教育”,但顯然讓學生由衷的感到快樂和開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清華教授剖析中式教育,一番感慨引共鳴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簡單的幾個字,卻是諸多學生頭上的“魔咒”。從小到大學生們聽過最多的話,那便是“你要好好學習,不然將來就要吃苦”。
但現實卻是即使學生們認真努力的學習、讀書,依然要吃職場與生活的“苦”,尤其是學生們畢業後,便要“隨大流”的找工作、就業,看似實現了“生活費”自由,但每個月的薪資待遇,很可能連父母都比不上。
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還是社會科學院院長,他在談到中式教育時,認為:“我們的教育,理想和技能之間是完全不對等的”!
彭教授表示,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但若是讓孩子去學習什麼,那一定是“賺錢”的本領,也就是打工的本領,所以多數父母只教孩子如何去“賺錢”,卻沒有教孩子如何去“開心”,自然“培養的都是打工人”!
的確,家長期望孩子能夠開心快樂的成長,健康平安就好,但顯然幸福生活的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物質基礎”,若是沒有金錢支撐,那自然要為了生活而奔波,併成為“打工人”。
清華教授剖析重視教育,一番感慨也引共鳴,網友也直呼: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就是不快樂,感覺連快樂都被“延遲”了!
還有的網友表示,感覺孩子在幼兒園還很快樂,上了一年級之後,連眼裡的“光”都沒了!只剩下滿滿的疲憊感!只能說,社會不是理想世界,生存與生活也不是同一個概念。
但也有的網友認為,沒有錢談什麼快樂,難道“窮開心”嗎?的確,對於大多數的普通家庭而言,並不能為學生提供優越的生活,不論是考大學、找工作等,都需要學生自己去奮鬥,那句“知識改變命運”,也很現實。
雖說不見得能夠跨越階層,但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下一代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所以筆者認為,不同的家庭背景培養出不同性格的學生,自然追求和理想也並不同,但對於普通學生而言,能夠吃飽飯、考上好大學,以及畢業後找到好工作,便是最現實的“快樂”了。
更何況,所謂的快樂教育,並不等於放養、放縱,也不是順其自然,而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保持足夠的熱情與積極性,面對成長道路上的挫折,總比一味地打壓、貶低等,要強得多!
快樂教育不等於“放任式”教育,家長需掌握好尺度
家長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在乎學生的心情與想法,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學習成績固然很重要,但若是學生不是學習的“那塊料”,那家長也要學會接受子女的“平庸”。
家長還要正確看待學生的成長,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扼制學生的想象力與天賦,更別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卻讓學生做不喜歡的事情,那自然也會讓學生感到不開心了。
寫在最後:家長不如多把重心放在如何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上面,讓學生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收穫更多的知識與成長,而不是“填鴨式”教育,那顯然意義也並不大!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