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一則知乎熱帖:如果過年回家要花費一個月的工資,你還會不會選擇回家過年?
帖子下方一個高贊回覆,讓人看到了生活的辛酸。
網友@李壯丁簡單羅列了自己春節回家的開銷:
- 給長輩的紅包
- 給小輩的紅包
- 置辦年貨
- 給父母添置的新衣
- 宴請親朋好友的費用
單單這幾項花銷,早已不下大幾千了。
網友當時在國企上班,每個月的工資3千多一些,可以說超過了兩個月的工資了。
儘管網友當時依舊期待回家過年,但網友心裡清楚,如果過年回去的花銷需要超過三倍工資的話,那麼她就不再想著回家過年了。
按照網友的原話來說:每個人內心對這種處於傳統觀念的習俗,所願意花費的價碼,都是有一套價格標準的。
也許,這就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內心寫照吧。
每個人內心對傳統的春節團聚習俗大多是渴望的,但如果這件事情的花銷超出了一定的預期的話,那也只能選擇忍痛割愛了。
說到底,每一個消費的選擇背後,都藏著對金錢的衡量。
或許,他們不是無法負擔春節的花銷,只是相比之下,他們更要考慮房貸、車貸、教育支出……
大多數時候,人們的生活總是負重前行的。
2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熱搜帖子《為了8元忍辱負重,但我會陰陽怪氣》。
題主在帖子裡真誠坦白了自己的一次好評返現操作:
“好評返現8元哎,我仔細衡量了一下,還是選擇被金錢收買,但我圖片放的都是畸形芒果圖,希望大家可以原諒我的行為。”
為了在返現和誠實評論中達到微妙的衡量,題主可謂費盡了心思。
網友@曉嵐,同樣為了“薅羊毛”絞盡了腦汁。
根據網友的經驗,類似工行、建行等銀行有微信立減金、話費滿減充值等服務,而且這類服務不限場景。
還有一些銀行會定期在網上平臺發放優惠券,例如滿10減7打車券、1元單車月卡等,有需要的一定要定好鬧鐘開搶。
另有一些銀行,可以用積分換取一些生活用品,例如洗衣液等。
網友大致估算過,儘管每項羊毛不大,但累計起來,每個月至少能讓她節省上百元。
為了能夠省上這樣一筆開銷,她足足下載了20個銀行的App。
印象中看過一段扎心的段子:
“小時候摔倒了,要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
長大後摔倒了,要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
在許多白日裡衣著光鮮的外表下,人們早已藏起了內心的心酸。但只有在一人的時候,他們才敢卸下防備。
拋開浮華的假象,那些你曾經瞧不起的低配,許多時候,才是人世間生活的常態。
3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當女主麗茲透過生活的層層洗禮,最終站在哈佛的獲獎典禮上時,記者問她:“你有如此的成就,是怎麼做到的?”
麗茲不曾有一絲的疑慮回答道:“我為什麼做不到?我父母教會我可能。”
記者接著問:“你為你的過去感到可憐嗎?睡地鐵,吃在垃圾桶旁?”
她舒展著臉上的笑容,眼神裡充滿了力量:
“我為什麼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
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
因為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不可否認,生活總是有許多難以讓我們滿意的地方,甚至我們會一度感到痛苦、感到迷茫。
但那又如何呢?
面對生計,甚至殘酷的人生,你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氣餒,而是活在當下,活好當下。
想起了作家路遙在《人生》這本書中這樣寫道: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極少有人的人生是一路舒暢且體面的,但儘管我們用盡全力地去活著,也並不妨礙我們在摸爬滾打中感受到沿途美麗的風景。
也許是那些我們愛著的人,也許是那些讓我們著迷的事物,它們總能在你艱難負荷時給你帶去那一抹甜。